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泛系(2)


——治学和写作的形而泛学

李小霞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武昌,430074

   泛系784e:泛七要·运八筹è联四维·系百科

 

自我非我缘万家,跨域兼顾悟通达,泛系理法礼百科,映紫催红谊千葩。

逆顺浮沉奇造化,风云万里乱章法,人生喜搏千万悖,小我境外天外霞。

——《泛系:万悖痴梦》

 

在武汉,摆在我面前的任务是多发文章,这只是表层的任务,躲在它后面的是我得掌握住创新的方法,并且用这些方法创造新的知识, 学会做科学研究,学会探索学术的新境界。我思考着:新的东西是如何产生的?我给了自己一个解释——创新是大脑的本能之一;大脑中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方法和知识,方法指那些能操作别的知识的知识;新知识是大脑用方法对已经有的知识操作的结果;这些大脑用来操作别的知识的知识叫做创新术。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大脑都在使用着这些创新术。我想倘若能够用新的创新术训练大脑,使得大脑从被动地使用这些方法,到自动地使用这些方法,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因为有可能有一些创新术大脑是还不曾掌握的,而且如果了解了大脑在不知不觉间使用着的创新术是什么,就可以主动地配合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到哪里去学习创新术呢?到哪里去学习开发创新术的创新术呢?

我反思着李永礼老师教给我的东西,尤其是泛系五转法,从宏观上了解事物,通过快鸟瞰,深显微,宏微结合地抓它的精缩影的方法。我想这种学习的方法是为着大脑的创新服务的,因为它使得事物在大脑中的影像更加明晰,使得大脑更容易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我想泛系是能够和我供求索交的。我记得自己硕士论文的写作过程。当时,李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粗集理论,只有一份资料,他自己也没有看过。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从粗集上下近似的定义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对集合而言,什么是近似以及什么是粗定义;等价关系族和集族的简化与决策表的简化有什么关系。思考和写作结合的结果产生了我的硕士论文,那是别人不曾发表过的新东西。新知识出来了,虽然我依然弄不清楚我是怎么样在对粗集理论的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又是怎么样解决了问题的,但是我知道李老师一直在用泛系方法引导着我。这种想法促使我找到了吴老师,希望从他那里学到创新的方法和开发创新的方法。

吴老师告诉我:泛系的精缩影或者基本框架是784e(泛七要·运八筹 è 联四维·系百科) ——泛七要是七个相对跨学科的基本概念的泛化(系统,关系,对称,生克,转化,优化,微积),八筹是八个方法论的大原则,用七要和八筹来网联四种思维模式(数理·系统·哲理·美学)和百科理法。我想这个八筹就是创新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泛系元方法和方法论——表里变变蕴机理,集散观控生克力,供求因缘敏应需,五互八悟多层析,简化强化运七易,多源五转巧剪辑,容悖容撼速次优,泛系相对理正奇。

吴老师说他自己就是用这七要八筹了悟道创新的。他要我注意观察他是怎么用这七要八筹的。他说五互八悟七要八筹(5878)是林林总总方法或者方法论的泛系全息胚,它们具有哲理的普适性,数理的相对确切性和模式性,还有技理的相对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他把这三方面的兼顾叫做三兼顾。他又说,泛系理论和辩证法都是研究一般联系的。但是泛系理论是在5878784e(泛七要·运八筹è联四维·系百科)的框架下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地探索一般联系的,有几十上百近千个具体的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的理法。

我想知道这些理法的具体含义和解释。吴老师送了我一张解释5878的名片样的小卡片和一本《泛系:万悖痴梦》。这样我才初步了解5878在泛系理论里有多层次的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展开,使我对辩证法的联系观、矛盾观也就逐步泛系三兼顾化了。

5878中的五互指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又把互联、互转、互导、互显生叫做四互。5878中的八悟指广义的表里、变变(泛导)、机理、集散、观控、生克、供求和因缘(包括因果、手段和目标等等关系)。七易指广义优化或者显生的一种通俗的具体说法,是指变易、不易、简易、交易、互易、容易和平易。五转正如李老师告诉我的是指:快鸟瞰,深显微,精缩影,优扩形,巧模拟。泛系理论中侧重泛系的相对性的研究就是泛系相对论,它特别是研究广义的主体S、客体O、中介M、环境E(简称四栏SOME)及它们的关系的相对性,对苏轼诗哲与传统相对论进行泛系扩变, 把方法论、认识论、相对论、控制论、分形论等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百家百论百法一种新的横贯, 同时生成许多特化的显生法,有许多网联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百科的理法,并且对思维学、人类学、生命学、美学、诗学、自我论、悖憾论发展了新的研究,等等等等。

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够直觉明朗。于是吴老师就用计算机给我画了个泛系二仪的展开图:广义系统 = (广义硬件A,广义软件B),B Ì An×W, 广义关系 è 5878\784e., 泛系数学的八基(八种基本泛系模块),等等等等。而 5878\784e.内部外部又形成各种各样的5878网络或者广义系统网络(参见吴老师画的二仪图,原先为彩色图)。

泛系理论认为万事万物相对自成泛系(泛七要或它们的种种复合),又相对互成泛系。这文章中的二仪图和18模块图本身就是一种泛系的或者广义系统的展开。每个模块自成泛系或者广义系统,又互成泛系或广义系统。模块集合就是广义硬件,模块之间的林林总总联系和运转就是广义软件。

大脑是用已经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创造新的知识和技能。技能模块和知识模块它们相对地软硬相对,而它们本身又可以合而为一,成为另外意义的广义硬件,而且还会有另外对它们进行联系、联络、运转、五互、集散观控生克的广义软件。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库多层次的软硬相对就很重要。我注意到,当大脑乍一接触一新的知识的时候,它必须对那个知识做一番转化后才能为它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找到一个位置。这个转化过程可以称为知识库的更新。我注意到吴老师在知识库的更新方面,有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他有时候会问我一些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有时候我也看到他请别的年轻人过来帮忙他解决计算机操作方面的问题。无论是我还是别人在讲解示范的时候,他都是老老实实地听,老老实实地做笔记,老老实实地自己做尝试,完全不是一个大教授的样子,而是像一个小学生,心态谦卑平实,承认自己的无知,老实地跟着老师学习。再比如我对他讲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时候,他不仅当时做笔记,而且我走了以后,他有时还会把我们讨论的内容做追记。他与别人讨论学问的时候,虽然讨论的往往是别人的专业,可他总是兴致勃勃。他同学生讨论问题时,总是他在画画写写,往往学生反而懒得动手。后来,他就劝我,不放过任何交谈的机会,每次一定要带上专门的本子,象他一样,乐于画画写写,写写画画,尽可能用5878784e和广义系统画软硬相对的网络图,而且事后要认真做尽可能详细的追记,创意和创造、创作是集散观控泛系结合而显生的。

我记得我给他讲完数据库的三大基本模型之后,他马上告诉我这三大模型是怎样软硬相对的广义系统(广义硬件和广义软件的复合体)。他告诉我这三大模型用广义系统来看,是什么样的,用泛系数学的形影关系或者泛权关系、泛权场网来看,又是什么样的,并且还告诉我它们同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系统科学的其它一二十个专题理法的五互关系。有趣的是,他能够即兴地用计算机直觉形象地画出彩色模块网联图出来。

 除了讲泛系理论大的原则,他还曾经告诉过我一些可操作的知识转化的方法,在与人交谈时,实时地做笔记和事后做追记都有一些具体的技巧。做笔记的时候可以使用一种简洁的符号体系,比如可采用泛系程序法给出的泛权关系表示模式( )为基元,表示为一个泛权网(B Ì A2×W)。

也可以把n个事物对象或者模块、框图、关键词 { x1, x2, x3, …, xn} 用一种相应的相对泛系量化的联线(w)把它们联了起来而形成泛权网:{ (x1, x2, x3, …, xn)\w | xiÎ A, w ÎW}~B Ì An×W。

(图略)

泛系方法论告诉我们,泛系量化12 计就是一种特化的显生法。12 计就是相对地辨异同,排泛序,显运转,度生克,判局整,表形影,明五互,重六目,理七要,悟八悟,晰相对,定条件。六目指:关键、主要、必要、价廉、宜便和综合显生。按12 计可以扩大量化的思想和量化的对象,因而可以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也进行广义的量化。计算机word的工具栏的“绘图”有20多个一级窗口和许多二级窗口,其组合就可以形成林林总总的泛系量化模式或者泛权网中的泛权。假如再引入超级连接,象金山词霸一样多层次展开,或者用上动画与网叶多媒体技术,那样就可以进一步泛系量化。吴老师画了许多美丽的插图和图解(包括本文中的插图),大都是这些word-绘图方式的泛系量化而且用5878\784e注释的场-网示意图、泛权网络示意图或者广义系统示意图。吴老师把这种泛系大串联的“泛系技法”叫做四兼顾:哲理、数理、技理加泛系量化直觉美感的“美理”,他既可以实时做笔记,还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研究、论文写作和文艺创作,相互讨论,实时同步动态互补完善。

我于是慢慢有点体会,辩证联系到了泛系方法论就变成了5878-784e联四维又四兼顾大串联的具体形式了。我原来感觉到的大脑联系——大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之间或明或暗的联系,这种联系现在就能够哲理、数理、技理、美理四兼顾而泛系化了。这也使我感悟到泛系理论与林林总总的哲学和系统科学以及与传统的辩证法在三兼顾或者四兼顾的784e方面是那么地独创一家之言。

他说他的几百个数学定理的创制,是在有模模糊糊的思路后这样显生出来而后再反复论证修改成功的,简化强化地说是“写出来的”、“画出来的”。他说这是做学问的欢乐,也是人生的欢乐。他还幽默地说,这是“武术”中“密而不传的绝招”。后来我参看了泛系方法论的所谓“强化30计”、“显生40计”和“简化50计”等等确有类似说法。

我反思考自己。我习惯于从书本上汲取知识,丰富自己,忽视了活生生的知识库——由这个世界上的人组成的那个分布式知识库,每一个有智慧的人,都是这个知识库中的一个节点。换句话说,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知识源,多源五转巧剪辑,从这些知识源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更直接,更清楚,更实用。不管是从书本,还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有一个既谦虚又骄傲的心态是很重要的,那会使我们在汲取知识的时候,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在我们的大脑与外界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大脑中已经有的知识库。我们的大脑是作为一个与中介合而为一的主体来观控外界的。吴老师告诉我,他的中介就是泛系,是泛系的5878\784e和广义系统。无论什么,一旦进入他的观控范围,就被他用这个中介解释、注释、四互、同化、显生。他把这叫做泛注法。用泛注法事物对象和有关理法成为他的知识库中的新的节点和节点之间的新的联线、新的网络、新的广义软件。也就是说,用泛系的概念、理法、观点、观网来看世界。

用泛系的观网来集散观控生克世界、来显生世界是泛系方法论创造的新的说法。泛系理论总结了林林总总的大观点或者窗口为所谓“泛系窗”,是一组动态旋转的窗口或者观点,而“泛系窗”又四互或者五互成网,成功一种机动适变的观网——泛系动网悟道。

哲学家普罗斯特(Marcl Proust)说:“真正发现之旅,不在寻找新的世界,而是用新视野看世界。”而泛系方法论是用“泛系窗”的动态观网的新视野看世界的。所以泛系方法论是一种新型的发现之旅新型的集散观控生克手段。

吴老师还要我主动地反复找人讨论,要讲,要写,要背,要回味。他说这也属于泛系强化显生之列。他有时风趣地说,要做狂人:

狂习狂用狂再现,狂背狂写狂五转,狂观狂控狂集散,狂运八筹半反万。

实际上他的所谓“狂”只是“勤奋”的情绪词。“狂”背、“狂”写、“狂”五转、“狂”讲、“狂”控、“狂”输出、“狂”操作、“狂”讨论和争论,在泛系方法论中就叫做重控法或者动悟法。他说思想必须外化,必须通过思考®外化®思考®外化®……反复结合来掌握知识和创新。讲、读、写、背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外化方法,其实是做学问非常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也属于泛系强化显生。如果一个人不是天才,又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做学问的人,这些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我去请教他什么,他总是让我讲,让我表现,让我“狂”,让我“举半反万·系万归一”。我往往讲着讲着就注意到了一些从前不曾注意到的东西,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对原来许多不明白的东西豁然开朗,会自动地发现许多新的联系,新的网络。吴老师只是引引路,我自己却变成了老师,自己在开发自己,自己在显生自己。吴老师说这本身就是泛系相对论,就是泛系相对论方法。

走近泛系(3)

网页编辑:张学文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