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3)

                                     

                      三、庞加莱猜想喜忧参半吗?

    1、弦论的倒车镜

   

吃透弦论的“精髓”,弦论是沿着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开创的几何化方向在前进。这辆“轿车”朝微观针尖一端的“公路”越开越远,已到了“无”的境界。当然这不是真的“砸开”物质的研究,而一种数学的描述,争论也由此而起。众多批评者说它未能以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来证实该理论

   

我们说“无法证实”说是一种误导。弦论的数学方程类似“倒车镜”。弦论的前方,它不说;说了,前方可能存在更多不同的宇宙和高维空间等太多无法证实的观点。有人说,也只是他个人预测的虚像。在倒车镜中找虚像,确实永远无法证实;但倒车镜展出的映像却有实在的。弦论盯着“倒车镜”,是它映射的“后方”的“景物”。凭据这些“后方”的“景物”,是虚是实,一是可以用实验检验,二是也可知道这条“公路”的情况和车前进到的地点。这一点也不含糊。

   

A、我们虽是业余研究弦论的,但是在1968年維尼奇亚诺之前,继卡路扎-克林之后,坚持第五维是类似圈态模型的曲点或环量子,三旋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第3期《潜科学》发表的《自然全息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披露它已早出生存在的证明。1996年我们在《大自然探索》第3期发表的《物质族基本粒子质量谱计算公式》,是三旋理论的一个“倒车镜”报道。其中根据数学计算,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存在一个质量微单元的最小单位,就是0.01乘10的-11次方GeV。当时我们本来已经知道国际科学主流认为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大于100GeV。但10年过去,国际上已有科学实验检验W玻色子质量的精确测量,结果表明希格斯介子比以前国际科学主流估计的还要轻。这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有微单元,是个好消息。

   

B、三旋环量子弦论的数学表明,环量子有两种描述,一是“物质”形体描述,另一是“能量”密码描述。类似把东西看作“物质”,是用“仪器”眼睛看出来的;把声音看作“能量”,是用“仪器”耳朵听出来的。所以夸克的禁闭问题,被误导,一是把用耳朵听的对象,偏要用眼睛来看,自然是禁闭的。因为三旋环量子弦论的数学表明,夸克的分类是用环量子的自旋密码描述的,这类似“能量”,也类似“声音”,是和物质实体的原子、分子有区的。但夸克是否是绝对禁闭,也不一定。

   

因为夸克的物质基础是环量子形体的数学表明,作为形体物质有一个断裂应力的最大值,在这个断裂应力最大值的环圈范围内,夸克是自由的或是渐近自由的,这类似强子结构的袋模型---而作为以夸克禁闭的事实提出来的袋模型,由于口袋的切面近似环圈,可类似用李政道先生的孤子型袋模型的量子电动力学数学方法描述。量子电动力学是对易的规范场理论,由于感应作用可使原来的电荷作用减少;而在量子色动力学里,由于它属于非对易规范场理论,感应作用则使原来的色荷增强,因而在强子内部区域和强子外部真空之间可能存在“相变”现象,这犹如铁磁体里的磁畴现象:强子内部是正常的色电介质,相应的色介电常数k=1,而外部真空则是不平常的抗色电介质,它的色介电常数k→0,或者甚至可能是k=0(完全抗色电物质)。根据在交界面上,法向色电位移矢量的连续性,可以导出当外部真空的k=0时,夸克是绝对禁闭的,甚至总色荷不为零的客体都是不能直接观察得到的,只有总色荷为零的体系(例如强子)才能被观察到。对孤子型袋模型取不同的极限,可以分别得到绝对禁闭袋或留有余地袋两类。

   

用此理解三旋环量子的自旋切割面的数学,环圈接近断裂的应力的最大值,类似映射一种可以自由变形的袋模型。如果强子里的夸克(或反夸克)是被约束在袋的表面层上准自由地运动着的(SLAC袋模型)---这实际上是一种膜模型,这种膜的外表是可以自由变形的,因此夸克在膜的范围内,在空间是很自由的。类似要想把夸克从膜的表面剥落开来,使它单独出现,那可就需要很高的能量,例如几十个GeV的能量。这说明它不绝对地禁闭夸克,而只是相对地禁闭夸克——只要能量够高,还是可能把夸克剥离袋表皮而使它单独出现。这就为寻找单个夸克留有余地。这项数学“倒车镜”,已被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探测到单独存在的顶夸克,而属“有法证实”: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荷茵逊是一个由50名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的带头人,他寻找单独存在的顶夸克已有12年的时间;荷茵逊领导的研究小组首先进行的是数据收集工作,所需的数据来自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2002年至2005年期间利用Tevatron对撞机完成的质子和反质子对撞实验。第二步则是借助强大的计算机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对撞中产生了何种粒子。当质子和反质子在接近光速的情况下发生对撞后,偶然会产生顶夸克。不过质量大的顶夸克不稳定,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很快便会衰减成质量较轻的粒子,这使得研究人员往往是通过探测顶夸克衰减产生的“派生物”来确定它的存在的。利用硅顶点探测器,研究人员在相应的位置测量到了通过理论推测出的顶夸克衰减产品———带电粒子,从而确认了顶夸克的存在。

    2、弦论方程与相对论方程的等价性

   

有人说,以纯数学思想来解决最深刻的物理学问题根本行不通。是行得通还是行不通?在宇宙飞行的高空,在物质心脏的海洋,实际操作离开了数学计算,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数学不同于哲学,也不等价于最先受到的某个启发或实验。数学只等价于数学,数学描述要受自己内部的运算程序的制约,高档次的正确运用数学描述,就能在它描述的层次上等价于所要描述的物质的规律。我们以二元微积分方程和庞加莱猜想来说明。

   

二元微分方程不同于一元微分方程,是它能同时描述对称与破缺的两重性。类似梯度、旋度、散度所属的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的符号,就是偏微分方程这类特点的代码,这在解场论张量一类的复变函数或泛函微分方程中的运用是很多的,也是很繁难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和牛顿的引力方程,可以分属对应二元微分方程和一元微分方程这两种类型。在它们描述的层次上,从微积分的性质看都能等价于所要描述的重力规律。但相对论引力方程描述的对称与破缺,却可分属于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两种类型。里奇张量指当球面围绕着物体(此处为星球)时,就有一个纯粹向内的加速。这类似对称的向心力,是类似球面庞加莱猜想的整体的收缩或扩张。而韦尔张量类似星球的潮汐效应,是一种对称破缺中的双箭头相对加速度,是类似弦线庞加莱猜想的拉长和拉扁(弯)。一元微分的牛顿引力方程却没有这种更细致数学分析。

   

所以有些置疑爱因斯坦的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说爱因斯坦不懂数学。我们说,即使爱因斯坦“不懂”数学,如果他高档次地正确运用了数学描述,这个数学描述是要受数学自己内部的运算程序制约的。所以爱因斯坦把他相对论引力方程的解说成时空弯曲,这只能算是一种效应解释或科普宣传,并不等价于相对论引力数学方程。讨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弗里德曼、卡尔·施瓦兹席尔德、卡路扎、克林、哥德尔、罗伊·克尔、彭罗斯、霍金等人,也是围绕广义相对论数学方程具体求解。大量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围绕时空弯曲科普解释,才真正是浪费了大量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人才的学术生命,而走到了尽头。理由如下。

   

A、在《从反粒子到最终定律》一书中,温伯格介绍的弦论方程,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是等价的,这可以从弦论方程与相对论方程联立求解重力看出。这就是根据弦论方程的环量子模型,一个个环量子耦合组成弦链;弦链很细小类似弦线,如果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由弦组成,其周围就飞散分布有不同组合的弦线,以此来构思视界非常蓬松的弦线物理图像“重力场”,当大量质点集合所成的“弦球”亦称为“弦星”或“葫芦吊”,以此计算两个弦球的重力场就有类似牛顿引力方程具有的性质。以此再来看联立的广义相对论方程,里奇张量指的球面围绕着物体的向内加速,类似对飞散的弦线的压抑作用;韦尔张量指的双箭头相对加速度,类似“葫芦吊”的弦链集中的拖拽作用。以此来看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解释,只与效果图像有相似,与数学图像并无相似。但有些置疑者从哲学解释或科普解释出发,说有“引力”必然有“斥力”对称,硬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和牛顿引力方程加上“量子外力”,说这种量子外力是斥力,也许类似“千斤顶”。而“千斤顶”与“葫芦吊”是两种不同的作用力形式,一个与另一个并不辩证对称。可见离开高档次的正确运用数学描述,是南辕北辙讨论弦论方程与相对论方程。其次,你可以独立开创量子外力或引力与斥力对称的高档次数学描述竞争,用不着寄生式地扒在爱因斯坦身上,并把棍子打在爱因斯坦身上。

   

B、“葫芦吊”式的引力,等价于重力。从弦论方程与相对论方程联立求解看重力,并不存在理论缺陷,或许存在缺陷的是时空弯曲效果图解释,或引力与斥力对称的哲学解释。目前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暗物质可能无重量,认为重力理论或许存在缺陷,这也与弦论方程与相对论方程联立求解无关。相反丹麦科学家的研究还反证了三旋环量子弦论的数学描述。因为从夸克是环量子的自旋密码描述出发,这是一种用量子避错编码在打造物质。从《三旋理论初探》等论著公布的环量子三旋规范夸克立方周期全表的“量子避错编码”眼光看,发现物质与暗物质共约162个量子编码,按广义泡利不相容原理及夸克的味与声的避错选择原则,宇宙物质约占24个,即可定义物质为宇宙量子避错码;暗物质为宇宙量子冗余码。而从暗物质是宇宙量子冗余码看,当然“可能无重量”。而从兼有“-1和0”的D-膜p数的“反D膜”看,这也解答了它与“暗能量”有联系。即反D膜的“点内空间”正是一种“量子外力”,这种量子外力才具有“斥力”与“引力”对称的性质。说白了,“-1和0”膜数的反D膜、点内空间、量子外力、“千斤顶”,正是暗能量联系的数学图像与物理图像。

    3、科学只有第一吗?

   

用庞加莱猜想阐述数学描述可以等价于所要描述的物质的规律,是说这种难以驾驭的物质的规律,是与科学智慧等价的。而这种难以驾驭的科学智慧又是与数学智慧等价的,如庞加莱猜想一经向世界公布,竞争的激烈、广度、难度和深度,充分显示在时间考验的等待上。这恰恰反映的是物质认识的规律。因为数学证明的智力竞争,不像物理实验和经济试验需要很强的物质条件;数学证明的归属已无悬念,反映的只是一种科学智慧的阶梯,不是不可以拿来训练后人,也不是“无知者无畏”的否定逻辑。

   

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吗?类似纯数学物理的科学智慧与纯专利技术的科学智慧,其荣誉、效益、性质、取向是有差别的。为保护专利技术的发展,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为了保护物质规律的探索,归属已无悬念的科学智慧后,科学有第一,还有第二,这就是我们称的科学智慧阶梯。沿着这种科学智慧阶梯的进步,物质规律的探索才能上档次和减少探索熵流例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确立,归属已无悬念,并不是没有第二,弗里德曼、卡尔·施瓦兹席尔德、卡路扎、克林、哥德尔、罗伊·克尔、彭罗斯、霍金等就是沿着这条科学智慧阶梯挑战广义相对论,取得的第二、第三、第四......在爱因斯坦之前,有数学家黎曼已经创立了这类数学方程在与爱因斯坦同时,有数学家希尔伯特也提出了这类数学方程。这也许是没有給爱因斯坦授予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有人攻击爱因斯坦不懂数学,难道黎曼和希尔伯特也不懂数学?

   

A、我国的数学界能和俄国的数学界相比吗?为了赶超俄国的数学界,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反对说“曹、朱对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对我国没有任何贡献”。庞加莱猜想获破,荣誉归属已无悬念,佩雷尔曼是第一,汉密尔顿、瑟斯顿、曹、朱等等,也可说是第二、第三、第四......人类为了攻克科学,人类大家庭里兄弟姐妹都是“父子兵”。有人说,曹、朱二人违背正常的审稿程序而突击发表,被国内媒体误认为是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有“临门一脚”之功的那篇论文,由于未对引用的一篇重要论文进行说明而受到原文作者的抗议,他们已在前不久又在《亚洲数学周刊》上发表修订版论文,并郑重在《亚洲数学周刊》上进行了声明,说他们“改变了标题并对摘要作了修改是为了反映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全部功劳属于汉密尔顿和佩雷尔曼。”。

   

即使曹、朱二人在庞加莱猜想的问题上所做的工作,是对他人证明的解释、引用工作,但事情不完全是这么简单。其意义虽包含有证明是证明,解释是解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整个事情被认为是新闻发布者、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挑起来的,丘成桐有与佩雷尔曼争功的嫌疑:他的报道“强调”了两位中国数学家的成就,而对作出最突出贡献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功绩则以不够显著的方式提及。质疑反馈到国内,赞成也不少。但破解庞加莱猜想的另一关键人物汉密尔顿表示,《纽约客》对丘成桐的描写是不公正的。

    B、

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全社会如何端正科学价值观?是只耐心等待历史检验,冷静、客观留下印记才是原始科学创新吗?还是沿着那条科学智慧的阶梯,有第二、第三、第四.....才是原始科学创新?科学探索的熵流在激荡。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这当中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破解被位列第一。有人说:“关于超弦理论,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庞加莱猜想被证明之后,可能会热开锅”。我们已认为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是因为庞加莱猜想中封闭的曲线能收缩成一点,是等价于封闭曲线包围的那块面,那么庞加莱猜想联系着超弦理论的开弦和闭弦,开弦能收缩到一点,就等价于球面;闭弦能收缩到一点,是曲点,就等价于环面。庞加莱猜想球点和曲点反过来扩散,也分别是球面和环面,因此我们称标准的理想的“开弦”和“闭弦”,为整体对称。而奇异超弦论是指,类似开弦能收缩到一点,等价于球面,但球面反过来全对称扩散,却不能恢复成开弦这类情况。如果设定:开弦等价的球点扩散,但不是向球面而是向定域对称的杆线扩散,我们称为“杆线弦”;按庞加莱猜想,化学试管类似的三维空间,也是能收缩到一点而等价于球面,所以球面的一条封闭线如果不是向自身内部而是向外部定域对称扩散,变成类似试管的弦线,我们称为“试管弦”。这样开弦的定域对称就有两种:“杆线弦”和“试管弦”。同理,闭弦等价的曲点扩散,但不是向环面而是向定域对称的管线扩散,我们称为“管线弦”;按庞加莱猜想,套管类似的双层管外层一端封底,这类三维空间也是能收缩到一点而等价于环面,所以环面内外两处边沿封闭线,如果不是向自身内部而是分别向外部一个方向的定域对称扩散,变成类似套管的弦线,我们称为“套管弦”。这样闭弦的定域对称也就有两种:管线弦和套管弦。从庞加莱猜想联系“开弦”和“闭弦”一次量子化共形对应的球面和环面,引出的杆线弦及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虽也是一次量子化共形,但在超弦理论几何基态解的层次,却能放在一个很低的层次对量子隧道效应和两类规范场作出唯象的描述,而为第三次超弦革命开辟了道路。

    4、弦论在庞加莱猜想上的争夺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虽然拒领菲尔茨奖,也声称不准备要克雷数学研究所为庞加莱猜想设置的百万美元大奖,但并不表示佩雷尔曼不要荣誉。丘成桐被误认为是为自己的学生争夺荣誉,实际他是为我国争夺弦论这块高地。丘成桐在卡-丘( Calabi-Yau)流形证明上已获菲尔茨奖,他并不再需要菲尔茨奖,而他的学生曹、朱二人已超出40岁的大限,即使证明已不能获菲尔茨奖。俄罗斯是数学教育大国,美国是数学人才大国,我国是数学人口大国,丘成桐不会不自知之明。丘成桐之所以“争夺”庞加莱猜想证明,是因为早在佩雷尔曼之前就在做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工作,他指导曹、朱二人证明庞加莱猜想,类似老师指导学生做作业,是他份内任务的继续。丘成桐已获菲尔茨奖,说明他已接近庞加莱猜想证明的科学智慧阶梯的档次。

   

更重要的是,他证明卡-丘流形的方法---将难于处理的空间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空间的方式技术的一种类似“周期表”的使流形空间研究更加清晰的方法,他猜想与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方法类型有相似。因为有些重要的研究已显示出各种卡-丘流形,可通过锥点变换而连续性地连接起来,通过改变理论参数可以实现从一种卡-丘流形运动到另一种卡-丘流形,这似乎暗示由各种卡-丘流形产生的4-维理论图景,或许是某种根本理论图景的不同阶段。只是他证明的卡-丘流形属轨形拓扑学的范畴,证明庞加莱猜想属“一般拓扑学”的范畴。丘成桐本人无法前进,但他可以教出高材生。

   

A、拓扑学是研究抽象形状的学科,一般拓扑学被描述成橡皮泥几何学,它所用的橡皮能随意拉伸而且能随意压缩,除非动用刀剪之类工具,否则它永远不破;这种表面具有的可任意拉伸特性,对撕裂和粘合是不允许的。轨形拓扑学说的表面却是可以有限制性的撕裂和粘合的,所以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更为基本、繁难,但它将导致更加广泛的几何化猜想的证明,而确立几何演化方程的中心地位。这对弦论也有用。

   

B、长久以来弦论希望详细了解完全非微挠性的理论结构,以能解释所观察到的4-维低能物理世界是如何从10维物理世界中演化而来的。因为这个10维物理世界或许在宇宙大爆炸这个高能态时期确实存在过;其次是为什么会那样演化?是否会发现某种独一无二的卡-丘流形,使得这种演化得以实现?卡-丘流形的各种性质对低能物理中的粒子类型、质量、量子数和世代数之类的问题有重要意义。如果在4-维时空保留最少数量的超对称N=1,得把10维超弦时空的额外6-维空间紧致在一种特殊的6-维拓扑流形上,这个特殊的6-维拓扑流形称为卡-丘流形。但卡-丘理论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存在多种卡-丘流形(成千上万种),不知道该用哪一种。即卡-丘理论从基本上独一无二的10维弦论图景出发,推演4-维物理图景的可能性远非唯一。在这个关节点上,我们的三旋环量子弦论的数学表明,曲点或环量子的非对称庞加莱猜想可形成含黎曼切口的“膜面”,借助轨形拓扑学,可形成25类且只25类卡-丘流形规范,而可与25类物质族基本粒子对应。这使我们十分关注卡-丘流形和庞加莱猜想研究的进展。

   

C、事实证明丘成桐的判断是正确的,无奈自然不给予他和他的学生在庞加莱猜想证明上的高于佩雷尔曼的科学智慧,这是科学智慧的不确定性原理决定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科学智慧不由自己选择,但追求什么样的科学智慧可由自己选择,这也是纯科学有第一,也有第二的原因。在场论张量一类的复变函数和泛函微分方程中的运算中,研究经常滑向导致方程失去意义的“奇点”,三旋环量子弦论的解决这个障碍的方法是引用“曲点”。而佩雷尔曼清除了这个障碍发展出来的方法,也能给诸如流体动力学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等多种自然系统的研究带来曙光。在拓扑学中存在球量子和环量子几何的对立,数学家可以用符号描述和研究它们的特性。庞加莱天才地定义一个称为“基本群”的工具来检测孔、扭,和其它任意维空间的特性;他猜想一个三维空间在其基本群中无法隐藏任何特别的拓扑,所以一个带有“平凡”基本群的三维空间一定是一个超曲面:一个四维空间中球的边界。

   

D、数学家可以证明三维以上任意维空间的这个猜想的推广情形,但从未成功证明庞加莱最初的三维的猜想。1982年瑟斯顿发现每一个三维空间都可以分成多个有特定一致的几何对应的部分,而这些不同几何只有八种;从任意一个不太规则空间开始,让它流向一个一致的空间,这将是一个精简了的“几何化”了的空间。这个猜想被称为几何化猜想。瑟斯顿的洞见将导致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因为一个球面只是八种符合平凡基本群的不同几何中的一种。为早期微分几何学家格里格里奥·里奇-柯巴斯特罗的发现,汉密尔顿把自己提出的引导流的一个以物理学中的热方程为模型的几何演化方程,命名为“里奇流”。在里奇流中,高曲率区域趋向于扩散成众多低曲率区域,直到空间各处曲率相等。

   

E、在二维表面,汉密尔顿的方法类似一列细长“颈状体”都会很好地拉伸,这与“试管弦”是球面的一条封闭线,如果不是向自身内部而是向外部定域对称扩散相似。但在三维中,里奇流的“颈”有时会被拉断,把空间分成具有不同特定几何的部分,因此虽然汉密尔顿在里奇流上,还是未能处理好奇点问题。1995年29岁的佩雷尔曼在结束美国三年的学习前,他的科学智慧在于掌握了里奇流;坚持到2002年,他的《里奇流作为梯度流》的论文已找出了汉密尔顿漏掉的一个重要细节:一个随流总是递增的量给出了这个流的方向。佩雷尔曼将其与统计力学,热动力学规则下的数学作了类比,并将这个量称为“熵”。而我们是将“杆线弦”及“试管弦”、“管线弦”及“套管弦”的一次量子化共形,以及点内空间类似的空心圆球不撕破和不跳跃粘贴,能把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可证时间之箭的起源,在此还能把热力学与量子论、相对论、超弦论相联系研究,称为“庞加莱猜想“熵流”的。

   

F、要完成几何化猜想,佩雷尔曼必须说明“带手术的里奇流”过程可以持续无限长的时间。带手术的里奇流是,“佩雷尔曼熵”虽然排除了难住汉密尔顿的几种特定奇点,但仍然需要确定剩下的奇点中可能有问题的种类,且必须说明一次只会有一种情况,而不是多种无限的叠加累积。然后,对每一种奇点,还必须说明如何在它可能使里奇流破坏之前修剪和使其光滑。但这些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步驟已经足了,只是佩雷尔曼对其最后的步骤解释太过概括。美国里海大学的曹怀东和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的朱熹平称的完成庞加莱猜想和瑟斯顿几何化猜想证明的论文,只是填补上佩雷尔曼证明里那些没写下的关键细节的三篇独立的论文之一。读过佩雷尔曼的证明和相关阐述的2006年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认为,佩雷尔曼确实为庞加莱猜想提供了一个完全和正确的证明,贡献巨大;汉密尔顿、丘成桐和其他人为证明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仍然缺失几个关键的思想和部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张寿武认为,朱和曹做出这样的工作,极为了不起;他们不仅看懂了,还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丘成桐则坚持认为,朱和曹“即使进行了更正,这篇论文仍然就汉密尔顿和佩雷尔曼对庞加莱和瑟斯顿猜想的证明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新细节和阐释”。这些评价我们认为是公允的。

   

G、国内外舆论我国媒体和丘成桐先生夸大了华人数学家的贡献,继而有人把在数学界掀起的轩然大波说成是“喜忧参半”。我们却不觉得有什么“忧”,甚至“忧”占到一半。丘成桐先生及朱和曹所做的工作好得很!他们打开了国内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的局面,带来的只有“喜”。有教授攻击丘成桐先生使整个学术界蒙羞,指责亚洲数学杂志主编发表曹朱论文违反了学术常规。但全世界哪个编辑部在任何特殊时候,都绝对是执行了常规或民主程序?科学是诚实的,但科学也有策略;人不是石头,而类似包含了正、负、虚、实、零的Dp-膜。丘先生为了发展我国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的科学势头,策略是用到了火候,其激将法也帮了佩雷尔曼等数学界高人的忙。有人指责我国媒体和高层遭到了误导,我国媒体和高层不忘科技兴国,遭到误导了吗?我们不能自乱阵脚,也不会自乱阵脚。

                                     Email:y-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