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智学专著涉及的知识要点和基本术语
邹晓辉
一
融智学,是研究融智现象及其存在机理的学问体系。根据研究对象范围大小,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融智学除了涉及科学与技术之外还涉及哲学。狭义融智学限于科学与技术,主要是一门研究自然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实现高度协作且优势互补的学问,涉及三个分支学科,即:理论融智学、工程融智学、应用融智学。具体的创新知识框架和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十个部分:一个核心概念、两个基本方面、三个现象层次、四个认知阶段、五个抽象系统、六步消歧方法、七分知识内容、八分形式体系、九级提升台阶、十大系统工程。
二
一个核心概念,即:“融智”,包括:该现象及其存在的机理或法则。
两个基本方面,即:“本义”与“文本”,前者是本质,后者是现象。
三个现象层次,即:“物、意、文” 三类现象,统称:广义文本。
四个认知阶段,即:人类理解“物、意、文、义” 的阶段性。
五个抽象系统,即:“子全域、超子域、已知域、未知域、目标域”五个抽象领域。
六步消歧方法,即:形式消歧、内容消歧、策略消歧、算法消歧、步骤消歧、结果消歧。
七分知识内容,即:以下划分的知识领域,即:
自然、人工、人文、心理、社会、定性、定量,或:
科学、技术、艺术、宗教、哲学、逻辑、数学,和
上述七分知识内容再分三级交叉的综合知识领域。
八分形式体系,即:数、字、图、表、音、像、立体、活体。
九级提升台阶,即:灵感的触发、思路的形成、口头的述说、书面的表述、专利的构思、版权的获得、商标的设计、样品的初试、产品的中试、商品的流通。
十大系统工程,即:ZSCII、GHPS、GSPS、GTCM、GSCM、GLPS、SVDE、GKPS、5W1H、GMMS。
三
1、融智,特指:智能主体谐调或协作应变的本领。
2、智能主体,特指:具有“物、意、文、义”一体化特征的主体,有“个、群、类”之分,涉及:实体或虚体(硬件或软件),其中,“意”为主要特征。自然人与计算机是两类典型的特例,就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而言,后者基本上还是前者的代理。“物、意、文、义”四个基本范畴,是智能主体建立其概念体系的基础。其中,质量与能量是“物”的特征;信息量是“物、意、文、义”都具有的特征。能量可视为信息效能度量的特例。八大形式,是智能主体处理信息的形式依托。
3、序位本义,简称:义,传递:本真信息,即:序位,如:时空序位,即:时序与空位;数码序位,即:数序与码位;类例序位,即:类序与例位。
4、广义文本,有:“物、意、文”三类现象,传递:形式信息,如:数、字、图、表、音、像、立体、活体。
5、物,即:载体载能,如:音、像、立体、活体。
6、意,即:意识意向,以内外虚实等形态体现自然人的选择,如:知、情、意、行、个性。
7、文,即:符号形象,如:数、字、图、表、音、像。
8、子全域,特指:由广义文本的基因元素构成的集合(表现为加和形式,即:n)。如:能表达“数、字”等纯文本符号的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和能表达“活体”的ATGC(生物基因)以及能表达“数、字、图、表、音、像、立体、活体”的ZSCII(终极标准信息交换码)。
9、超子域,特指:由广义文本的基因元素组合构成的集合(表现为指数小形式,即:2的n次方)。如:由ASCII组成的所有纯文本符号可衍生子集的个数为2的n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