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系:我爱夜空的高远 (2)


 

潘旌红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3,5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新加坡® 香港: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

 

我研究生毕业后,联系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在北京面试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看到计划的课题是“泛系方法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他问我:“什么是泛系?” 我自豪地告诉他泛系理论是由是中国学者吴学谋所创,是宏微兼顾多层网络型的跨学科研究。还给他列举了我的硕士论文中的一些结果。这位系主任饶有兴趣地听完后,对我说:“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有机会你一定要多给我讲讲。”

就这样,我踏上了去新加坡的求学之路。我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我想跟的研究人工智能的导师到其他国家去讲学一年。所以我不得已换了导师,我开始做有关计算机图形图象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就是这样,虽然我也有时写信给吴先生,但是和泛系的业务联系还是淡化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我在那里成功地开发了两个工程课题。

离开新加坡,我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图象。仿佛是一种剪不断的缘分,我在这里又遇到了曾经是我学习和研究中心的泛系。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看到了《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看到了吴先生的亲切笑容,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泛系字眼,那种久违的感觉又涌上我的心头。一个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把泛系理论应用到图形图象技术中,一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想到这些,我怀着激动的心情,1999年4月10日我在香港提笔给吴先生写了信:

那天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欣喜之余,借回来灯下夜读。读后百感交集。在中文大学做研究的日子里,我真是苦于不知道该做什么研究才对!读完了泛系书,我深深地觉得我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重新回头来研究泛系,用泛系方法、泛系思想来解决我想做的问题,这才是新的思路、新的 idea……在过去几年,我接触了许多新的知识,层次提高了许多,我想在这基础上重新学习泛系,发掘泛系,做出一些真正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同时也多在国际性杂志和会议上发表一些文章,推广泛系……

吴先生很快回了我的信,寄来了泛系的最新动向的资料,也寄来了他对我这个年轻人的教诲。他的信里写道:“我相信您会回到泛系身边来。我一直认为,有缘悟的人,一定会把泛系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在历史上再创辉煌。” 他的这番话深深地激励了我。我和我现在的博士导师谈了我的想法,就是希望用泛系方法论来解决计算机图形图象中的一些问题。我谈了泛系,谈了吴先生。虽然我的导师以前并不熟悉泛系,但他对吴先生,对泛系的敬意也油然而生。他说:“有这么好的方法论,这么博大精深的理论,一定会对我们的研究有帮助的。"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是一本自《从泛系观看世界》以来对百科理法的第八次泛系总结,它是哲学大论,又是广涉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非哲学多层次网联的交缘、交叉、横断和综合。

由于我欠缺的是活跃的创新的思路,所以我对《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如下的辩证方式感悟极深:

l          哲学的真正本位功能只限于概括、统率与指导吗? 他除了醉于诲人不倦、好为百科之师、好为百科之王或百科的警察等等追求外,他是否也更应该成为百科之仆,成为百科的工具与中介,成为百科谦诚而务实的参谋与秘书长。哲学是刘备?是阿斗?也许都不是,而是诸葛亮。也许诸葛亮也不是,而是徐庶、庞统或诸葛亮那位在幕后又丑又聪明贤惠的妻子黄正英。

l          上帝给传统哲学的模子究竟是什么? 传统对哲学的理解与界说是不是就是上帝的模子? 传统哲学真的照这种模子来规范筹塑了吗? 而规范筹塑模子的模子或上帝设计模子的目的、原则又是什么? 也即哲学的元哲学有什么理法规律或人们认可的准则?

l          也许应该说,哲学是一种多思之学:沉思,反思,深思,宏思,遐思,综思,概思,预思,审思,辩思,疑思,创思,思思,变思,扩思,联思,旁思,超思,冥思,玄思,真思,善思,美思,禅思,悟思,苦思,践思……

l          但是,难道别的学问就不应该多思吗?

l          若说哲学至少是一种多思之学,那么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哲学、注释哲学、述信哲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好洋)做到了多思吗?

l          辩思,疑思,创思,践思。哲学至少应该追求对古今中外百科千题、百家千派、万事万物的辩思、扬弃与显生;哲学应该对重大的、本质的、关键的、敏感的、基本的、战略性的事物理法与实践活动提出问题而启迪百科的多思;哲学的生命在创新与宏观战略性、网联性、启悟性的应用。传统哲学的模子注意到这些多思之求了吗? 注意了又实践了吗? 而不按传统模子发展的哲学或准哲学又如何来显生自己新的多思呢?

l          哲学史的进程表明,不同历史时期,其提问方式、多思侧重是有所不同的,这种进程模式有利于我们从历时宏观程序来认识哲学与自己。

 

我一直从事技术性质的操操作作,急待创新思维的互补。泛系哲学就不象传统哲学,她首先是教我们批判性地思维,思考万事万物,举半反万,系万归一。这种批判思维甚至用到林林总总的哲学本身,泛系哲学既具体发展几十种哲学专题的新研究,同时也考察哲学本身的边界,而吴先生就是从哲理上,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来审视林林总总的边界,后来他更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技理,和我一起形成了泛系边界理论的10多种大原则,也囊括了林林总总图象的边界处理理法。

是的,模子就是一种边界,我们没有创新的思路,就是受林林总总的习惯性思维禁锢了。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本质上是从哲理、数理到技理的创新思维运筹学,有传统哲学的超越,也有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一系列具体展开。即使是对哲学本身,《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就有20多方面的原创性的开拓或系统研究,这本身就是传统关于边界的哲理、数理和技理的突破。

就这样,1999年,吴先生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中文大学。几年没见,他还是那么精力充沛,对泛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丝毫没减。我一直觉得吴先生能写出那么多的书,除了泛系理论,还创始了数学逼近转化论,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等,他就算不是个天才,智力也是异于常人的。可是在他来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的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成果后面更多的是付出他的汗水和辛勤劳动。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对我讲授泛系理论、系统论以及有关的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知识外,他老老实实地把我当成老师,象小学生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计算机的有关应用和图形图象的理论知识。令我惊奇的是,他总是能很快地抓住一门学科的重点和核心,阴阳泛导蕴机理,五互八悟多层析,简化强化抓关键,泛系相对理正奇,他自己的现身说法就是活学活用这些泛系理法的实例,他的泛系实践法使他总是不断地“三观七控控观控”。他给我讲了读书的方法,讲了学习的方法,也聊天世事万态和人生,更用他的勤奋和对学问的一丝不苟给了我一个榜样,让我终生受益。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里,我听吴先生的课,和他讨论如何把泛系应用到具体的计算机技术中。在这样一天天的讨论中,我们产生出很多的奇思妙想。吴先生教导我,有了新的想法,就把它写下来,而且应该尽量详细地追记。他说他常常半夜有了Ideas,也会爬起来把它写在笔记本上,有时还把半梦不梦的怪悟在本子上显生成泛系理法。他到哪都是带上他的宝贝笔记本,他伴着宝贝笔记本睡觉,伴着宝贝笔记本爬山、逛街、吃饭、接谈、欣赏风景, 为了感悟花花世界的林林总总,他也去香港的教堂听讲,那时他还是带着他的宝贝笔记本,而且立刻把即兴的联悟记录在他宝贝笔记本里。他说,他多次洗澡时发现新思路,马上终止洗澡,赶快离开,回寝室追记。这真深深地感染了我。他说,你向我学习,不要限于是具体的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理法,更重要的是学我运转思维而创新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运转的绝招诀窍:如何从ABC都不懂的状况,调整心态,很快进入角色,而后是DEF ® XYZ,举半反万,系万归一,进入专业创造境界。他反复强调784e(泛七要·运八筹 è 联四维·系百科 è 举半反万·系万归一)的重要性:万事万物一旦遇上,脑子就用784e来举半反万,而后又系万归一到784e。就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我们讨论中,很多的想法和理论都产生了,这些理论在后来陆续发表在一些杂志和会议文集上。

吴先生还告诉我一些具体的办法。谈到研究创新、理论思维、读书和写作,他要求我:书读三遍一化三,狂背狂写狂五转,复述重证再发现,举反触通半联万。

关于大系统运筹他就提醒我首先选择20个精缩影,再简化强化为3-5-6个精缩影:大小目标列二十,六目八筹斩十四(简化强化斩十四)。由大海捞针,到多桶运筹而大桶捞针,再到大碗捞针。他有趣地把这叫做泛系“大多大”方法。

他总是说他是超级傻瓜,我是“聪明瓜”。有次谈到握简驭繁统全局的问题,他笑着问我是不是也是一个货比万家的超级傻瓜。我笑着说我才不是呢。原来他有一种关于超级傻瓜的繁简哲学:

 

货比三家,简化强化, 容悖容憾, 快斩乱麻。

货比万家,越比越花, 精明计较, 心乱如麻。

 

总之,1999年11月吴先生的讲学和合作性探索,进一步开拓了泛系理论与计算机科学的交缘研究,结合图象识别与数据挖掘的问题,吴先生先后做了边界识别的泛系分析、泛系聚类、异同论、粗集理论与泛系拓扑等报告与讲演,特别是报告了《泛系:悖论与边界》,为我的博士研究作了指导,提出了许多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同时吴先生也学了许多具体的新知识,了解了许多情况,每天工作11-14小时,节假日也未休息,结合有关素材,写了整整一大本包括上百个新思路的研究札记,我们合作写了两篇英文的长篇论文与一篇中文论文,涉及:泛系思维,异同论,聚类分析,粗集和泛系边界论。

这段期间,吴先生还近十次为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讲解,共同进行讨论用泛系理论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处理与观控模式的相对性的问题,对泛系应用的新领域的开拓有所促进。

利用香港中文大学优良的工作条件,吴先生每天在互联网网上开展国际学术讨论,在 Internet 智多星国际上发表了具有19个新模式与几十种新解释的三篇泛系论文,对美国 IBM硅谷的一些学者产生影响,他们把泛系原理用于大型磁阻GMH 参数分析取得成效,得到好评。他们在国际互联网连续发表评论和评介:

1.     Pansystems: A Really Useful Theory for the High-Tech of 21st Century---If pansystems theory were useless, what else could  be useful in any way to Silicon Valley's High-Tech within up-coming 21st century ?" 泛系:一种对21世纪高新技术真正有用的理论)

2.       反复介绍了美国 http://www.ams.org/MathSciNet 长期上网报道的8A4 139 条目关于泛系理论及应用的评介。

3.       A Pansystems View of Magnetic Recording》(从泛系理论看磁记录),作者努力开拓泛系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4.       The Principle of PanBox》(泛箱原理),《Pansystems Probability》(泛系概率),作者力图用科普的语言来解释泛系理论。

5.   他们把吴先生的学术答复以及关于悖论与边界的泛系研究给予好评并且传达给美国 IBM硅谷工作的几十位学者,使泛系理论成为IBM硅谷学者关注的话题。

 

利用香港的条件,在国际互联网上吴先生了解了控制论、系统论、运筹学、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小波应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经济学研究、图象处理、虚拟现实等等的许多情况,下载了许多材料,连同有关研究,我协助他制成了光盘。

通过吴先生的讲学和研究指导,初步形成一些进一步的合作意向,共同逐步促进泛系理论的应用,希望进一步走向国际,这些大意向包括对数据挖掘与神经网络的泛系研究、模式边界的泛系研究、泛系小波分析3 个方面。最后吴先生给我们许多人提供了一个实际上可以大开拓的泛系总路线:

对数据挖掘与神经网络的泛系研究——

l          泛系方法论(泛系思维与对策研究)和泛系数学(聚类分析与网络观控)Þ  数据挖掘、神经网络与具有遗憾信息与动态对策的大系统的网络分析与运筹。

l          泛系商化分析: 对根据泛系原则(五互、八悟、八筹、泛系控制论、泛系相对论)的大型网络进行约化/商化/聚类Þ (1) 对图象处理、视觉化研究、虚拟现实等问题的泛权场网表示 (2) 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决策、新的对策论与技术、运筹学、投入产出方法新研究、经济分析与大系统分析的视觉化技术化。

l          泛系观:数据仓库(DW)是具有大遗憾信息的数据库DB, 而数据挖掘DM是对数据仓库的简化强化显生(PSS)(泛系理论已经有部分新研究): 泛系-PPS Þ DM --- 一种新的思路。

模式边界的泛系研究——

l          泛系控制论、泛系拓扑、识别研究 Þ 对边界的研究, 背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仿生学、林林总总生物的视觉机理、图象处理、视觉化研究、虚拟现实。

泛系小波分析——

l          泛系数学(带域调和分析,泛系理论已经得到50个新定理) Þ 小波分析新研究Þ 小波应用新研究: 特别是对计算机图象学以及有关领域。 The Morgan Kaufmann Series in Computer Graphics and Geometric Modeling : Wavelets for Computer Graphics: Theoy and Applications, By Eric J. Stollnitz, Tony D. DeRose, and David H. Salesin;  and Approximation-Transforming Theory and Pansystems Concepts in Mathematics, By Wu Xuemou

l          泛系数学(带域调和分析,泛系理论已经得到50个新定理)+ 小波分析 Þ 泛系小波分析 Þ 新型的工具 Þ 用新工具重新处理当代小波分析处理的课题, 包括图象处理等问题。

l          经典Fourier 分析与Fourier 变换 (FA&FT) Þ  (1.1) Wiener, Bohr, Besicovitch, Paley, Wyle, Stienpanof 等大家的研究:复数域上的FA&FT 概周期函数论, 等等;(1.2) 小波分析。

l          (1.1) Þ (2.1) 泛系FA & FT & 泛系概周期函数论(已经有50个定理)Þ ? 泛系小波分析 Þ? 新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图象学等。 类比:(1.2) 小波分析 Þ (2.2) 应用研究:计算机图象学等。

 

难忘的2001年:泛系拓扑 ® 泛极

 


大海谛听泛系论道泛系

借来一件天衣乖乖地披起

包裹的却是漫天的万里风云

和那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每一片海波又绮丽入梦

举半反万更悟百科律理

千山万水千万个故事故事

都变成了眼睛眼睛的言语

***

我枕在海岸高高的山上

远眺天海之间风云的飞驰

看善恶悖憾互导万千的世界

泛系了几千年浮浮沉沉的历史

千古风流百家精英踏波而来

难道你们要与我辩道论识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

我把你们的胡说八道

都记在这本本里面

发现原来都是都是

是我几千年前乱涂的哲诗

 

——吴学谋:泛系韵海

2001-4-24,香港中文大学)

 


 

 

发表了3篇重要的泛系论文后,2001年,我们又邀请吴先生来指导工作,继续进行合作研究。我们联名写的论文有7篇,还有另外两篇在继续写作中。4篇为国际WOSC&IIGSS会议接受,1篇成为国际文化和科学会议的重要论文,1篇为国际学报ASSA在创刊号上发表,1篇参加了国际医学图象处理会议。后来还有几篇进一步的研究。

这一年我们重点发展有关拓扑学、形态学、泛权场网的泛系研究,形成了新的拓扑学框架和泛极分类网联的泛系规理法。

在香港工作期间,吴先生完全实践了一种全新的人生修炼方式:两餐制,每天两次冷水浴,每天14小时以上工作,工作、休息、睡眠、走路、爬山浑沌一体,中午在办公室打一个小盹, 身边老带着他的宝贝笔记本,除了在他的宝贝笔记本上记笔记外,还在计算机上再显生,画许多我们这些老搞计算机的人一时也不知道如何绘制的图画来表示他的泛系思想,7天辟谷……

简直是畸人!

香港中文大学是建筑在山上的,沿山向海展延。吴先生住的地方窗口一望就是大海,他经常说,他枕在海岸高高的山上,脚就伸展到海里去了,是一个巨人:天天枕山涉海研究泛系。

吴先生自己是泛系的化身,这个活化的泛系在又在研究泛系、论道泛系、显生泛系,他面对的对象是古今中外百家言说和万事万物,谛听他论道泛系和辩道论识的有大海,有漫天的万里风云,有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有千山万水千万个故事,有千千万万眼睛的言语,有几千年浮浮沉沉的历史和千古风流的百家精英……

而我,作为听道的一个孩子,是大海的一片蓝波吗,是漫天的万里风云的一缕彩岚吗,是踏波而来的一个梦影吗……我拾到了一个泛系的贝壳了吗?

吴先生在诗歌中是巨人,在泛系事业中是巨人,但是吴先生又总是把自己看成是孩子,看成是一个超级小孩,他运筹帷幄在特别的泛系拓扑空间里,无穷无尽的青春,无穷无尽的乐趣,无穷无尽的 784e 无穷无尽的大善遗憾,无穷无尽的现实显生,无穷无尽的泛系超螺旋,无穷无尽的泛系相对理正奇,无穷无尽的举半反万,无穷无尽的系万归一。

在吴先生的泛系拓扑空间里,世俗的远近距离,世俗的生生死死,都泛系辩证而泛转了,都重新乐天地再显生了。

什么是泛系拓扑呢?

我们研究拓扑学是因为国际上有许多大师发展了数字拓扑学,用来研究图象分析。拓扑学,即使是数学出身的科学工作者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我找来许多国际第一流的文献,许多理法都弄不懂。表面上吴先生一时也弄不懂,但是过一下,他就自己推演出来了,而且有新的创见,很快由外行变成内行,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参考任何书籍和资料, 一些基本定理他能够独立重新证明出来,看一看插图,他可以重演作者的创作里程。非常抽象的数学理法,对他就好象是桌子板凳一样直观,可以象玩积木一样,搬来搬去。

什么是泛系拓扑呢?

吴先生用他自己的语言给我从传统的拓扑学讲起——和所有数学家的说法大不一样:

拓扑学研究空间、集合、泛系的广义近邻性、连续性以及由之派生的拓扑性质,特别是经过拓扑变化(同胚映射,正反双方一一连续对应)而不变的广义的量——拓扑不变量(一类泛对称量化)。例如,连通区的数目,分点(去掉该点后,连通性质就要遭受破坏),点的指数(连接该点的路或者弧的数目),一笔画成的曲线,平的图(网络)把平面分成的部分的数目(约当型定理:每一简单闭曲线或者同胚与圆周的曲线分平面为内外两部分),空间维数,基本群(同伦群),同调群,贝蒂数(连通区的数目),欧拉示性数(曲面剖分为多角形的集合,点数减棱数再加多角形数即为欧拉示性数,是贝蒂数的函数, S(-1)rpr,, pr 为 r维贝蒂数),等等都是拓扑不变量。

吴先生给我讲最普通的距离概念,而后讲数学家如何如何一步步把远近的概念推广,而后用推广的远近距离又如何来研究数学历史上最头疼的连续、逼近、突变等等等等问题,再后又发展了拓扑空间的概念。他讲了拓扑空间公理的本质和局限,讲我们如何去发展它而创立泛系拓扑学——可以把图象分析联系于计算机再又网联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泛系拓扑学。很快他就提出了一个框架,还给我用计算机画了一个有几十个模块的关于泛系拓扑学的粲泛系网络图,是彩色的,美极了,初初我有点不相信是他画的, 以为是从网上copy 下来的(这篇文章不方便排版彩色图,我用了吴先生画的另外一幅黑白图)。

什么是泛系拓扑呢?

泛系拓扑学是在784e 框架下发展的一种广义的拓扑学,探讨topo (特别是广义的距离pan-distanceiceb) 及其泛导、泛对称、泛转与显生。

784e——泛导(topo) = 泛极或者泛对称泛极显生PPe/$ (?)——泛系拓扑——784e

784e——泛导(pan-distance, iceb) =泛极或者泛对称泛极显生PPe/$ (?)——泛系拓扑——784e

这里 topo 表示广义的距离与邻域以及下列有关的泛系:

1.          iceb:泛系里或者内域, 10C,泛系表,边界;

2.          10C:闭包,封闭性,连通性, 连续性, 聚类, 收敛, 集中,核性, 协变性, 截系统;

3.          逼近,极限,不连续性, 渐变性, 突变性, 开放性,通路,不连通性(解耦性,发散性,整体性),拓扑变换, 拓扑不变性——一系列的泛对称及其4四互或者五互,诸如:同胚、同伦、极限环、不动或者近似不动泛系(集合、流形、场、网络、图象、数学图、形态、关系、系统、模式、特征、性质、谓词、泛导、泛对称、泛转、显生), 等等。

 

吴先生创用符号iceb 或者ICEB,他说这好记忆识别一些,iceb = ice(冰)+ b(边界)。

吴先生就用多种方式方法同我讨论泛系拓扑的“冰+边界”。

假使S = (A, B), B Ì A2 是一泛序系统, H Ì A, x Î A, 这时候可以定义林林总总的iceb:

x(interior, H) = x(leftlimit, H) = x(lowlimit, H) = max{ t | t ÎH, (t, x) Î B} ={ t | t ÎH, (t, x) Î B, "t’ ÎH, (t, t’) Î B implies t = t’ or Ø$ t’ ÎH, such that (t, t’) Î B }

x(closure, H) = x(rightlimit, H) = x(upperlimit, H) = min{ t | t ÎH, (x, t) Î B} = { t | t ÎH, (t, x) Î B, "t’ ÎH, (t’, t) Î B implies t = t’ or Ø$ t’ ÎH, such that (t’, t) Î B }

假设 Hn Ì A, x’nÎ x(interior, Hn), x”nÎ x(closure, Hn), x*n = (x’n, x”n) 三者分别实现对x 的某种下逼近(左逼近、内逼近)、上逼近(右逼近、外逼近)和夹逼近。

Hn interior, closure,体现了某种典型的相对性条件、过程或者现实的可能遗憾的约束(例如供求因缘悖憾约束), x’n, x”n, x*n 分别体现了x 的不同的相对性的现实显生。另外,对一具体的对象、目标、终点、极限、理想、边界、泛对称、泛极(广义的 0 或者 ¥),则其泛系表里、上下左右极限或者iceb 有某种相对性。

再者,用  x’ = (x’n), x” = ( x”n), x* = (x*n )  来相对地分别取代、拟化、虚拟、逼近 x 而达到某种显生是人类运筹的典型常用方法与技术。

例如:

l          过程相对地取代、拟化、虚拟、逼近目标。——大善目标求升华,寻标过程目标化,新标代旧乐上乐,人生相对若仙家。——贵在参与。——不在收获,意在耕耘。——幸福是对某些事物的追求过程本身,并不一定是达到。——把追求变成事业,又把事业变成痛苦与幸福互伏互转而绰约多姿的人生。——飞翔是为了生存,但是雄鹰的价值就是高高飞翔本身。——大善遗憾,现实显生。——用小善化的现实显生过程取代、拟化、虚拟、逼近乌托邦大善理想目标。——路引向目标,而路又是由许许多多的中介小目标组成。点的连续运动画成线,许许多多目标的连接就成功引向伟大前景的里程。——路向目标寸连寸,寸寸目标求小成,化整为零大前景,千万目标大里程。

l          潜无限相对地取代、拟化、虚拟、逼近实无限。

l          某些 iceb (里、包、外、边界)相对地取代、拟化、虚拟、逼近事物对象或者图象对象。

l          宗教虚构来世与轮回取代死亡终点性质的灾变而改造对死亡的恐怖心理,而后希望达到某种宗教目的。

l          拟化、虚拟、逼近人的或者人格化的虚拟的神圣、超人、动物、妖魔鬼怪取代真人而达到某种文学艺术、宗教、政治、军事、对策、娱乐目标。

l          错误地沉溺于成功是一种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更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