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系:我爱夜空的高远


 

潘旌红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3,4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我爱夜空的高远

就像你爱大海的广阔

曾为了升起勇敢的白帆

我们把自己溶化在

朦胧的蓝色

像天空

静静地思索

像大海

塑造永不停息的魂魄

 

我爱冬雪的晶莹

就像你爱洁白的信鸽

曾经为了播撒出一片纯洁

我们把自己溶化在

圣洁的白色中

像冬雪

纯洁混沌的世界

像白鸽

吟唱绿色的颂歌

 

我爱沉甸甸的谷子

就像你爱孕育大地的秋色

收获的季节

我们真诚的遥祝

会汇成一个

一个统一的金色

统一金色的人生

 

——《泛系:万悖痴梦》 


我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也是个特别蠢笨的学生。大学比赛,我获棋赛第一名,自己还想当演员。会开汽车到处跑,独立在新加坡开发过几个软件系统,也做过营销和公关,参加过许多国际会议,而且又是老在读书,读不完的书:从兰州读到新加坡,又从新加坡读到香港……也许我还是第一个结合计算机写泛系硕士论文的青年。我爱夜空的高远,爱冬雪的晶莹,爱金色一般的人生。而泛系对于我就时而像高远的夜空,时而像晶莹的白雪,她像一种诗歌连着梦幻,使我的人生伴着蓝天、大海、白鸽和绿色的歌进入一种金色的境界——我一下就亲身涉足、感识或者参与了近十个泛系专题的再开发和筹创:拓扑学,形态学,哲学逻辑,泛系聚类,泛系思维,一般系统边界论,图象·数据·知识的再发现,泛权场网的数学,泛极分类网联方法,粗集理论,泛系相对论,等等。

在我人生中,我有过很多老师,我习惯地称他们为老师或教授,惟独吴学谋教授,我总是称他为”先生”,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个博古通今凡事都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老师。我尊称他为“先生”,是因为他知识的渊博,宽广的胸怀,作学问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泛系事业执著的追求。他的心中,装的是整个泛系的发展,是泛系事业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

 

兰州大学:李永礼教授讲述泛系

 

我第一次接触泛系是在兰州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李永礼老师讲了两本书,《从泛系观看世界》和《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我至今还记得李老师教我们泛系时的兴奋表情。学习这门课和其他功课大不相同,李老师总是不断地和我们探讨,每一个新的启示都让我们兴奋不已。他强调着”快鸟瞰,深显微,精缩影,优扩形,巧模拟”(五转法)以及“五互八悟多层析”。同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泛系的学习上面去,用泛系学习泛系。就在这样反复的讨论和理解中,我们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悟出了做学问、进行科技创新的方法。作为一个理科学计算机的学生,我当时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泛系,几本书中还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但在这样一个不断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泛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越来越意识到它会对我的学习和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1992年,在我读研究生其间,我写了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泛系哲学逻辑:人工智能的一个新的理论结构探索》。1993年我也完成了硕士论文《智能科学中的泛系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

《从泛系观看世界》是一本316页的怪书,2 5万多字讲泛系哲学,又讲非哲学,在泛系理论框架下运筹数理工医文社史哲,内容涉及系统科学、系统哲学以及其他哲学领域(方法论、认识论、哲学逻辑、社会哲学、管理哲学、美学、教育哲学、军事哲学、医学哲学等),另外还具体涉及科学史、认知科学、心理学、政法科学、经济学、新闻学、人体科学、生态学、地学、行为科学、数学、物理、力学、工程技术与应用以及中华古典诸经,等等,同时包括作者自拟自创的上百个概念、原理、方法与定理。这本书不但是泛系哲学与泛系理论第一本较系统的专著,而且对数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认识论、方法论、教育学、新闻学、相对论、物理学等初步开拓了泛系的一家之言,而更重要的是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有诸多特有的分析与演化,对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系统、超繁生克动态大系统均有一批一体化(融哲理、数理与技理于一体)的泛系概念、原理、模式、定理或理法,对系统科学提出了自成一家的概括、深化以及网联百科的其他研究,在哲理数理技理泛系三兼顾的综合追求方面远远不同于古今中外的系统科学、哲学以及其他百科研究。

在这本书的框架下,我们经李永礼教授的引导,协同吴先生开拓泛系哲学逻辑的研究,有别于传统的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哲学逻辑。泛系理论提出了数学的 15 种泛系观,近百种新范畴,先后得到许多泛系数学定理或结果。泛系数学实现数学内部的百科横断与中介互转,更显生了数学与其它百科杂题的交缘互导,既提供发展或创建数学的哲理与方法,也具体推广了许多传统分支的研究,具体内容涉及: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集合论与离散数学,关系与系统数学,泛权网络分析,聚类分析,数理哲学与方法论,广义数系、广义量化与建模,泛代数,分析数学基础,函数论,逼近论,变分法,拓扑空间,泛函分析,计算数学基础,幻方构造,模糊数学,运筹学,非线性分析与突变论,等等。另外, 它提供了 10 多种广义系统的数学定义或公理系统,概括了现有林林总总的数学结构与系统定义,因而探索了数学与系统学的大统一。而且还可看到, 泛系理论研究了广义系统的种种关系,把集合论与百科千题的许多理法推广于广义系统而探索百科的超统一。泛系逻辑研究了逻辑的逻辑或元逻辑方法论,另提出 11 种否定的模式,开拓了辩证逻辑、分析与综合、概念的形成与推广、公理独立性方法的数理新研究,阐述了数学、计算机与泛系理论的关系,同时发展思维科学,提出10多点新的见解与强化思维的许多技术,包括原型、模型再原型20 种显生分析模式,笛卡儿六法的30种强化模式, 50 种简化模式,西蒙满意原则扩变的40种类型,16种普适的百科数学转化,12种泛系量化方案,30种模拟类型与几十种建模原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1992年,泛系哲学逻辑的研究作为国际自动推理会议的泛系大论题,特长论文后来入册国际北荷兰出版社,并且为SCI等国际评介系统引用。

我的硕士论文《智能科学中的泛系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是为33个泛系算子用C语言编程序。

泛系算子 指一类能把一般泛系、泛权关系变换为泛系关系(特别是泛系异同关系、泛关系、模拟关系)而具体可计算的转化,它们为具体处理泛系提供中介,使泛关系原则、泛系关系四互原则以及泛系聚类分析、泛系串并聚类分析和泛系转化理论更好地用于一般泛系。一类常用的泛系算子是把二元集论关系变为相容关系或等价关系的转化。异同关系是识别运筹的根本,是聚类分析的基础,是泛系量化12计的第一要义,是百科理法林林总总的哲理数理技理的元道,是泛系784e(泛七要·运八筹 è 联四维·系百科 è 举半反万·系万归一)潜在的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的魂魄。没有异同关系,或者说不能够辨异同,就谈不上任何概念、任何理性、任何科学技术、任何文化和文明,连一般生物、生命体或者一般控制系统都不可能生存和运转。没有异同关系,就谈不上什么泛系八筹,就谈不上什么表里变变蕴机理和集散观控生克力,就谈不上什么供求因缘敏应需和五互八悟多层析,也谈不上什么简化强化运七易和多源五转巧剪辑,更谈不上容悖容憾速次优和泛系相对理正奇……

泛系理论对异同关系有特别的研究,有特别的认识和感悟,并且进行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的探索,建立了10多种数学模型,研究了它们的相对性,它们的运转以及和林林总总关系的四互五互关系,关系的关系,因此对聚类分析、串并分析、观控分析、关系分析、辩证分析、逻辑研究、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辨证论治的数学建模等等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包括对孙子兵法的一些理法、否定的否定法则、连通和解耦的数理模式显生,等等等等。这真是一种历史性的奉献。

例如对于串并关系的泛化模型,通过泛系算子就能够分辨诸如下列直观无法把定的理法:D水平连通,D水平强连通,D水平n步连通,D水平n步强连通,E型D水平弱连通,E型D水平直接连通,D水平偏n步弱连通,D水平偏n步强连通,D水平弱解耦,D水平n步解耦,D水平强解耦,D水平n步弱解耦,D水平n步强解耦,E型D水平弱解耦,E型D水平强解耦,E型D水平直接解耦,等等。

这里的连通与解耦分别拟化串(集)与并(散),E型指等价型或晰化分类型。因此泛系算子为泛系八筹的“集散观控生克力”提供了一种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的工具。

 

 

泛系理论的可控达性是指可控可达的一种性质或性状。设k为参量,A为广义状态论域,Q为A的某个子论域Q Ì A,参量i是方面、侧重、不同的对策主体,有了泛系异同关系和泛系算子,就可以描述和研究直观说不清楚的60多种可控达性:Q内i方同时诸k可控达,Q内i方至少一k可控达,Q内i方合取k同时可逐段双向控达,Q内i方析取k之一逐段双向可控达,Q内i方合取k串行双向可控达,Q内i方析取k串行双向可控达,Q内i方不同态中至少有一合取k可控达另一态,Q内i方不同态均不可合取k由一态控达另一态,等等。

把这些用于抽象自动机、形式语言、观控性的研究,就对计算机科学、控制论显生出许多全新的理法或者定理。

泛系算子本质上就是把事物泛系转化成为异同关系及其运转,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进一步技术化和计算机化,其意义自然是非同小可。

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深邃的理解。吴先生已经给出了异同关系的10多种数学模型和它们四互的20个数学定理,同时给出和异同关系有关的10多种理法四互的数学形式,33个泛系算子的数学定义和数学算法也是他给出的,我只是机械地苦编程序,而其深沉的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含义是6年7年后同吴先生反复打交道、反复研究应用才有所感悟。后来,1999年,香港中文大学王平安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合作条件,我和吴先生才写了两篇大文章,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一篇还入册了SCI和国际系统论与控制论新千年大辑,经济控制论的创始人曼内斯库(M. Manescu)也引用了我们的文章。

 

武汉听讲泛系

 

李永礼老师先后4次带学生(潘旌红,吕献忠,钟雷,焦钟鸣,刘莉,商琳等)去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听吴先生讲课(1992411日至199251日,19931011日至19931019日,1996719日至1996723日,19941124日至19941130日),几乎涉及了泛系的全部内容。

我第一次见到吴先生是李永礼老师带我和其他的几个研究生一起去武汉上课。未见到他之前, 就有几个老师给我讲了他的一些轶事,包括他不追求名,对泛系事业的执著追求。所有这些都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吴先生的办公室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的精神饱满, 话并不多。但此后的几天的讲课过程中, 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一个又一个的上午下午,他的博学多才,敏捷的思维和风趣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他的办公室堆满了书,墙壁上还有他写的泛系大字报和示意图,另外还有他画的画。

在他的办公室里, 一连好几天, 他为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课程。“泛系泛系,泛化之系,广义系统,广义关系,反复复合,无所不及,万事万物,百科千题,自成泛系,互成泛系,广义交通,经纬万律”……他一次又一次的简化强化使得我们沉浸在泛系的海洋中。讲问题时他从来不用讲稿,哲理、数理、技理自由即兴展开,而且是对话式的,他同大家一起举半反万,浮想联翩,对于复杂的数学模式,他也要求我们一起反复简化强化它们的哲理背景,而对于林林总总的理法,他再次要求我们同他一起系万归一于泛系。

在我们眼里、在我们大脑中,都充满了泛系。吴先生深入浅出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泛系知识的殿堂。哲学、数学、社会、文化、经济、军事、医学、文学,所有的这些他都涉及到了。在他不厌其烦、深刻而又仔细的讲解中, 我看到了网联百科的泛系所在, 更让我深深感觉到了吴先生对泛系的痴迷。虽然是短短的几天,但吴先生用他独特的方法让我们理解了泛系理论的精华所在,让我们知道了万事万物是怎样互成泛系的……

 


动悟方法创自什么泛系

经济世界如何拟自人体

痛苦的爱为何是创业欢乐

泛系辩证又如何如何联系

 

表里变变为何是万物机理

集散观控为何是生克活力

大国为何会突然衰落

供求充要如何联系万律

 

哲人生活自我哲化道悟

诗人生活在诗化的童话里

上帝是否也要改革开放

他的模子是否也有个主义

 

掌声笑声浑化奇妙的幻境

三层泛系围问围闹泛系

千人大会千个问题问题

千个问题万个谜语谜语

 

每个谜语都会巧避所问

掌声笑声满是淘气与稀奇

人人是否都有个哲学哲学

中国中国将走向何处何处

 

——吴学谋《泛系诗》

 

 

什么是泛系呢?这次武汉听学,比之在兰州的感悟又深了七八层。吴先生从哲理、数理、技理多方面给出了不同的简化强化的定义。为了解决数理确切性和哲理普适性的矛盾,他在历史上首次把我们计算机科学和形式语言学的递归定义法引入哲学研究,就这一点而论,古今中外的哲学百家言说就没有实践。

泛系是泛系理论的基本范畴,它是广义系统、广义关系或它们的种种复合,若用冒号并括号作定义符,括号内分号作析取符,则泛系概念可递归地定义为

泛系:(广义系统;广义关系;泛系的复合)。

这里,泛指泛化、广义化;系指系统、关系、联系或它们的种种复合。

诸如广义系统、广义关系、广义系统的广义系统、广义系统的广义关系、广义关系的广义系统、广义关系的广义关系等均为泛系。泛系是一种具有极大外延性的范畴,在泛系理论与泛系哲学中,认为它是事物存在方式的显示,万事万物、百科千题均自成泛系又互成泛系,或者更具体地说,万事万物、百科千题均为显化、未显化、待显化或近似显化的泛系。泛系是一种广义的交通网、通信网、神经网、经络,也是一种广义的工具、联系、方法、联想、建议、补充、百科统一的思想、参证系统与哲学观点或框架。泛系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处处稠密、百科可络,但并不无所不包。泛系概念是相对可精确定义的,可通过对广义系统、广义关系与复合的种种数学模型而具有数学的相对确切性,同时又具有哲学的相对普适性与技理的相对具体性,能融哲理、数理与技理于一体。正是这些方面使泛系与一般哲学范畴及数学和系统科学的概念有所不同。系统科学与百科专题研究定义的种种关于系统的概念大都可化归某些广义系统或泛系。泛系是系统、关系、联系、转化、优化、运算、生克、对称、微积、机理、因果、结构、功能、形、量、形式等等概念的推广、概括与泛化。泛系理论为泛系这一范畴提供了多种形式化或公理化的定义。对不同的语境,泛系一词有时指某些特定的广义系统或广义关系,有时指泛系观,指泛系理论研究的意向,指一种学术倾向。泛系一词的中文与英文在国际上由吴先生于1976年开始创用。

吴先生在讲学中常常讲泛系六性与结合法和泛系百再,而且他也要求我们在治学中多多实践。

泛系六性指泛系性、结合性、普适性、确切性、具体性与一体性。它是泛系理论研究建构的意向与长远目标,也是泛系观、泛系哲学空间、泛系太极的组成概念或理法。相对的泛系六性化是泛系理论与其他百科研究的主要差别。所谓泛系性指侧重泛系来研究问题,努力通过泛系理法显生运筹。

所谓结合性指多种不同倾向、各有特色或优点的角度、观点、侧重、偏化、泛系、理法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协同显生、供求索交、相互结合。

典型的结合有:  (1)  古今中外结合,东方西方结合;  (2)  哲学十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哲学逻辑、哲学范畴论、哲学统一论、元哲学、哲学史、哲学相对论、哲学人类学)与第二第三哲学及具体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合,哲学、数学、系统科学、价值论、社会学等结合;  (3)  思维的七种侧重与其相应的30种强化结合;  (4)  宏观微观再宏观,整体局部再整体,综合分析再综合,功能结构再功能,外展内析再外展,具体抽象再具体,绝对相对再绝对,认识实践再认识,观测控制再观测,后果前因再后果,缩影扩形再缩影,定性定量再定性,感性理性再感性,简化细化再简化,思辨实证建模再思辨,哲理数理技理再哲理,显生显克再显生,历史逻辑再历史,横贯纵深再横贯,集中分散再集中,求同辨异再求同,异同泛序再异同,背景对象再背景,人理物理再人理等所谓24再的反复结合(进一步则有所谓“百再结合”)。

泛系六性中的一体性指融哲理、数理、技理于一体,这三方面又分别侧重于普适性、确切性与具体性。而具体性包括形式相对具体性、相对可操作性与充分可观控建模性。所以泛系六性有时可简化为泛系二性:泛系性与结合性或者泛系性与一体性。列出六性是为了强调要兼顾的方面。泛系理论研究的泛系六性化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结合法或泛系结合法指上述结合思想用于显生的一种方法论原则,特别是24再(或百再)显生与七侧重与30强化结合是结合法的具体形式,是人类总体认识进程、古今中外的系统工程与一般人认知的明智活动中显生运筹的一种共性规律。从泛系观看,系统工程中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可导源于结合法。

所谓泛系百再就是24再的扩变。表现为“A,B,再A”或A(n)®B(n)®A(n+1),而A,B有约百组之多。除24再的AB外,另外的还有:科学与技术;串并;百种左右表里;理性、悟性或直觉;客观(客体化)与主观(主体化);六元离散与六元合一;群体(典型)与个体(个性);真与善;真(善)与美(禅);质与量;对立与统一;中期(长期)与短期;必要与充分;供与求;原型与模型;原型与转化;广义软件与广义硬件;少变与多变;虚与实;系统与关系;元素与广义系统;转化与泛对称;存在与变化;一元化与多元化;群体进化与个体发育;泛系动悟法的一些二极(例如学与习;学与思;述与作等),等等。

结合泛系结合法,吴先生还专门强调了泛系实践法:认识实践再认识,观测控制再观测。——半观半控观控观,三观七控半反万(三观七控控观控),实践悟动控催控,简化强化八筹转。吴先生希望我们从泛系结合法和泛系实践法来重新感悟人类的智能,并且希望把这种感悟对人工智能进行再发现,开拓新的境界。

吴先生说,温故知新、运故创新、举反触通、系万归一是人类智能的大特点,也是大追求。他告诉我们他对分析数学的基本定理——泰洛定理再开发的故事。泰洛定理是分析数学的三大基本定理之一,穷尽了多少数学大家的心智,几乎人人认为不会再有什么好戏可唱了:不可能再深化推广了。结果吴先生千思万虑,还是在劳动中,在田边作了某些突进,因而也解决了一个国际Spline 的逼近猜测。他在讲课中转到“等和不等”这人人皆知的问题的泛系研究。他说“等和不等”或者等价关系与相容关系是数学、计算机科学老掉牙研究了又反复应用了不知多少次的关系。但是泛系理论就对这司空见惯的等价关系与相容关系来个温故知新、运故创新、举反触通、系万归一,重新理解,重新显生,重新超越。

等价关系是通常的相等关系概念的引申与推广。通常的相等关系具有自返性(a = a),对称性(若a = b,则b = a)和传递性(若a = b,b = c,则a = c)。若二元关系具有这三种性质就称为等价关系。若只具有自返性和对称性则称为相容关系或半等价关系。泛系数学对这两类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多种形式推广,并且引入了一二十种运算与转化,研究了它们的封闭性、守恒性与运转形式,并以它们为中心,与多种泛系理法数学地联系起来,得到泛系五互的许多数学结果。

由“等和不等”的泛系研究,进而就有所谓的泛系异同观、泛序观、泛关系原则、泛系关系四互原则。他说,具有自返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或它们的泛化推广以及它们的某些析取、合取、复合或限定的二元关系均可作为广义的泛系同一(泛序:广义的次序)的数学模型。泛系同一性的否定即可作为泛系差异(辨异)性的数学模型。泛系数学已对自返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作了许多推广与研究,因而形成异同关系与泛序关系的方案有许多种,并且均有泛系六性化的理法。泛系异同观与泛序观为对哲学、数学以及种种百科研究极为重要而基本的同一性、差异性、次序等与层次性或可分性范畴建立多种公理系统提出了方案,是公理系统的公理。

由对异同与泛序新的理解,就对泛系数学有诸多新的基本展开。泛关系原则就是泛系数学中的一种实用的原则,它是指下述方法论的原理:因为泛关系(局整、形影关系或它们的种种复合)可推广于许多广义系统或泛系,所以能用泛关系、泛转、泛模拟来描述或建模的理法也能相对地推广到某些广义系统或泛系,因而也就实现百科专题理法的相对跨域泛化。另外,泛系关系四互原则也是泛系数学中的实用原则之一,这原则指以泛系聚类、泛系算子、泛系串并分析为中心,下面一系列泛系关系或理法是相对具体地互联互转互导互显生的:异同,集散,串并,商积,形影,模拟,二元关系,泛关系,泛转,连通与解耦,相容性,等价性,守恒性,封闭性,分类,函数,单值化,等等。这原则实际上是一组数学公式与定理的定性概述。

而后,吴先生就用泛系数学十基来统领林林总总的数学:广义系统,隶属,局整,形影,异同,泛序,泛转,泛导,泛对称,泛系量化。进而人们可以重新认识或者再发现百科百家理法的林林总总。包括我们前面论及的泛系思维:从异同出发而哲理·数理·技理地认识、运筹、显生万事万物。

吴先生总是用泛系来讲泛系, 实际上主要是用784e(泛七要·运八筹 è 联四维·系百科 è 举半反万·系万归一)的精神和模式来诠释、建模、解释、分析、感悟、网联林林总总的事物理法。特别是,泛系相对论R-SOME)就是泛系理论数专多能贵精奇的大发现。吴先生提倡数专多能贵精奇的博才运筹,我看泛系研究也是数专多能贵精奇的博学运筹。泛系相对论是研究林林总总泛系的相对关系的, 特别是广义的主体S、客体O、中介M、环境E 的林林总总的关系·相对性·结果R以及他们之间的五互。吴先生又再次温故知新、运故创新、举反触通、系万归一,用大家都非常熟识的苏东坡的庐山诗别出心裁地讲泛系相对论,而后转化到数理工医文社史哲林林总总的论题和理法上。实际上,百家理法的泛系归约或集成电路就是784e统驭下的四句话:阴阳泛导蕴机理,五互八悟多层析,简化强化抓关键,泛系相对理正奇。泛系相对理正奇就是苏东坡的庐山悟的显生和超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对岭峰庐山中,山外相对诗更浓,东坡早识相对律,泛系相对悟无穷。

庐山游客岭峰争,微观物理波粒分,超越方知当局迷,苏轼玻尔理同神。

     你我他她它又牠,分合转代真真假, 主客环境联中介,层参集散变戏法。

真善美禅悖憾奇,百科理法相对晰,系位层次相对转,相对论化百科理。

 

李永礼老师要求吴先生和我们一起讨论“五顶帽子两红三白”的模态逻辑问题,吴先生要求大家结合泛系相对论来研究,玩玩泛系相对论的游戏:你我他她它又牠,分合转代真真假,主客环境联中介,层参集散变戏法 ® 运故创新。结果人人都有了新的联想,正如他在诗歌中说的:

在缘悟情禅的雾里/ 我们一起在做泛系游戏/ 五顶帽子两红三白/ 人人都创了新的逻辑/ 从庐山迷到诗学之梦/ 从相对论到计算机律/ 从特异功能和科学迷信/ 到笛卡儿梦中的统一

从传真机和柳诗诗艺/ 到佛教、禅宗与藏密/ 种瓜得豆是快乐的悖论/ 周易老子又寓归了泛系太极/ 半月在动悟中游戏悟道/ 举一反万万联百科泛系/ 你教我我又教他/ 他教你我又自悟机密

大家总结论及的议题/ 一列列上五百个稀奇/ 五百个稀奇五千个泛系/ 五千个泛系梦见五万个问题……


五顶帽子两红三白”的模态逻辑问题是讲3个人,有人从五顶帽子(两红三白)中给他们各戴一顶帽子,每人都看不见自己头上的帽子,但是可以看到另外二人的帽子,假设3人都相当聪明,善于进行逻辑推演,问他们能否猜测到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吗,猜测的逻辑过程又是什么……

    实际上,不论你如何5中选3来戴帽子,最终3个人都有办法猜到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其形象化的说法,就是下面泛系诗的第一节。


我知道你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不知道

我知道了知道了

你也知道知道了

 

我们都知道知道了

但是世界全都不知道

我们讨论为何要发笑

笑话伴舞了陶醉的心潮

 

天光映照着你的头发

眼神中跳着泛系的神妙

一种科学美在深层展开

一切空间都在缩小缩小

 

从哲学谈到AI

从气功谈到电脑

从人生谈到逻辑

从精英谈到泡泡

 

从数学谈到悟道

从诗画谈到创造

Do-Re-Mi 谈到工程

从互补谈到泛导

 

从泛系谈到泛系

泛系泛系在我们中间乱跳

从烦恼谈到欢乐欢乐

欢乐欢乐难道会变成烦恼

 

大泛系在你眼里眼里

小泛系在我眼里眼里

大小泛系在诗中胡闹胡闹

你我主客集散又互调互调

 

明天你我就各奔远道

人生缘分有多少多少

请你留下你的小小泛系

请你留下你的微笑微笑

 

请你带走我的大大泛系

带走这乱房中乱写的手稿

请莫忘了在远方的禅定中

你我主客集散又互调互调

 


是的,同吴先生讨论学问是很有趣的。五顶帽子两红三白”的模态逻辑问题,实际上是在泛系相对论的模式中展开来求解的:传统逻辑推理(TL + 泛系相对论(R-SOME ® 模态逻辑推理 ML)……

五顶帽子两红三白”的模态逻辑问题是一个老掉牙的老问题,不知道有多少高手大师研究过,后来也就人云亦云了。但是一到了泛系手里,却是那么多的举半反万,而后又引入了多么神妙的新理解啊!泛系的运故创新真是孔夫子的温故知新的大发展。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按泛系模式 784e(TL+ R-SOME ® ML) 来写一本人工智能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