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研究中应用泛系论的情况录实


 兰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李永礼 2003.2.16  

2003.03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1991820——825日,在兰州大学参加第四届现代数学与力学会,有幸接触了泛系理论,开始学泛系,用泛系,十年来,作了下面一些工作:

用泛系方法培养研究生。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重庆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给博士,硕士研究生讲课和讨论中,用快鸟瞰·深显微·优扩形·精缩影·巧模拟·善观控·严推理·频发问的泛系方法,在师生共同动悟中,使研究生在学习中领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很多人很快进入学术前沿。先后带12名研究生作了泛系理论与计算机的交缘研究。并写出了硕士学位论文。

1992—1993我将泛系会诊方法,用于兰州炼油厂进行大型设备故障诊断,因准确诊断避免了16单元烟机紧急停机,获得效益196.97万元(兰州炼油化工厂财务处书面报告),列入大型计算机现场操作与维修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项目,1993831日,由中国石化总工司通过鉴定,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4—1995叁等奖。基于表格的知识表示及其推理, 会诊型泛系模拟原理与专家系统两篇文章就总结了这一工作。

199812月至200012月我应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陈永奇、李志林教授邀请,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课题为空间信息科学的数学基础(编号为9.34.YY17)。我进行了泛系理论、Rough Set与课题交缘的研究,完成了与空间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有关的文章12篇,其中已在国际杂志上发表4篇,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提交国际杂志2篇。国内杂志上发表4篇。本人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贡献是:

1 指出了GIS的空间拓扑关系方面的国际权威M.J.Egenhofer用四元组解决空间拓扑关系,会混淆坐标系维数的概念,一直线在用R去观察时其端点是它们的边界,而用R2上的欧式拓扑去观察时,整条线为边界。

2. 指出了在用栅格空间处理图像时, 所谓悖论:Jordan定理不满足的原因在于边界的混淆。

3. 提出了类拓扑模型,从而提出了观察等价、强,弱连通的概念,继L.A.Zadeh提出的软计算,进而提出软观察(soft observation) 的概念和基本思路。它显化了泛系相对性,也显化了观察与模糊数学、泛系相对性与模糊数学的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模糊数学具有泛系相对性中的二次观控量化模型的性质。

多年来我们发表了泛系理论与计算机的交缘研究文章40余篇,有代表性的有:

1 Li Yongli, Zhang Qinling and Zhang Jihui,, Som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t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24, No. 9199556-57. ——入册SCI

2. Li Yongli, Zhang Jihui, Li Chuan and Wu Xuemou, Boundary of Sets in Pansystems Information Systems,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26, No. 51997596-601. ——入册SCI

3. Li Yongli, Zhang Jihui and Li ChuanNote on Som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ts in Information SystemsKybernetes: The Internati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27 No. 5, 1998563-564. (U.K.). ——入册SCI

4. Li Yongli, Soft Computing, Soft Observation and Relativity of Observation, 计算机科学,Vol.28, No.5专刊,2001 219-200

5Yongli Li , Zhilin Li ,Yong-qi Chen and Xiaoxia LiUsing raster quasi-topology as a tool to study spatial entities.. Kybernetes, Vol. 32, No.1/2(2003)

在学泛系,用泛系的过程中,我深感筹百科可络之络,悟动网悟道之道的泛系论迎合了科学发展的辩证综合趋势,它不仅解决了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困惑,还促进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使认识进一步的科学化。泛系理论具有多元互网跨学科性质,哲理数理技理一体化,在我们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和应用实践中,她具体帮助我们摆脱“专门化”的困境的“强势知识”,显生了中西文化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