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智学新范式 


 2002.04 公布于 http://potentialscience.org 

著作者:邹晓辉

Ⅰ、核心成果要点

原创:邹晓辉

         通论(融智概念体系)义、文、物、意。

         注:意义≠意&义;(文+物+意)∈义。

         通则(信息基本定律)

                本真信息,唯一守恒;基因元素,序趋简美;

                基因组合,对应转换;广义文本,非非各平。

         注:子全域和超子域是基因文本组合的两种基本形式。

         通式(文化基因通式)( a + bi & ... )   

         注:(a+bi)和(a+bi+cj+dk)都是(a+bi&...)的特例。    

 

Ⅱ、核心成果及其应用成果简述

原创:邹晓辉

理论成果之一 融智概念体系

        指出了建立“义、文、物、意”四大基本范畴的必要性。

      一、发现问题:

        1、语义概念本身存在问题,它混淆了意义、意和义三个更基本的概念。

       2、语义三角理论存在问题,它忽略了意义、指称和表达式之间的交集。

          通过质疑上述问题,建立人类知识概念范畴新体系——融智概念体系。

      二、分析问题:

      1、抓住关键:指明,意义≠意&义。解析,语义三角中隐含的悖论或怪圈。

      2、分析实质:意义是语义的核心,意义是意和义”的并或交。

                  指称对象,不仅有物,而且,还有义、文、意。

      三、解决问题:

      1、研究结果:

      (1)“意义=意=义”是“意义≠意≠义”的特例。

      (2)  义≠文≠物≠意。           

      2、研究结论:

          只有建立“义、文、物、意”四大基本范畴体系,

          集人类知识之大成,才能有坚实的概念体系基础,

          而且,既可认识清楚:“意义≠意≠义”的关系,

          又能透彻理解:意义、指称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理论成果之二 信息基本定律

        发现了“本真信息”,并确立了“本真信息”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发现问题:

           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概念或表述形式,存在问题。

           因为它们混淆了“义、文、物、意”四大基本范畴。

      二、分析问题:

            因为,义≠文≠物≠意。

            因为,物质和能量,即:质和能,都属于物的范畴。

            因为,物是由时空定义的。

            因为,时空是相对的。

      三、解决问题:

        1、研究结果:

            所以,物,是千变万化的。

            所以,具体的物,总是相对存在的。

            所以,质、能,即:物的总量,是不定的。

            所以,具体的质、能之间的等量形式,都是有条件的特例形式。

        2、研究结论:

            质和能,即:物,不可能守恒不变或不灭,相反,必然是有生有灭。

      四、进一步分析问题:

            因为,质和能,存在的机理及所遵循的规律或法则,属于义的范畴。

      五、进一步解决问题:

            1、研究结果:

            所以,只有本真信息,即:义,才守恒且唯一。

             而,广义文本,既不可能守恒,也不可能唯一。

            2、研究结论:

            “义、文、物、意”的存在机理和演变关系,遵循信息基本定律。

            所谓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实质上是质和能变换的计量法则守恒。

 

理论成果之三 文化基因通式

        发现了“广义文本”的基本通式,并确立了“文化基因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提出问题:

        1、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方式,存在问题;

        2、人的操作、人机互动和机的运行之间的相互转换方式,存在问题;

        3、各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方式,存在问题。

      二、分析问题:

       1、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文”的范畴;

       2、人的行为、人机互动和机的运行,则属于“物”的范畴;

       3、各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形式,却属于“意”的范畴。

       4、由于,上述“文、物、意”三大范畴,都受“义”支配。

      三、解决问题:

       1、研究结果:

           故,文、物、意,均视为“义”的“广义文本”。     

           而“广义文本”均遵循“超子域”同义并列法则。

           所以,

                 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

               人的操作、人机互动和机的运行之间的相互转换,

               各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统统遵循同义(含:意)并列、对应转换的法则。

        2、研究结论:

          所以,必然存在更有效的融智计算方式,以及相应的

          如:协同智能计算系统及其相应的基因文本知识信息数据库。

       3、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义,是文、物、意等子集的客观根据。

          意,是文、物等人工子集的主观依据。

          意或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文或物,才能展示或体现。

          文化基因通式,是“义、文、物、意”完备的最简表达式,

         “广义文本”“八大形式体系”各子集均与其子集相交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