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至关紧要的认识疑问:

Idealism”究竟是“唯心主义”还是“理想主义”?

(请重新抉择这两个有天壤之别的译法!)

 

邹晓辉

519125 广东珠海井岸桥东恒美花园15-22010756-5505041 qhkjy@yahoo.com.cn

 

摘要:长期以来,“idealism”都一直被中国学术界视为“唯心主义”。于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或调和也一直被视为中国学术界解读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的一把尺子或量具。结果是:重视辩证法的中国学术界在看待西方前沿科学以及西方哲学思想流派问题上的僵化或简单做法广为流行。以至于竟然从未有人去质疑这样的问题,即:中国学术界所谓“唯心主义”与西方“理想主义”哲学之间究竟是不是一回事?“idealism”这个术语或概念既可译为“唯心主义”也可译为“理想主义”。然而,中国学术界却偏偏选择是“唯心主义”而不是“理想主义”。众所周知,“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有天壤之别的。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仅此一词之差,就把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拉大了许多许多。

关键词:前沿科学,理想主义,西方哲学,唯心主义

 

1.引言

长期以来,“Idealism”都一直被中国学术界视为“唯心主义”。于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或调和也一直被视为中国学术界解读西方哲学的各个思想流派的一把“尺子”或“量具”。

事实上,“Idealism”这个术语或概念,既可译为“唯心主义”,也可译为“理想主义”。

当亲自编辑完《西方古代哲学家评介》(文集) ,《西方近现代哲学家评介》 (文集) ,《(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哲学》(文集),《(PHILOSOPHY OF MIND)心智哲学》(文集),《(PHILOSOPHY OF LOGIC)逻辑哲学》(文集)和《(PHILOSOPHY OF LANGUAGE)语言哲学》(文集)这组英文共享平台或英文导读丛书之后,我发现“Idealism”译为“理想主义”更为妥当。我的理由,至少有二:

其一,是:这样就不会再把西方“理想主义”哲学简单地贬低为西方“唯心主义”哲学。

其二,是: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平和地对待西方哲学思想的各个流派,而且,还有利于我们洞察整个前沿科学的学术动态。

2.背景

哲学上,“Idealism”这个术语或概念,通常可被翻译为中文(繁體的)理想主義, 觀念論, 理念論, 唯心論, 唯心主義;中文(简体的)理想主义, 观念论, 理念论, 唯心论, 唯心主义。这是举世公认的。

奇怪的是我们中国学术界或华人社团却仅仅把“Idealism”与“唯心主义”或“唯心论”相联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3.分析

众所周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一对概念或术语;“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1]是另一对概念或术语。其中,“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或术语,对基于汉语或中文进行思维的华人而言,可引起的联想是有很大差别的,甚至会南辕北辙。

然而,前人在翻译和引进“Idealism”这个术语或概念的时候,竟然把“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或“唯心论”这两个“概念或术语”并列或混为一谈。

更有甚者,我们中国学术界(其主导作用的主要是哲学界)在使用“Idealism”这个概念或术语的时候,却又偏偏仅仅选用“唯心主义”的译法或说法。

于是,主要基于汉语或中文而思考问题的华人社团,就不得不把西方“理想主义”哲学长期地贬低为西方“唯心主义”哲学。

我们知道,“理想”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个问题,可以这样看,也可以那样看。不同的角度或想法,可看见的东西,就会有所不同。不同的方法或工具,可处理的事情,也会有所不同。这本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没必要一定得厚此薄彼。

至于,“唯物”、“唯心”(注:其实是“唯意”)、“唯美”(注:其实是“唯文”),“唯理”(注:也可以是“唯义”、“唯法”或“唯道”)就是另一码子事情了。其中,“唯意”,既可有比较“理想”的成分,也可有比较“现实”的成分。

因此,本文作者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更是一个至关紧要的认识或决策问题。

4.进一步分析

我们知道,就基于汉语或中文的思维方式及习惯而论,“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个区别很大的概念或术语。同理,“观念论”、“理念论”和“唯心论”这三个说法或词语的区别也不小。

如果说把“Idealism”一词含含糊糊地译为“理想主义, 观念论, 理念论, 唯心论, 唯心主义”只是一个翻译错误[2],那么,一直把“idealism”一词明确地视为“唯心主义”则是一个认识错误。

换一句话说,如果翻译的失误是未作决策,那么,认识或学术上的错误就是认识或决策错误。

因为,在“Idealism”有“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译法可选择的情况下,即:前人在翻译和引进“Idealism”这个术语或概念的时候,既然把“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或术语”并列,那么,我们在使用“Idealism”这一概念或术语的时候,如果仅仅选用“唯心主义”或“唯心论”就是不妥当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为什么不从“理想主义”这个思路去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呢?

5.基于“知识本体”和“数据本体”的“消歧”新方法

现在,我从“融智学”或“协同智能科学”[3]的角度来做一番新的有益的尝试。

在面对“Idealism”可有“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如何选择呢?对此,前人的做法是:

翻译:罗列可能的词语,如:“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或“唯心论”。

取舍(认识或决策):选择“唯心主义”或“唯心论”,因为有一个可能与之对应的“唯物主义”或“唯物论”。

我现在认为:前人这样做,的确是非常不妥的。因为,我持反对意见的理由,至少有二:

首先,前人在翻译和引进“Idealism”这一概念或术语的时候,没有从“知识本体[4]的角度在基于英语或英文(注:其它外文也如此)的思维与基于汉语或中文的思维之间消除“数据本体”在解释上可能出现的歧义,因此,不能确保“数据本体”的正确解释。

进而,前人在解释或重用“Idealism”这一概念或术语的时候,也没从“知识本体”的角度在基于英语或英文(注:其它外文也如此)的思维与基于汉语或中文的思维之间消除“数据本体”在解释上可能出现的歧义,因此,不能确保“知识本体”的正确重用。

6.结论

如果前人在引进或翻译“Idealism 这一概念或术语的时候,一开始就明确地翻译为“理想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那么,中国学界对西方“理想主义”哲学的认识将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换一句话说,把“Idealism”一词(这一概念或术语),明确为“理想主义”而非“唯心主义”,或者相反,明确为“唯心主义”而非“理想主义”,其认识及其作用或结局是大不相同的。

遗憾的是,前人在翻译和引进“Idealism”这个术语的时候,不仅把“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或术语并列,而且,在使用“Idealism”这一概念或术语的时候,仅选用了“唯心主义”或“唯心论”。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本文作者认为:翻译和引进“Idealism”这个术语时的正确决策应是“理想主义”而非“唯心主义”。

请各位试从“理想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一番西方哲学的各种“理想”构思!相信大家迟早会对“物(具体事例)-意(思想概念)-文(术语符号)-义(序位关系)”这四个基本范畴 [理论融智学“通论”所述“语义三棱(锥)”或“信息四面体”模型[5] ] 会有一番崭新的领悟。

参考文献

1 邹晓辉《西方古代哲学家评介》(文集) ,《西方近现代哲学家评介》 (文集) ,《(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哲学》(文集),《(PHILOSOPHY OF MIND)心智哲学》(文集),《(PHILOSOPHY OF LOGIC)逻辑哲学》(文集)和《(PHILOSOPHY OF LANGUAGE)语言哲学》(文集)英文共享平台或英文导读丛书[C]前沿科学[J] 55-58连载2006

2 邹晓辉《融智学原创文集[C]前沿科学[J] 38-47连载48汇编2005

3 邹晓辉 信息学基础研究 [A]信息学报[J] 1 2006

4邹晓辉 重构“概念分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从“语义三角”到“语法关系”再到“语义三棱”[A] ( CLSW-6论文集) [C] 2006

5 xiaohui zou(邹晓辉)Intelligence Mean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 International Ontology Congress [C] 2006


 

[1] 前人在翻译或引进“materialism”(唯物主义)一词的时候,却没有遭遇“idealism”那样的歧义。

[2]  即:翻译不精确。日本語 (Japanese) 理想主義, 観念論, 唯心論, 観念主義。

[3]  见:《融智学原创文集》珠海邹晓辉部分论著与编著的超级连接目录:http://www.qiji.cn/forum/sutra11818.html

[4]  当然,那时不仅没有融智学或协同智能科学,就是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学也没有。因此,也就谈不上“知识本体”和“数据本体”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

[5] 重构“概念分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CLSW-6论文集) ——从“语义三角”到“语法关系”再到“语义三棱”

和“信息学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