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2)                      

                          

                              二、弦论走到尽头了吗?

   

一群科学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弦论,认为物质不是由中子、夸克等点状粒子构成,而是由极细的能量弦振动而成。有人说遗憾的是,要使这些方程式成立,4维空间是不够的,还必须再给宇宙加6个维。这个大谈特谈看不见同类宇宙和10维空间的理论,提出太多无法证实的观点。在形式主义不断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网络暴力者中,批评的逻辑大体有两点,一是指责它为玄学,不能实际观察;二是指责它的数学运用有问题,说这个纯属瞎猜出来的理论虽被吹捧,但弦论却什么也没有提出来。

   

逻辑类似空气,地球上凡是有重力的地方都充满空气,而挤尽脑汁的各种各样的逻辑也要在人群中充满。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并不反对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则。但各国的“文以载道”装备的是“绞杀精英的机制”;深奥之处究竟在哪?也许在物质第一性原则看来,逻辑来源于物质所说的还是没跳出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才是可相互作用的“手掌”。这是一种“玄学”;“玄学”并不等于“物质”。就类似“货币”、“金钱”,并不等于“商品”、“货物”。统一“货物”和“货币”的学科称为“经济学”,由此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细分。市场交易虽然“实体”是货物、商品,但它更为流通的是货币、金钱;即使货币、金钱有真有假、有多有少,但也有一个常用的规则:“当面看清,过后不认”。然而有人追过来说:“不行,你给的钱,不是货物!”用形式主义的话说,你给的是“玄学”,不是第一性的“物质”。

   

我们写这段“题外话”,是因为联系弦论,有人说,20世纪的现代物理之所以走入困境,就是因为理论物理学家离开“物质”本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才跑去研究数学还有人很看重《参考消息》2006年10月14日发表的《弦论遭遇空前危机》说的:这个原来备受推崇的新潮理论是“伪理论”,建议科学界“不应再理会这个浪费了大量世界顶尖人才学术生命的理论”。这里的“大量世界顶尖人才”,应该说是“精英”,这里形式主义科学呼吁出手的是“绞杀精英的机制”——反对研究弦论吃透洪堡基金会把高达200万美元的奖金授予史密斯而不是弗洛里迪“精髓”,这就是史密斯的“形式本体论”比弗洛里迪的“知识本体”、“信息哲学”更具有实战能力。获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也才100万美元的奖金,而且这些科学成果比史密斯的抽象的“形式本体论”更具有实用价值,为什么史密斯要高达200万美元,这就是史密斯抽象的“形式本体论”更具有保护所有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科学成果的价值。不是有人说,多次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夸克理论”是假的200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马瑟和斯穆特,他们团队的“精确研究”成果---精确测量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波长分布的黑体谱,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有着极其微小的温度差异,而支持的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是假的;以至不是第一性“物质”的诸如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规范场论、非平衡热力学、微积分学、微分几何、拓扑基础、集合论基础、公理化基础等相当广阔的现代自然科学知识都错了吗?现代自然科学的数理形式本体论方法遭到科学共同体内外的空前袭击,形式主义科学中的老一辈科学家虽有人觉醒了但大量的网络暴力表明新一代的又在形式主义科学中不断培养出来。我国《参考消息》发表的《弦论遭遇空前危机》和英国《观察家报》发表的《弦论走到科学尽头了吗?》,就是正面暴光报导这种空前的危机

  

类似“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形式虽是相同,但意思仍有差异,即它的货币、金钱流通味要比市场经济的字面稍微欠缺一些---既然称商品经济,货物、商品的物质及货物、商品的生产味要相对浓一些这种形式本体的区别,在我们党内还联系到姓“资”和姓“社”的区别,而进行过长期的复杂的生死斗争,市场经济一概被认为是姓“资”的,即使改革开放后有所松动,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完全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地位与此联系,弗洛里迪的“知识本体”类似“商品经济”;史密斯的“形式本体论”类似“市场经济”。史密斯的实战性质,虽由弗洛里迪用“知识本体”、“信息哲学”给予了解读,“知识本体”或“本体论”,并不就等价于“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有更多的数理形式本体论的意味

    1、对科学命题权的质疑

   

我们先来说玄学的命题权。弦论顾名思义类似一维的直线,直线横向运动就成了平面,平面类似膜,所以一般称零维的弦是点,一维的弦是线,二维的弦是膜。膜即流形---是一类可微分的函数空间。把弦论与D膜和反D膜联系,也就是要归类到这种数学的微分流形方法上去。德国数学家、力学家狄利克雷1805~1859)对椭球体产生的引力、球在不可压缩流体中的运动、由太阳系稳定性导出的一般稳定性等数学,及1850年发表有关位势理论,论及著名的第一边界值问题的现称狄利克雷问题等有贡献。Dp膜的英文名Dpbrane,是弦论要谈到的一类空间,p为维数,D为狄利克雷,D膜是弦线所“固定”的流形或空间,黏附其上的弦坐标满足垂直膜狄利克雷边界条件;这是弦线两端都要连接的流形空间。属于只有单端在流形上的,是切于膜方向的诺伊曼边界条件约束。

   

批评弦论为玄学者说,科学事实是由金钱、权力、谈判、妥协、约定等一系列因素所组成的复杂社会网络所构造成的,因此他们能清醒地认识人类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能随时提醒人们保持谦逊而开放的心态:对任何一种学说既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因为许多假说将会长期处于既未被认可又未被排斥的状态,直到出现了能改变多数学者观点的事件;形式主义的旧假说即使已被多数学者否定,也未必不会在新的证据以新的形态复活,反之亦然。但联系新假说的弦论,一般认为即使D膜是代表正物质粒子的空间D膜一般对应反粒子,这一般的理解也都是“玄”数学了。如果物质参与几何,再用为了符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提出的表示空间弯曲尺度的张量、度规等一套方法,这里的“弯曲”就更根本不是地球旋转的曲线运动。

   

批评者说,由于数学分析作为理论物理的工具,实质上可能偏离实际的物理世界;类似货币不是货物弦论类似货币,弦论要人们相信的“货币既不是货物,货物又是货币”的思维方式,是要人们如果不以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认识“物质”,就无法进一步理解自然世界。这显然是一种不可能得到认识世界的方法,而是有很大程度思维方向是带理性化。批评者说,货币与货物虽然都是自然世界的实物体,也是自然信息,它们的关系不是没有联系---交易;只是货币又是类似信息,货物是类似物质;信息货币是交换信息,物质信息是结构信息,但类似姓“资”和姓“社”的区别是不能含糊其词的。批评者说,说D膜就已经很虚了,再说反D膜就更虚,即使不想提它的玄学的思维方式,也因为反D膜可能预示着我们根本就无法认识的东西,方法论也存在问题。批评者这种理解,就类似要坚持姓“社”不姓“资”;在他们的这种“文以载道”看来,“模棱两可”的粒子量子状态可能都是对客观世界没有坚定信念所造成的结果;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如果是“玄学”,那么他们深知,“反玄学”可能还保持着数理形式本体论的原始本性的无知,不懂得形式主义的“绞杀精英的机制”的道理。

    2、弦模型是数学运用“混乱”的缺失吗?

   

由于牛顿与莱布尼兹共同发明了微分学,在牛顿力学中,速度是距离对时间的一次微商加速度是距离对时间的二次微商力是动量对时间的一次微商,或者说力是路程对时间的二次微商质量乘积所有这些定义包括引力定义都可用微分方程描述,所以在宏观世界里是牛顿物理学一统天下。至于微观基本粒子物理学,到目前为止,也可以说仍然是牛顿物理学一统天下。有人反问:按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微分和积分是物质吗?“加速度”是物质吗?“力”是物质吗?牛顿等西方人凭借他们毫无严密逻辑支撑的“直觉顿悟”而杜撰出来的许多命题,几乎都隐含只是渊源于“小智慧”的太多随意性为什么要跟着这样一些西方人自己也从来没有真正弄懂,却被过分复杂化了的简单思维走呢?基元概念尚未澄清,任何讨论无非是徒劳和耗费精力的。所以形式主义的科学需要把自牛顿开始以来的一系列问题罗列出来,进行逐一梳理

   

有一位持部分梳理者说,联系弦模型,如果将宏观物质的一段弦线无限分割,当分割到一定尺度时,它就可能具有的性质,或进行波的传递,这可能就是德布罗意波的起因。因为实际观察发现微观粒子呈现波动性。再联系弦模型,由日常的琴弦发音的普遍规律,自然可以联想到微观粒子可能用一条弦来描述。持完全梳理者说,牛顿力学式的微商实际上相当简单,且显然是有限论域“自由杜撰”。例如弦模型为了和量子力学合拍,不得不假定这条弦的静质量为零;但由于一切宏观粒子都具有质量,弦模型的缔造者借用了静止质量为零的光子光速运动而具有随频率而变的质量之法宝,说这条弦经常以其带以光速运动的端点绕其质心转动。这条弦有不变的张力,相当于势能与距离成正比,因此如果静止不动就会因收缩而至消失,只有当弦的端点以光速运动时,以致这条弦有伸张的趋势,才可使离心力和张力达到平衡,由此计算出弦的总能量平方与它的角动量成比例。这样就可将弦的总能量定义为对应介子的质量。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的计算是多余的,这个结论能非常正确地说明由实验总结的事实,那就是对于内部自由度相同的介子,它们的质量平方和它的角动量有直线关系。这种关系通常称为Regge轨迹。从上面的叙述中,你那能看出什么新意?

   

批评者说,微观粒子的粒子性几乎完全服从牛顿力学式的简单、有限的“自由杜撰”,就连电子运行轨道的计算也不例外:质量、电荷、自旋、动量、能量、速度等物理量在经典物理学里都有相应的类比;至于宇称、同位旋、奇异数、轻子数、重子数量子数看来似乎是微观粒子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其实这些量子数确定的计算都是用牛顿物理学的计算方法求得的。无论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矩阵、群论、数论、突变理论、Z变换、耗散结构、热力学计算等等,凡是要计算的凡乎都离不开牛顿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的微分和积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波的各种性质的计算,无论散射、衍射或辐射—就是波函数计算,各种算子理论的展开,波函数的各种全释计算,那一样都离不开微积分

   

根据这种逻辑,现代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的一切不成功之处都是牛顿等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不足之处: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中,质量、时间、空间、力只有作用结果,不谈起因;牛顿力学中质量是点质量,闭口不谈质量所占的时间和空间,牛顿力学中的力F是作用在点质量上的力,其作用结果是使点质量M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加速度a,数学描述为F=Ma。其中a中隐含时间和空间,包括空间对时间的变化率。隐含的时间与质点的寿命无关,至于这个质量的物体具有什么形状,占有多大空间等,从牛顿物理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物体的线度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线度。

   

批评者说,弦论强行把牛顿等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用到微观高速运动的物质上,这就更玄虚得超越了极限,特别是点质量的极限,也就是与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线度有关的极限。微观世界里,物体的线度与相互作用力的距离线度相差无几,甚至有时物体本身的线度还大于相互作用力的距离线度,这样一来,物体的结构、质量、形状、运动、体积、电荷、寿命,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线度、空间、“虚空”、实在等等都绞合在一块,无论从数学形式体系,及对其本身物理学的诠释及哲学诠释,牛顿等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力学,都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聪明的牛顿,在牛顿力学里可避而不谈,可弦模型在微观高速运动的处境中就非谈不可。这种由线度关系引起的不适应,出现的“空洞”或“盲区”,使20世纪的现代物理学家一头栽进了这种空洞,于是乎物理学的自洽性、协调性、完备性、哲理性、逻辑性、可测性、不可测性、实在性、虚空性等等,一古脑儿压了过来,把个原还算好的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牛顿物理学,更搞得物质不物质,空间不空间,时间不时间,定域不定域,波不波,粒不粒,群不群,运不运,动不动,进不进,退不退,方不方,圆不圆,静不静,质不质,量不量,力不力,色不色,虚不虚,空不空,对不对,错不错,有不有,无不无,是不是,非不非,道不道,名不名,变不变,易不易,因不因,果不果,知不知,人不人,鬼不鬼,神不神的,概念不清;类似弦论的物理学,“混乱”几乎达到了极限。当这么多物理学家分成很多团队,如果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团队做(炒)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到了一个新数据,其他团队就一窝蜂似地重复着;当这种实验结果被证明无误后,理论物理学团队就挤了进来。理论物理学团队伙同实验物理学团队,当然还少不了编外队的杂牌军,还少不了哲学团队,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血,搜尽枯肠去寻找对背离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这个新数据的解释或诠释。热闹非凡;又一个“吵”和“抄”的“混乱”极限随之出现。

    3、《观察家报》与《参考消息》报导的区别

   

情况是批评者说的那样吗?我们不想为玄学辩护,也不想解说为什么货币能买东西?金融流通为什么能成为一个独立于货物的系统?我们只想说,如果把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比作货币、金融,货币虽有真与假、通用与不通用、现时与过期,但货币、金融的数理形式本体论的物质第一性的客观存在,你不能说不用它就不能用。弦论作为一种“货币”,应该对它有基本估计。英国是弦论的主创国之一,英国《观察家报》的文章题为《弦论走到科学尽头了吗?》或可翻译为《弦论能否为人类解决宇宙之谜?》,其文章的“精髓”是双刃剑,即其一是说弦论没有走到科学的尽头,或弦论不能全部解决宇宙之谜——这话说了等于没有说。类似说现在的货币英镑,到一万年后不会还用现在的货币英镑,这是自然的事情,所以鼓励英国科学家还要想到弦论以后的理论;其二是给置疑国以陷阱,给本国以警惕。例如丘成桐先生说,我国的弦论研究队伍还赶不上亚洲的韩国、印度和日本;从网上看,我国反对者之多,也证实类似置疑大国。所以我国《参考消息》的编辑部,这种人也许成比例也多,因此自投英国的陷阱,节选成题为《弦论遭遇空前危机》,标题就帮助英国的陷阱误导我国群众,以为弦论真的遭遇了空前的危机;虽然《参考消息》也节选了“指责遭到弦论研究者的愤怒回击”的话,但不足以起到英国《观察家报》原文的平衡作用

   

我们不是说弦论不可批评,我们的环量子、曲点、三旋、点内空间等探索,也不完全赞同弦论,但我们的基本估计是,理论物理学20世纪上半叶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下半叶的大爆炸宇宙论、弦论,它们是在批评的长期竞选中凸显出来的;作为元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分水邻地位,类似强国的“货币”至少21世纪上半叶是不可能改变的。元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人类大家庭的共同科学财富,这类大树不在乎最先栽在哪国,而在于后来的枝蔓能发展到哪国。例如,前苏联时代的年轻气象学家弗里德曼广义相对论发表后,批评爱因斯坦的方程解得不好,而独立求出了广义相对论方程中的一个不同的膨胀解,成为大爆炸宇宙论的先声;后来大爆炸宇宙论在美国得到发展成为暴胀宇宙论

   

又如追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式,1919年德国的数学家卡路扎和1926年瑞典的物理学家克林提出的将引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的五维卡路扎-克林模型,第五维度因紧致化而隐藏不见,这可比拟为一根水龙软管,软管由片状的二维物质制成,在第三维度中卷绕成圆形;但它从远处看来却像一根一维的线,时空中的每个点可以描述成由卷绕起来的五维时空中的螺环所构成,因而看起来像是四维的,其条件是‘卷绕’的尺度应远小于一个原子核,成为弦论的先声1968年在以色列魏斯曼科学研究院的意大利的物理学家維尼奇亚诺,试图用数学式來表示強作用力的瑞吉轨道时,发現十九世紀的数学家尤拉所完成的尤拉貝他函数,几乎符合所有基本粒子強交互作用所需要的特征,而使弦论正式诞生。一年后,在芝加哥大学的南部和日本大学的后藤為首的物理学家注意到,根据這个方程式,粒子可視為具有某特定的空间延伸量——也就是可以为一段线段,或一段弦再到1981年和1984年英国科学家格林施瓦兹提出超弦理论,把强子尺度的发展为普朗克尺度的弦,把开弦发展为还有闭弦。可见弦论这棵树最初的路线图德国---瑞典---以色列-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也说明创新不一定要另起炉灶。

    4、弦论小资料

   

为什么需要超弦?因为尽管标准模型在描述可用现代粒子加速器加以实验验证的大多数事实时非常成功,但这个标准模型在回答宇宙的根本性质是什么时,却留下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企图寻求关于宇宙统一描述的弦论,类似针尖上的科学,正面解说弦模型者的图像越描越大,类似宏观图像,让稍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也觉得类似痴人说梦,越说越玄,例如:

    

A、扑素的弦模型为说明强子结构,在费曼图中,重子的结构有重子内三个夸克可能由三条弦结合成三角形,或结合成弦形,一端有一个夸克,而另一端有两个夸克;或者结合成弦形,每端有一个夸克,中间有另一个夸克。弦的断裂或连接,表示弦间的相互作用,当弦的张力趋于无穷大时,弦理论即过渡到通常的粒子理论。其次,把先合而后分,称为树级别下的相互作用,如将两种基本的封闭弦的相互作用胶合成一种作为中间状态的封闭弦,而这个中间状态的封闭弦又重新分裂成两种封闭弦。另外,弦模型为了和规范场联上,也用心良苦!弦模型在说明由三个夸克构成的重子结构时,不能把重子的三个夸克用单一弦连系起来,为了说明重子的结构还必须赋以弦更复杂的性能,如设想存在两种不同的弦,其中一种弦携带颜色的同位旋(称为弦I,以实线表示),另一种弦携带颜色的超荷(称为弦II,以虑线表示)。不同颜色的夸克可以吸收或放出不同的弦,如可以设想:蓝色夸克是弦I的负极,而同时是弦II的正极;也就是蓝色夸克吸收弦I而放出弦II。红色夸克是两种弦的正极;也就是红色夸克放出两种弦。绿色夸克是弦II的负极,也就是绿色夸克吸收两条弦II。反夸克则与相应的夸克的吸收或放出相反。

   

B、弦论也不光只是关于弦的理论。弦因服从各类边界条件,如封闭弦服从周期性边界条件(封闭弦回归自己),开放弦可服从两类边界条件:一类叫做诺伊曼边界条件,另一类则叫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在诺伊曼边界条件下,弦的端点可自由运动,不过这种自由运动的前提是没有动量流出边界。在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下,弦的端点只允许固定在某种拓扑流形上运动。这种拓扑流形就叫做D-膜或Dp-膜,可以看到开放弦的两端或一端被固定在2维D-膜或D2-膜上。D-膜的维数范围小至-1,大至具有9维空间维度和1维时间维度的10维时空,所以D9-膜具备D-膜的维数上限。在D-膜为D9-膜的情形下,弦的端点被固定在充满全部空间的拓扑流形上运动,所以弦的端点实际上可以自由移动到任何地方。这时所谓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实际上就变成了诺伊曼边界条件。当p=

-1, 所有的时空坐标全被固定,这种D-膜叫做瞬间子或D-瞬间子。当p=

0,所有的空间坐标全被固定,于是弦的唯一端点必然被固定在空间某一点,这种D0-膜又被称作D-粒子。类似地,D1-膜又叫D-弦。D-膜实际上是动态客体,可有涨落,也可到处运动。

   

C、当两种理论描述的是同一物理图景时,称这两种理论具有对偶性。弦论的对偶性是五种弦论,可通过各种对偶性相互联系着。弦论的第一种对偶性叫做T-对偶性,这是把紧致空间的半径为R的理论与紧致空间的半径为1/R的理论联系起来。当在一种理论的物理图景中有一维度被卷缩成小圆时,在另外一种理论的物理图景中则有某一维度位于半径很大的圆上。弦论的另一种对偶性叫S-对偶性,这是将一种理论的强耦合极限同另一种理论的弱耦合极限联系起来的对偶性,比如I型弦论的

D-弦态在弱耦合时较重(具有较大的质量),而在强耦合时较轻。1995年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威藤提出一种新理论叫做“M-理论”,揭示出通过一串对偶性能把所有弦论联系起来,这就是所有的弦论都是同一种根本理论的不同描述。

   

这种理论有一2-膜和作为孤波的5-膜,但是却没有弦。如何从这个理论得到所知的弦呢?这是把M-理论的第11维紧致在一个小圆周上而获得10维弦论。假如把具有环面拓扑结构的2-模中的一维限定在这个紧致圆上,这个

2-膜就变成了一种封闭弦!假如这个紧致圆变得小极了,那么IIA型超弦就会得以复原。这怎样才知道建立在紧致圆上的M-理论给出的是IIA型超弦,而不是IIB型超弦或杂化超弦呢?这来自对一些无质量场的细致分析。这些个无质量场是当将11-维超引力朝一个圆上紧致的结果。有了11-维弦论这一新局面,加上各种弦论之间的对偶性,可以认为五种弦论和11维超引力理论都是经典极限,这将被引向形成全量子化的M-理论。

   

D、黑洞已成为检验弦理论的重要“实验室”,因为在被称为广义相对论的对引力的经典描述中,含有叫做“黑洞”的解。黑洞解的种类很多,但是它们的共同特性是,事件视界是时空中的一表面,它把黑洞分成内部和外部。黑洞的引力所导致的吸引力非常强,包括光在内的任何客体在穿越事件视界后就再也无法逃出黑洞,因此经典黑洞相对而言是无特征的,可用一组诸如质量、电荷、和角动量之类的可观测参数来描述。使用半经典的推理方式,霍金展示了在事件视界黑洞会发出热辐射能谱,即使对于宏观黑洞量子引力效应也非常显著。既然弦理论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量子引力理论,那么它就应该能够自洽地描述黑洞。事实上的确存在满足弦的运动方程的黑洞解。超弦论也得到了某些本身是超对称的黑洞解,如通过考量形成黑洞的微观弦状态,推导的适用于黑洞的贝肯斯坦-霍金熵公式;物理学家斯特罗明格和万法发展了上述精确的熵公式(包括系数1/4)可以在微观上,通过考量弦结构的量子状态的简并性和与弦论中的黑洞相对应的D-膜而推导出来。这表明D-膜可以用来描述某些黑洞的短程弱耦合!

    5、反D膜与倒车镜

   

你知道数数吗?旧数数,如自然数列,N是从1开始,1、2、3、4、5、6、7、8......。整数列,N是从0开始,0、1、2、3、4、5、6、7、8......,最多再加上负整数。复数可再扩大到正虚数列和负虚数列。我们把它们比作形式主义的科学,或形式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则,这是它们的话语权,也是它们的失语症。但弦论研究发展到D-膜或Dp-膜,出现了一种新的数数p,是从从-1开始,-1,0、1、2、3、4、5、6、7、8......。这里的“-1”既是负整数范畴,也可是象征正虚数和负虚数,类似一种“倒车镜”,此时我们称它为反D膜或“点内空间”。它包括了旧数,又发展了新数,我们把这种新的数p数比作数理形式本体论的科学,或数理形式本体论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它颠覆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点、线、面、体”的结构,转移为一种新的“点、线、面、体”结构,即这里起点的“点”,是“曲点”,它兼有“-1和0”的D-膜数列的p和“无”的点内空间形象的含义,成为一种新的话语权,而没有失语症,这标志着21世纪数理形式本体论思维有了新的转移。

   

你脑袋里的科学创新灵感是你的,又不全是你的,因为你不全知道它在你脑袋里是怎样组织起来。这类似一种数学公式的符号,也类似数学公式符号的一种代码,这个代码让你知道的,就只停留你脑袋清醒意识的这个层次上。所以你脑袋类似一个D-膜数列p,从-1开始,-1,0、1、2、3、4、5、6、7、8......,它包含了“点内空间”,让你装上了“倒车镜”;但清醒意识是从0或1开始的。20世纪以来的发展,人类亮剑的战争武器如果说是原子弹、氢弹、激光武器、隐身衣、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那么数理形式本体论亮剑的武器也可说会是曲点、环量子、三旋、点内空间、反D膜,这就史密斯和弗洛里迪的形式本体论或知识本体论想要说而没说出的东西。

   

有人说,超弦理论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弦论着实有潜力成为描述我们这个宇宙的根本性理论;量子物理,玻色子,费米子,规范群以及引力要素都包含在其中,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在理解包括D-膜和弦的对偶性在内的弦论的总体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运用弦论来研究黑洞物理和量子引力已取得很大的成功,不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纵观置疑弦论者的众多的科学创新,归纳起来是八大类:(1)时变论;(2)速变论;(3)质变论;(4)能(能量)变论;(5)压(可压流体)变论;(6)曲(曲率)变论;(7)维(维数)变论;(8)复(复数)变论。这类探索也有意义,但它们摆弄的数学深度类似一元微积分,弦论摆弄的数学深度类似二元微积分以上的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是既含有对称,又含有对称破缺。时变、速变、质变、能变、压变、曲变、维变、复变极力使其求解的偏微分方程简化,所以它们多数是立足于类似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和牛顿力学第二定律公式的档次。弦论的微积分方程要复杂得多。

   

我们没有否定八大类这些创新的意思,只认为这众多的创新需要实行战略转移。这类似我国曾经的创新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着重点,这种改革开放的战略转移使我国更加发展壮大。因为不转移,出再多的书,发再多的论文,办再多的杂志,停留在原档次,只能算是一种思维训练卢鹤绂先生说:“在理论认识方面,如果不对概念基础深刻地理解,并作必要的改革,就不可能出现革命性的发展”。类似当年阶级斗争为纲亮剑“红卫兵”,全国各地成立的红卫兵组织发表了成千上万的宣言,都声称要砸烂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40多年过去只起到一个“大乱达到大治”的作用。弦论大爆炸宇宙论类似在“大乱达到大治”中才获得的数理形式本体论开创的世界科学主流方向;今天这种作用的历史经验,仍须值得注意。

                                Email:y-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