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的实情,联系林志德的电心论是想说明,民间科技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仍有着向国家、国际科技主流的正确自主创新规律前进的最大驱动。
关键词:电心论、分隔、编码、符号
一、数字意义说创新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民间科技创新火炬,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暨四川论坛胜利召开
---民科“两会”会议纪要》在网上摘要发表后,新华网上有“奥卡姆剃刀”问:“
大会组委会副主任黄友直、宋正海、徐道一和大会高级顾问陈一文、敢峰、俞建华等知名学者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老是这几个人---被人们赞誉为“中国民间科学家的一面旗帜”的袁隆平院士也是民科?请问民科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民科?
有“爱与不爱之间”回答说:“民科是除了官科的民间科学爱好者;弄懂了官科就知道民科了。真正的民科百分之百都是科学爱好者。而有“乐官军”说:“人们对民科的信心不大,不过很多华人科学家都在国外”。虹桥科教论坛上有送交者“萧瑟秋风”说:
“各分会场(组)代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哈哈,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这些轻松幽默的评说中,是民科“两会”会议承办负责人刘波教授沉重的声音:“这次大会亏损十多万元---开幕式那天中午吃饭是180多人,实际报道交费的只有90多人,每人交460元,才收四万多元。很多人是只交了资料费60元,说不在会上吃住。原说20万元的赞助费,到开幕时也没拿到,还是自己家里先拿了近四万元来垫付筹办的会议。到大会开幕式那天,孔少峰先生赞助一万元是最多的。实在没法,我只好在会上向到会代表说明情况,有赞助一千的、几百、几十的,也不多。大会开支大,出论文集也没钱。”
讲出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这段情况,是想说明民间科技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仍有着向国家、国际科技主流的正确自主创新规律前进的最大驱动。国际科技主流的正确自主创新道路是怎样形成的?《万物简史》一书有一段举例描述:英国皇家学会形成之前,是17世纪期间英国的民营企业家中有不少科学爱好者,自发地以每周聚餐一次的形式,聚集起来讨论科学问题,进而发展成集伙到野外作地质或自然考察,再针对实际问题做科学讨论---这类科学爱好者团体,以企业家审视商品的视角,追求科学的实证和实用,建立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社会基础,也建立了科学与市场的潜转换---科技原理的发现最终是,通过在这方面的具体技术应用的产品大量投放世界市场,才能形成科学研究需求的市场和资金。科学不走向市场经济、创新不走向市场经济,就等于只还处在自说自话的阶段。
民科“两会”不断想找民营企业家赞助,是想到科学研究需求资金的道理;参加会议的代表深圳、北京、上海等富裕的东部地区人最多,也说明科学研究资金与市场相联的道理。目前相对论与量子论结合延拓出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也是从追求科学的实证又实用出发才形成国际科技主流的。我国民间科技的许多创新者,从表面上看是坚持不懈反国际科技主流成果的,而且还和国外及国内一些在职的或退休的同观点的职业科学家在呼应,类似在超光速、暗物质与暗能量和以太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这类科学挑战,当然是具有创新的最大动力,也能集聚人气---这在我国民间科技发展创新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也具有分隔、编码、符号意义。这当然不是如“萧瑟秋风”称之为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乐官军”称之为是“人们对民科的信心不大,不过很多华人科学家都在国外”等说法,但也许他们也是暗指民间科技创新的任重道远。
现让我们以不同的一组数目字,类似既是一种分隔,也是一种编码,还是一种符号来解读吧,而且人类存在有对它们之间大小可比的共同认识---把此道理引进到创新分析,所谓科学创新具有分隔、编码、符号意义,一是指每一种科学创新成功,好似阻挡了别人创新的道路,是一种分隔,所以要“挑战”,要寻找挑战的领军人物,旗帜鲜明表明挑战观点,回击无端挑衅者,动员有水平、有成就者加盟,著书立说,向主流杂志冲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吗?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数目字其中的数字1、2、3、4、5、6、7、8、9、0,也具有分隔、编码、符号意义---在不同的数目字里它们都相同,但组成不同的数目字后,分隔、编码、符号的意义也不同。例如,落在小数点后的,也许只是降位升级;而越在小数点前的,则是升位升级。
科学真理只有一个,但科学认识总会有争论,这类似数目字的分隔、编码、符号意义。现代科学追求实证又实用探索元数学和元物理学的结果,建树的标准模型,如果国际科技主流都承认它们类似是一种基础数目字的,那么科学的自主创新,应该是多向小数点前的升位升级发展,少向小数点后编码。所以,如果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结合,已延拓出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的数目字,那么在掌握住这些“数目字”的基础上,反过来再去“挑战”相对论和量子论,也许更行些。因为国外及国内科学主流也是遵循正确的创新这些“数目字”的规律在前进。而且这样去创新超光速、暗物质与暗能量和以太等“数目字”,和主流杂志也许不会发生多大冲突。一个人连“数”都不识,却说自己的数目很大,不是没有意义吗?同时我们掌握了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反过来也能解读旗帜鲜明挑战相对论和量子论观点中的一些积极思维。
这种争取“人们对民科有信心”的变奏曲,我们可以举林志德的电心论来说明。
二、电子难道有电心
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上,挑战科学主流的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数论等观点,虽然占多数,但并不是我国民间科技发展创新的全部风景线。第一天大会开幕式后下午第一个举行的《求衡论---庞加莱猜想的应用》一书的新书首发式,拿出了价值17700元的三百本书赠送给大会代表。该书正是在初步掌握了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这些“数目字”的基础上,反过来对旗帜鲜明挑战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数论等观点中的一些积极思维进行的梳理,有人评说这些都代表了我国民间科技发展创新,仍有着向国家、国际科技主流的正确自主创新规律前进的最大驱动。
事情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在我们今天的人出生以前,已经产生了微积分和量子力学。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打开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的天地,新中国的第一代的青少年学生在这种天地里,催发了有些人从小对前沿科学的向往和兴趣,微积分和量子力学成了老师们向他们灌输向往和兴趣的前沿科学领域。而在他们近四十多的学习拚搏中,不难发现微积分和量子力学是一件事物的两面---微积分学类似从“量子”学入手,搞的可分、可积,到牛顿等经典力学,都还是“球量子”;发展到黎曼切口,才明确了“环量子”;再发展到丘成桐开创的卡拉比-丘流形微分拓扑的尖端收缩“炸开”理论,打开“环量子”研究的大门,使《求衡论---庞加莱猜想的应用》一书把万物之本---弦、圈、旋、扭、先子融于一体。所谓华人内部引发的田丘之争、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与丘成桐之争,表现出的正是这种国际庞加莱猜想证明上的争夺战、弦论环量子上的争夺战;但大多数民间科技爱好者却出现出“失语症”,则凸显了“当代终生以球量子分隔、编码、符号科学意义的人”,可作为所谓的民科的定义,或什么样的人算民科。
丘成桐教授说,时空的量子化描述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物理学家和几何学家都希望能够找寻一个几何结构来描述这个量子化的空间。约在200年前,高斯发现高斯曲率的观念而理解到内蕴几何时,就感叹空间的观念与时而变,和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微分几何的张量分析
(曲率张量) 在多重尺度分析中,即使在同一点上,也有不同方向的变化,而此种变化亦应当受到能标的影响。当一个图 (graph)
逼近一个几何图形或微分方程的解时,多重尺度分析极为重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论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都是重要的问题。近代弦论发现有不同的量子场论可以互相同构然而能标刚好相反,这就可能因此有极小的空间不再有意义的观念改变。在微分方程或微分几何遇到奇异点或在研究渐近分析时,炸开(blowing
up)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而这种炸开的工具亦是代数几何中最有效的工具。在非线性微分方程中,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研究由炸开得出来的结果,因此对不同能标的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卡-丘流形发生结构破坏的空间变化,称为拓扑改变。翻转变换和锥形变换是弦论中出现的两种拓扑改变。但这些都是几何拓扑的高级内容。例如“炸开”有类似撕裂、断裂的意思,也联系环量子;其次撕裂,必然要有粘贴、聚合,这是属于类似轨形拓扑的内容,而已不属于一般拓扑。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已经是国际科技主流的高级研究内容,国际科技主流的电子理论与之相比,电子已是研究较多较成熟的基本粒子,现在林志德先生提出:“自由电子的基本结构,是由电子心脏(简称电心)加外围的自由基子集群作为机体的”,电子难道有电心?这里先不谈电心论是否科学和符合实际,姑且先看成是一种球量子的分隔、编码、符号研究,它有哪些内容呢?
1、林志德说他解悟量子的性质,发现物质基元粒子,可以把电子精髓这个词组正式改名为电子的心脏,简称电心。意思就是像动物那样,电子具有心脏,能够跳动与震荡。就象动物心脏的搏动赋于动物以体力,电心的博动赋于电子机体以活力,具有辐射和做功的本领。而电心之所以能够跳动与震荡,原动力来源于超越基子与暗物质空间元形变之间的互动,因此电心是能够永久地博动的。就象心脏的质量,不等于动物整个身体的质量,电心的质量,也远小于自由电子整体的质量。现代物理学受相对论误导后的一大错误,就是混淆了电子心脏和机体的质量差别。
2、林志德还引入了“边际电子”的概念,以说明金属导体上,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还不能算充分自由的电子,它们还受着原子核的牵制,但又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这里的边际一词含义,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有所区别,是处于边界外侧、显得若即若离的意思。就象城市郊区与乡村接合部处于浑成状态。边际电子群像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电线;铜芯可比喻成电心,外部护套像电子的附属机体。金属导体上原子的边际电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大致排列得像一条电线,通电时,铜芯先一个接一个进动,电压、电阻是以铜芯的受力计算,而护套是不动或缓慢地滞后进动的。因此,无论是产生光压电流还是感应电流,金属原子始终不会短缺电子变成离子。
3、从上述概念可以进一步想到电流形成的机理:在第一类导体(金属、碳等固体)组成的全电路中,电流实际上产生于电心的定向进动和串流---金属导体上,原子外层的电心的外围附属基子群体机体,排列得象一条可以移动的隧道外壳,好比隧道中有一串可以快速移动的列车,每节车厢象一个电心,一进动,整串列车就要移动。每秒时间产生多少个电心进动,就是电流强度的简单含义;平均每个电心在隧道中受到的压力,就是电势、电压的简单含义;不同导体的隧道,使电心的流畅度不同,阻碍的大小就是电阻的简单含义;一旦阻力消失,就是超导体;但是电心进动时,总是先脱离自身的外围机体,再去夺取前面电子的机体,夺取受阻后,就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显示热能等。因此第一类导体的电流中电子的电心与机体是分开流动的,电心串流在前,机体排列的移动在后。
4、在第二类导体(电解质液体)中,电子是整体即电心连带着机体一起流进电解池,最后电心又几乎赤裸裸的流出电解池。这样,电压、电阻是按电子整体的受力计算的,因此,化学电池电动势的数值只有一个数量级,标准取1电子伏特。最后电心就把机体和体外荷载的基子集群都留在电解池里了,其中,电子的机体发挥成改变原子内部结构的化学功能,电子外部的荷载转换成了外观的热能。因此,人类完全有可能称出流经电解池的电流的重量,进而测量出每个自由电子的真实质量。在理解上述的电解机理时,还应该考虑到,单个的电子或电子集团都是相互排斥的,而在电流中它们又为什么能够一个紧接一个和谐地流动呢?这种极端的矛盾现象现在可以有合理解释:是导体表面原子壳层外侧的电子呈一种隧道外壳型的排列,使电心能够先串联起来作同步移动,然后在电源中一起吸收数量多达近十万倍的自由基子作为电心的机体与功能荷载,这样电流中的电子就不会混乱排斥而是步调一致前进了。
5、林志德以他的电心论,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是个大骗局!”根本就没有什么光电子被从金属上打出飞出来。他作的第一个实验是,在实验中,只要把所谓接收光电子的阳极蒙住或剪除,其它的实验步骤和条件不变,结果可以发现光照电流依然产生。原来,电子是从阴极经过导线流出来,而不是电子飞到阳极后再流向阴极。即足够高频率或振幅的光线,打动了电子体重极小的部分——电心,是电心的进动才产生了光照电流,整个的电子根本没有打出来。爱因斯坦故意颠倒了电子流的方向,现在只要仔细看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图可以发现,这其实是光压电池内部电路图。常识是,内电路中的电荷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的。早在1864年麦克斯韦就提出了光压力理论,光照使金属导体的自由电子,处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中,按电磁感应原理,在变化的磁场中的电荷,会获得附加速度而形成感生电流。在实验电路中外加的电源,其实是启动与放大这感生电流用的。光的起码频率或振幅,表示推动一个电心克服进动阻力所需的最小能量。电路图示意的是如何把光压电流放大又还原---按照电路原理,电子明明是由阴极沿导线流到阳极的,爱因斯坦非说是电子飞到阳极后再流向阴极。现在看来,原来对所谓遏止电势差与频率红限的解释,也是天大的谬误,根本就没有什么电子被打出时的初动能,而是电心受光压后的进动能;而施加的所谓加速电子飞的电动势,实际是启动和放大电流用的、作用有点象启动单相交流电动机。各种金属发光频率超过红限多的是,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大于金属频率红限的辐射,就应该是电子流的放射,事实却不见有电子的放射。所以,林志德说这个实验才使他懂得了,电子的基本结构确实分为电心和机体两大部分。
6、林志德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是极其粗糙含混的理论,所谓光子打出了金属原子上的电子,这原子是否成了离子呢?否。金属导体上产生感应电流后是否成了离子体?否。所以,与其说光子打出了电子,不如说光线打动了电心。现在应该认为是每一条一定振幅的光线打动了一个电心,这个电心的进动,使整串电心移动就产生了电流,但是每流动一个电心,后续电心会接踵前来填补,金属原子上始终没有短缺电子。所以我们无法在通电固体上称量电流的重量。第二个是直接称负电子重量实验的大致方案是:由于普通电解池总会有气体冒出,因此,电子称重应该在电解生成物是固体氧化还原物和液体或水的蓄电池充电时进行。
7、林志德的总结是,电心的形状是1米长的盘向蜷缩的螺旋线,由1.5092×1033个超越物质基子所组成的。电心是永恒搏动的震荡物,电子有效发射的动量和冲量,是固定不变的6.626X10的-34次方公斤米/秒。固体上的电流特征,是电心的串流;液体中的电流,是电子整体的流动。利用称量电解池中电流的重量的实验,确定自由电子的真实质量是6.52328×10的-30次方千克,确定新的电子荷质比是е/m=
2.4564×10的10次方库仑/千克,正电子质量为3.2653×10的-27次方千克,质能转化兑换率是1/9.8千克质量=1牛顿惯性力=1.5092X10的33次方焦耳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