《智力假说和指数规律》(2)

——人的认识活动的定量分析


倪大鹏 

ab644916@163.com 

2004,6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基本智场量的意义

1,智体的智荷:正常情况,人总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凡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都称为智体或者说智体上带有智荷。

2,智量(q):智体所带智荷的数量称为智量。我们定义,智量等于智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科学成果W跟他所在年龄时期内,人类积累最大知识总量Lm的比值

q=wLm

3,需要(n):大范围,是一定时期,人的自然观正确程度的量度;小范围,是一定时间、一定环境条件下,人对其问题、某事件的基本观念,基本认识的正确程度。需要量应该用客观环境所提供的信息量多少来决定,它等于信息量的极值。

4,知识量(L):知识单元的数量。

我们认为这些量在宏观变化中都连续的。

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根据《潜科学》杂志85.6期上发表的倪大成同志《智力运动研究》一文的结论:智体所受的理想智力(F)跟他的科学成果w成正比,跟人类当时积累的最大知识总量Lm的平方成反比

F=kwLm2    (1)  

K为比例系数。

因为个人的知识量L与人类知识总量Lm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认为人在智场中受到的智力F跟他与知识总量的差距(ΔL=LmLLm)的平方成反比,

F =kw∕(ΔL)2

再根据智量定义公式(1可以写成

F =kqLm   (2)

在一定时间内,知识总量Lm以认为是常量,故理想智力F和智量q成正比。

推论1,假设智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如由q1q2两个智体组成的智场,q1受到q2的智力为F1q2受到q1的智力为F2

因为

F 1=k1 q1Lm        F 2=k2 q2Lm

F 1= F 2

k1 q1Lm= F2=k2 q2Lm

k1q2 = k2 /q1=G  (常量)

K1=Gq1    k2=Gq2

F1=G q1q2Lm   F2=G q1q2∕Lm

说明q1q2之间的智力F的大小正比于q1q2的乘积q1q2

推论2对两个智体形成的智场,把其中一个的知识量看成零,则由他们俩组成的系统的知识总量Lm就等于另一个智体的知识量L,他们的知识差距也就等于Lm (ΔL=LmLLm),说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智力)是跟他们的知识差距成反比。

综述12两点推论得出:两个智体之间的智力大小跟他们智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之间的知识差距成反比,智力的方向是沿他们知识的联系线(他们知识差距的矢量差),数学表达式为

F=G q1q2L n    (3)

式中G为环境系数,n为知识差距ΔL方向上的单位矢。

公式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距越小,观点越接近,他们的相互作用力越大,容易产生知识和观点上的共振。个人的智力因素越高(智量q大),使他们在交换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容易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所以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越大。

《智力假说和指数规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