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潜科学BBS--编辑2002.04.07

 

科苑公仆田夫



田夫近影  

   杨鸥



   1980年,北京诞生了一家《潜科学》杂志,专门刊登在科学研究中虽不成熟但有创意的学术论文。它的问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争议纷纷。杂志陷入困境之时,当时任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的田夫发出掷地有声的话:“对四个现代化有利,就应当支持。”多年来,这本杂志发表的论文,多次被国外专业刊物转载。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创立“生物全息律”的张颖清教授受到国际学界的好评;而他关于“生物全息律”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在无处发表之时被《潜科学》首家刊载的,这使他成为世界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
又是这个田夫,被一个叫赵红州的教授在其很有影响的专著《大科学观》的序言中提到:“我要深深地感谢科学‘忠厚的公仆’———田夫同志,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最及时而有效的帮助。”赵红州教授所进行的“科学家最佳年龄公式”等研究,在世界科学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科学研究的道路寂寞而坎坷,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一开始总是不被人们理解,而科学没有创新就不成其为科学,做了多年“科学的公仆”的田夫对此深有体会。47年前,29岁的田夫迈着矫健的步伐踏进中国科学院的大门。科学院对于这个14岁就参加八路军、一直在革命队伍中滚爬摸打、刚刚从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作为中科院的机关党委副书记,从此就要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打交道,虽然他心里有些打鼓,但还是很认真地投入了工作。这一干,他在科技战线上干了40多年领导工作,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市科协、中国科协留下辛勤耕耘的足迹。“做科学领导工作,要研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要尊重科学家,向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做好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自称是“热心科学事业的老布尔什维克”的田夫心里这么想,也一直这样做。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类科学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必须不断更新,作为科学界领导更要不断地学习,使视线超前。翻开田夫所著的《领导与管理的实践和思考》一书,作者的眼界之宽,知识面之广,观念之新令人叹服,这是他多年学习、思考和实践的结晶。在人们提倡继续教育的今天,田夫特别推崇“领导要继续学习”,他认为领导干部应懂得领导科学,要具有战略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综合的能力,创新的精神。田夫自己首先身体力行,早在1983年,身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的田夫创办了中国科协现代管理知识讲师团,对干部进行继续教育。


   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初,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许多问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无不带有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无不需要交叉科学的运用。1985年4月,在田夫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一个交叉科学领域的盛会———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盛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交叉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田夫和参加交叉科学大会的科研工作者们敏锐地意识到: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都离不开管理科学,尽快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他们萌发了创办一所新型的、适应科技发展潮流的科研实体的念头。田夫请示中央,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筹建工作,田夫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新型的科研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于在1987年7月5日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办院宗旨非常明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交叉科学与软科学的发展,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领导、管理经验,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科学,为党和政府领导机构的决策科学化服务。”

田夫广招天下人才,“借天下人头脑为我所用”。他创办的这个研究院是“小实体,大弹性”,只有几间办公室,20几个专职工作人员,但却拥有各学科专、兼职专家学者2000余人,下设若干个研究所,研究领域横跨30多门学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每一研究课题组,都是随课题的建立而设,随课题的解决而散。它第一次真正突破了我国单一全民所有制科研生产关系,为中国科研体制深入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该院成立伊始,就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症结问题之一———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困境,专门成立课题研究组,于1990年初,向中央呈交《关于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报告和提议》,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受到有关部门的赏识;海南开放之初,该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海南,调查研究,写出《海南战略新思考》的研究报告,又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重视;该院1992年结合对企业案例的研究,针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软着陆”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该院和其它合作单位共同发起组织的“金融发展论坛”,被海外报刊和国内经济理论界评价为首都最有社会影响的论坛之一……十几年来,该院的许多研究成果为有关部门和地区领导干部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建议,被决策层所采纳,有的已达到国际水准。

该院汪培庄教授创立的“模糊落影理论”等成果的运用,使我国第一次跻身于日、美领先的研制新一代计算机的竞争行列;前面提到的产生国际影响的赵红州教授也是该院的成员……正如一位美国著名学者所说:“这里是中国人才荟萃的地方,中国管理科学的希望。”


田夫创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时已年过花甲,在别人安度晚年的时候他却挥了一次大手笔,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就像许多新事物一样,研究院的创办有很多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作为该院院长的田夫,如一位沉着坚定的船长,驾驶着他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了这个研究院,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伊消得人憔悴”,几次病倒,共动了3次大手术。


   今年76岁思路仍很敏捷的田夫最大的爱好依然是读书,他密切关心科学的发展趋势,了解新学科的发展。他曾担任主编并参与编写的全国最早一套科学学教程,已被全国20多所高校采用;他还主编了《领导与科学丛书》、《中国管理科学导论》等书。笔者看到,在他简朴的客厅里,一面墙被摆满书的书架所占据,另一面墙上悬挂着陈云同志在批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成立报告时,亲笔为院长田夫题写的宋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田夫的“活水”,就源于他的不断学习,不断吸纳新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