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生经过多年思考,提出了一个带有新科学学科创造特点的问题:创立企业科学和企业工程学。在中国社会呼吁“创新”的今天,这是很值得鼓励的。

管理科学好象已经被我们这个社会抄得非常热,如果我们再迈一步,变成企业科学,企业工程、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编出教材、变成大学的课程...中国人也抄出一个新学科来?

金先生有自己的网站 http://www.ee-forum.org ,欢迎大家访问。

编者2002,11

企业科学与企业工程初探


余彤鹰

2002年11月公布于潜科学网站

主题词:企业,企业科学,企业工程(enterprise, enterprise science, enterprise engineering)

摘要:当代的管理学和其他学科,无法概括或替代关于“企业”的完整科学。企业科学和企业工程学,是关于“广义企业”(Enterprise)的独立学科,它已经出现。企业工程学的研究,将继承许多既有领域的成果,包括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信息工程与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技术,计算机集成企业等,当然也包括管理学,然而,对后者的继承更多是批判式的。企业本身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成熟,是现在大力发展、应用这个新兴学科的背景与基础。企业科学与企业工程学的发展与运用,将是企业这种人造系统进化的一个里程碑,将改变自古以来企业建设的原始方法,并造就出新一代专业技术职业----企业工程师

1  引言

    人类发明和制造各种各样的事物,当制造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阶段时,就有了相关的学问。比如,建筑学,机械学,电子学,化学,微电子学等等。有一样东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尤其善造的,这就是日益占据我们生活的“企业”,但翻遍藏经阁,却只见到一种书,叫“管理学”。这就是关于企业的学问吗?为什么有建筑工程师/设计师、机械工程师/设计师,而没有“企业工程师/设计师”?应当有企业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 EE ,它如此简单和谐,好象天生就存在一样----事实上,它的确已经出现了。

2  管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我们首先看两个比较“权威”的管理定义。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的定义: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我们讲的管理定义,就是指这一全过程来说的。”([1], p2)

    斯蒂芬·P·罗宾斯的定义: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变得更有效的过程。这里,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2], p6)

    这两个定义,有不小的差别,而离具体的企业,似乎越来越远。例如,“同别人一起使活动有效”,可以是在球场里大声地呐喊助威,也可以是两名强盗抬起一根树干用力地撞开粮仓的大门。在前一个定义中,明确地指出了关于环境的另一半,有了这一半,仅仅呐喊或合力抬起一根树干就不算是管理了。但是企业可以是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有任何警察看到也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后一个定义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设计和保持良好的环境”,是使活动更有效的过程之一,那么,同样地,修理好会计室那部震耳欲龙的空调的过程,也可以包括其中----当然,根据定义后面的补充,可以说,只有安排修理工,或协调修理部门,才算是管理;而根据这个补充,设计环境的职责,大致只能放在了“计划、组织”的职能中。但诸如一个企业的设计和维护,能够用“计划、组织”来概括吗?我们还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工业工程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吗?创业的过程是否属于“管理”?经营与管理谁应包括谁?

    管理变成“学科”,似乎就变得越来越含糊不清了。我们不如“抛弃一切,重新开始”,来一个彻底的反思,我们每个人工作其中的这个企业怪物是什么。

3  广义企业

    企业(Enterprise)这个词,常常是被延伸地使用着。在孔茨等的《管理学》中,有这样的说明:“本书说到的所有组织是指企业和非企业组织,因此‘企事业’(enterprise)这一术语,是指企业、政府机构、医院、大学和其他组织而言的。”([1], p3)这段文字的原文笔者没有看到,但幸好在关键的地方注明了英文,从而印证了对enterprise的广义用法。

    在探讨企业科学及企业工程这个一般化的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企业”这个概念做一个明确的定义,相对于传统的用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企业:

    企业是由特定的人员和资源构成,以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系统。

    这个定义中的企业,与孔茨等对enterprise的用法是基本一致的,它并不限于商业的领域,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等,都可以被包括在内。这里有几个要点:

    人----这个中心是“企业”区分与其他的系统例如机器,交通工具等的要点。从人的角度出发,企业就是人的联合体,是于“家庭”之外,现代人类的基本生存单元。

    资源----在这里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诸如知识、文化等。虽然在当代管理学中,普遍将人也看作一种“资源”,但笔者认为,这多少体现了一种狭隘的“企业所有者”立场,是一种高级的“工具论”。从更加中性的立场看,员工是企业的一个基本的“受益者”和某种意义上的拥有者,这正是重规化(reengineering)所揭示的对传统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的革命之一。(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话题,政府是一个“管理机构”,还是“广义企业”?)

    特定----关系着这个体系的可确定性和边界。

    提供----这是区分于某些其他组织的要点,企业有“顾客”,而其他的一些组织可能只是为其成员本身设置的。应当留意,这里,并没有任何暗示或限制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形式或目的,例如是否盈利,但其产品和服务的收受者,是“外部的”。

    系统----这实际上是一切工程科学的基础,在企业科学中,它占有更特殊的地位。

    我们参看一下《辞海》1979中的几个相关词条:

    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事业单位:受国家机关领导,不实行经济核算的单位。

    单位(2):指机关、团体或属于机关团体的个人。

    机构(2):泛指工作机关或工作单位。也指机关单位的内部组织。

    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也指所编制的集体。

    前面的广义企业,是对这个“传统企业”定义的扩展,但“组织”这一词的用法,是完全一致的。

4  企业科学与企业工程

    由第一节对“管理学”的定义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组织,包括企业但不限于企业,无论从“管理”的词义上,还是当代管理学的框架上来看,它并没有演变成关于“企业”的一般性学科,它的核心仍是管理者和他们行事的理论与方法。而关于企业这个事物,仍然没有真正建立(或被广泛认可)一个自己的独立学科。这件事是必要的,和顺理成章的。

    正如其他的人造事物,比如机械,建筑,等等,企业这种广泛存在,多样化的事物,具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所有关于这些企业自身规律的知识的总和,就是企业科学(Enterprise Science)。而关于其设计建造的应用科学,就是企业工程学(Enterprise Engineering, EE),完整地说:

    企业工程是关于如何设计、建设、维护企业的综合学科。

    以往的种种关于企业组织、形态、建设及管理的理论或方法,都是被笼统地归纳在“管理”这个名词之下,而这里提出的企业工程学,则是具有明确的对象和范围的独立学科,应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并将包括和继承以往分散的各种有关企业的理论与实践。

5  企业工程的基本特征

根据对企业这个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考察,以及对以往被归纳在“管理”和其他相关题目下的实践与理论的综合,参照对工程学的理解,这里粗略地概括了对企业工程的一些基本看法:

  以上的归纳,只是笔者一些初步思考结果,对于企业工程的完整学科论述,我们还需要 进行大量的研究。但这已经不是新的想法,在美国德克萨斯有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这个思路上做了多年的系统研究(参见后记)。有关资料刚刚找到,尚待仔细研究,但初步看来,与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6  企业工程产生与发展的途径

    企业工程并不是无源之水,它的许多原则、内容和方法,已经出现并得到了应用。这些前期的研究和应用,就是企业工程变成独立学科的基础。下面归纳了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6.1 从业务过程重规划到企业工程

Michael Hammer 等人提出并倡导了重规划运动。而另一位新型计算机企业的倡导者 James Martin,则总是要和重规化“划清界限”(有关话题参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重规划是什么》)。两位大师对企业建设的看法对现在的话题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从基本观念上说,二者只是在“切入点”上,甚至只是在字面上有所不同。 前者强调从零开始,后者则直接了当地说创建新型电脑化企业。不管是谁,对如何设计建造“新企业”,并没有实质争议,甚至有惊人的相似的。Hammer的“重规划”(reengineering)之所以叫做 'Re' - Engineering,就是因为企业已经存在,所以就引来了那些似曾强调过分的“彻底”、“戏剧性”、“抛弃一切”等等的原则,但如果 reengineering 只包括这些,它就不过是一些口号和“革命呼声”。事实并非如此。从一些学者将 BPR 定位为一种工具或技术方法这件事,我们也可得到强有力的印证,BPR 形成了一整套充实的,有效的原则、方法乃至工具。这些东西,就是用来规划建立全新企业的,无论是否需要拆除旧的根基----那只不过是一个前奏。

  我们将重规划的两层基本内涵分开看,就是: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二者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但从方法论上说,二者又是泾渭分明,而其后一部分,实际是一个独立的命题,一个“天成”的名词早已等在这里,这就是“企业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 EE 。

重规划运动可以说是 EE 正式登场的前奏。从逻辑上看,除去如何进行“革命”的内涵,重规划应当是企业工程的应用或特例。

6.2  从信息工程到企业工程

这里第一个 IE,是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信息工程。

当我们用将 IT 引进我们的企业,以求改进现状时,信息工程就是“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当我们将 IT 作为创建新型企业的基础方法和工具时,这个信息工程首先就变成了“创建企业的工程”。

  具体地说,所谓的“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对现实系统的一种“映射”,当现实的系统已经存在时,我们的任务就是“揭示”或“描述”它,这就是我们通常的信息工程:我们辨认和确定实体,明确它们的属性和关系,用 E-R 图及一系列结构化的数据来加以记述,然后定义发生在这种模型上的操作与规则。但如果现实的系统尚不存在,或需要大幅地修改,我们要做的,就有了本质的不同,我们需要先创造出我们期望的系统视图,作出“逻辑的”设计,并用精确的“蓝图”表述我们的逻辑设计结果,最终实施设计,建立起实在的系统。

  这样,自然而然地,由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延伸到了企业的规划设计。实际上,业务过程重规划(BPR)也是由这个思路上发展出来的。作为“信息工程之父”的 Clive Finkelstein 与 James Martin (他还被誉为CASE之父),都是这个领域先驱和倡导者。

IT 与 EE ,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关系。工程技术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就是“工程制图学”这种结构描述方法。对企业系统,我们可以用什么?信息技术和其中的信息系统规划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得到,并且正在被应用的唯一能够“精确、再现和有效地”表达企业这样系统的手段。这里不仅有工具,还直接提供了方法学以及和基于数学可操作的逻辑语言与符号体系的蓝本。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使用了“IE”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的领域,它有时具有并不象词义上那样一般化的具体内涵。但在我们的讨论的原则,适用于广泛意义的信息工程,或者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等。

6.3  从工业工程到企业工程

  这里的第二个 IE,是 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业工程。

  IE 始于本世纪初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开创性实践研究和他的经典名著《科学管理原理》。虽然具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极其丰富的实践和方法学,但 IE 在学科范围上,似乎并不象建筑学、机械工程等那么清晰。从发展历程上看,IE 是从实实在在“细节”着手的。它的出发点,是一种思想方法,也就是“用科学的,工程学的方法去研究企业中的人和工作方法”。沿着这个基本路线,它的实践内容不断地充实,所运用的科学学科也不断地丰富,被扩大到了企业的几乎所有领域。

  当代学者与实践者越发认识到工业工程的每一项研究,都应当是为企业的总体目标而服务的,都是和企业中的其他要素相关的,而许多方法和原理,并不只对工业工程传统的领域----产业有效。基于这种认识,现代的工业工程的发展,至少有如下两种倾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将,EE 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广义的 IE ,或者说是其发展的顶峰。然而,二者是否“殊途同归”,应合二为一呢?这个问题或许会有广泛长期的讨论。笔者觉得,有几点是比较明确的: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可能有多种思路,无论结果如何,EE 这个概念的出现,将使“企业建设”相关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使企业的“性能”获得空前的提高。

6.4  从系统工程到企业工程

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SE ,或系统学作为一种观念,已是“家喻户晓”,以至与系统工程拉上关系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时髦,但在 EE 这个领域,“系统”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从“系统”观念来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开放系统。相比之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等的基本对象,是较为简单的、在系统生态中比较“低级”的系统。笔者以为,由局部而不是系统整体出发,是传统的工程学的思路。系统工程学,作为传统工程学早已成熟发展和应用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学科,首要意义就是它新的世界观,但这两种路线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

由此,我认为,系统原理应当是企业工程学的基础原理,企业工程学是系统工程学一个独特的应用领域。

6.5  计算机集成企业

这个领域,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与“工业自动化”紧密相连的,但是,作为完整和全新的制造模式的实现,必须涉及到企业整体一级的设计、描述。在这个领域,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成果,比如各种企业建摸技术,IDEF等。美国德州的EE小组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个背景和基础上开展的。这个领域已经进行的许多工作,就是企业工程的内容,但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是从工业自动化,或“制造业”的某些部分开始的,所以他们的影响和运用,受到了局限。企业工程应从更加一般化的角度,更高的层次上去研究和应用。笔者认为,这个领域的既有成果,是新的企业工程的坚实基础之一,但必须超越这个层次,才有真正的企业工程和应有的普及应用。从这个基础出发进行研究,是企业工程的多种发展领域之一。

6.6  从企业管理到企业工程

说来有些奇怪,传统的管理学内容,对我们所说的企业工程,可继承的实质内容很少。而其中已有的一些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面临扬弃的(参见笔者的其他文章《过程中心观》等)。其实这正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管理学”与“企业工程”的关系,和企业工程学的必要性。

这里提出一个区分“企业工程”与“企业管理”的原则:企业工程是关于企业实体的,企业管理是关于这个企业实体的运用的。二者最为密不可分的地方,或许是“变化管理”(Change Management)。

企业工程的出现,将使的传统的“决策管理”者的一些人为性很强的工作,转变为技术人员的,精密的工作,也使传统的“管理学”的体系,需要重新规划。

7  时代与技术背景

独立的企业科学与企业工程,是在现代企业生存环境的变革,和相关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 Michael Hammer 和 Janmse Champy 的《重规划企业》一书中,指出“三个 C”代表了驱动现代企业三种基本力量,它们的全新内涵。这里概括如下:

这3C,要求企业必须能够快速、精确、有效地建立和不断地改变,必须摆脱自古以来企业建设的原始方式。这种来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科学将得到真正的发展的基本背景。

从技术性的层面来看,将企业的建设作为一门工程科学,需要具备一些具体的条件,包括基础学科和技术手段,例如: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渐趋成熟,在工业工程,计算机集成企业等领域的丰富坚实的成果,为企业工程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基础。

正是今天,这些条件方初步具备,从而能够真正地展开实质的企业工程实践与研究。

8  企业工程师

    基于企业工程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所需要的一种新型人才----“企业建设与企业设计工程师”:他们精通“企业工程”和企业运作的原理与实践,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及业务过程开发维护”平台和工具,他们象以往的建筑设计工程师一样,按照顾客的要求设计产品,或者象机械制造工程师一样监控与维护设备的运转,但他们的产品或对象,正是企业本身。他们中间会有伟大的天才并享有盛誉,但更多的,是按照技术规范默默建造并维护一个一个合乎客户要求的,精良实用的“企业产品”。

9  使命与意义

    今天的人类文明,已变成一种“企业文明”,它的特征是,企业日益成为这个社会中的主宰力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容器。现代人可以独身,却不可以“失业”,而目前这个业,是企业。正因为如此,独立的,关于企业的科学,应当得到重视与发展,变成与我们的生活与未来息息相关的一门基本学科。

    企业科学与企业工程的出现,是企业这种人造系统进化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基本任务,也就是它的基本意义,是高效率地建设适应现代生存环境的新型企业,“戏剧性”地提高和保持企业的性能,最终,造成人类生产力一次新的大跃进。

    所谓的新型企业,就是电脑化的企业,这是无须怀疑的,因为信息技术的革命,改变了人的沟通和互动的方式,而这正是任何企业内部与外部关系的基础。

    已有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新型企业的威力。不管现在建立它有多难,将来所有的企业,必将迈上这条革命之路,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10  总结

本文的主要论点归纳如下:

虽然本文讨论的是关于企业的科学,但今天的科技已经使我们看到,边界清晰的企业正在受到挑战,下个世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独自”地生存着(不是依赖于救济),或者无法说清他是否隶属于哪个企业,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仍然将是社会的主角。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开创性课题,与当年的“科学管理”的出现一样,与新的产业革命具有特殊的关联,应当及早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共同开发这个新的应用科学新领域。

11  后记

    这篇文章,是我多年工作思考的一个总结。在我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手头还没有任何资料提到 EE 。后来经过在网上仔细搜索,终于发现了在美国的一些相关网页。从没有资料,到一下有了不少资料,欣喜之余,来不及消化整理。由于本文已经基本形成,其中的思路与初步看到的资料基本是一致的,作为对其产生发展根源的分析和概念化的评介,这篇文章的内容仍然具有价值,故将其完成发表,以期早日引起大家对这个重要领域的重视。

12 参考资料

  1.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著,郝国华等译,《管理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1995,McGraw-Hill,1988
  2.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Prentice Hall,1994
  3. Michael Hammer, and James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HarperCollins, New York, 1993
  4. ARRI's Enterprise Engineering Homepage: http://arrirs02.uta.edu/eif/index.htm  
    自动化与机器人研究会(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企业工程站点,笔者目前找到的最权威的企业工程大本营,由ARRI的六个研究组之一“企业工程研究组”维护。

在原网站的发表日期:9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