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哲学及其背景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704)1690年出版了他的哲学著作《人类理智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 derstanding)【19】,标志着经验主义哲学诞生。

      洛克的著名论点之一是:两种物性说。按照洛克的观点,世界是物质构成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不是物质固有的性质,而是人心中的感觉。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第一性质是物体形状、体积、运动等;第二性质是物体引起我们颜色、声音、气味等感觉的能力。物性说继承和发展的正是原子论哲学。

      洛克并不是说颜色、声音、气味等是第二性质;因为在他看来,第二性质是客观的, 而颜色、声音、气味是主观的。吕大吉专门澄清过这一问题【20】。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的实际区别是:肯定第二性是客观的,就是肯定一定的客观物性产生一定的感觉,和符号论的观点不同。因为符号是任意的。除了这一点区别而外,说第二性质是颜色、声音、气味等,或者说第二性质是引起颜色、声音、气味等感觉产生的物性,这两者是等价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洛克自己有时不注意,也把颜色、声音、气味说成是第二性质。贝克莱等人批判他时,也都认为他肯定第二性质是颜色、声音、气味等,从而认为他说第二性质是人的感觉【21】。

      洛克另一个著名论点是:白纸-经验说。他一反柏拉图、笛卡尔及经院哲学家,认为没有天生的观念或天赋的原则。他在否定天生的观念之后写道:“那么我们且设想心灵比如说是白纸,没有一切文字、不带任何观念;它何以装备上了这些东西呢?人的忙碌而广大无际的想像力几乎以无穷的样式在那张白纸上描绘了的庞大蓄积是从何处得来的?它从哪里获有全部的推理材料和知识?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

      洛克认为,我们只能借助观念(idea)进行思考。 洛克这里用“观念指事物在人心中的印象或表象,包括直接感觉到的和通过反思得到的。“观念”的这种用法也被贝克莱采用【21】。在洛克看来,观念出于两个来源:(一)感觉作用,(二)对我们自己的心灵的活动的知觉。既然所有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所以, 显然我们的任何知识不能先于经验。

      洛克的哲学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背景。17世纪是近代实验科学产生时期。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 伽里略建立了静力学主要原理,制造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牛顿使伽里略开始的动力学得到了完善,还发现了万有引力、自然光组成(通过三棱镜分解和合成自然光),并和莱布尼兹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同时代的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托利拆利发现了气压和真空,波义尔发现了气体定律,惠更斯研究了波动光学人类对自然科学空前热情,一些国王和贵族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似乎自然的奥妙很快就会被全部揭开。受到科学界欢迎并促使科学兴起的哲学正是原子论哲学,它取代了统治已久的宗教神学。

      1650年,法国的博学思想家P.伽桑第(1652-1655)向学术界推介古希腊原子论哲学,使得原子论广为传播。以牛顿为代表的大多数科学家都表示支持这种哲学。那时意大利物理学家托利拆利已经用实验证明真空可以存,伽桑第认为原子正是在这种真空中运动。他用原子的形状和大小说明物质的各种性质:如热是由微小的圆形原子引起的;冷是带有锋厉棱角的角锥形原子产生的,所以严寒使人产生刺痛感等等。波义耳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构成自然界的材料是一些细小密集、用物理方法不可分割粒子。粒子结合成更大的粒子团,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其大小和形状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牛顿继承和发展了波义耳的化学思想,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和微粒说。牛顿认为,物质是由一些很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当粒子直接接触时,这种力特别强;粒子间距离小时这种力可以使粒子进行化学反应;粒子间的距离较大时,这种力则失去作用。牛顿关于物质结构的微粒理论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虽然他们大多数人依然不否定上帝存在,但是,不同的是,过去,上帝存在于整个历史长河中,并且一直起作用。但是现在,他们相信上帝最初由原子创造了世界,然后上帝就不再干预,世界就依其自身规律变化发展。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上帝赋予世界的规律。他们已经把上帝的存在由一条线变为一个点了。

      洛克哲学正是这些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由于对世界起源的认识的局限性,洛克也承认上帝存在。当时康德的太阳系起源说还没有出现,进化论更晚才诞生,为了解释世界产生的最初原因,承认上帝存在是最简单的方法。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把以洛克为代表的哲学称为唯物主义哲学。哲学界通常也称之为机械唯物论,因为它把原子或物质的机械运动看做是各种运动和变化的基本原因。

      洛克的物性说同样是前人学说的总结。伽里略赞同德谟克利特的说法,在《分析者》中写道:“就我们置味道、气味、颜色等于其中的那些物体而言,这些性质仅仅是一些名称,它们仅仅存在于感觉中。因为没有活的生物,所用这些性质都将不复存在。”(21,8)

      牛顿表达过相同的思想:“如果我说光线有颜色或被给予了颜色,不要从严格的、哲学的意义上去理解我的话,最好视之为一种不准确的说法,它是根据一般人基于所有这些实验可能产生的那些看法而言的。因为严格说来,光线并非颜色。光线只有一种特定的力和趋向,它能引起对这种或那种颜色的感觉(21,9)

      化学之父罗伯特·波义尔在《形式与性质的起源》(1666)一书总结了原子论哲学的要点(21,1011)

      1 世界由无限多的微粒所构成,这些微粒不可单独被感知,它们被赋予了一定的体积、形状和运动。

      2 如果我们设想,宇宙的其他部分被毁灭了,只剩下这种完整而不可分的微粒,那么除了物质、运动(或静止)、体积和形状,很难说还能赋予它们别的什么性质。

      3 世界一旦被上帝构造,自然过程一旦被确立,…物质于运动就不至于被消灭。而在解释特殊现象时,只考虑物质小微粒的体积、形状、运动、结构及其所产生的性质或属性就行了。

      4 至于物体的其他表面性质,即第二性质,确实要依赖于物质的一些更简单。更基本的属性。

      5.严格说来,感觉是最终在心灵或洞察力中,被心灵或洞察力创造的;大脑的内在部分的不同运动刺激和决定这些感觉而成为不同的知觉,人们对其中这些知觉给予热、冷或其他性质的名称。

      6. 如果世界上没有动物,物体仍具有那些我们称为可感性的属性;因为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一物体的构成微粒仍具有某种性质,只要将它适当作用于动物感官,就将引起一定的可感意向;而这种性质是别种结构的物体不具备的。

      由1-5条可见:波义尔已经区分物质的两种属性,并且认为颜色、声音、气味等(或相应的第二属性)是第一属性派生出的属性。由第6条可见,波义尔和许多机械唯物论者一样,认为物质有使人产生一定感觉的能力,和符号论者――认为感觉是任意选择的符号――不同。

      洛克是波义尔的热情追随者,他年轻时经常参观波义尔的实验室;他还是牛顿的朋友,对牛顿满怀崇敬之情。他称自己是这两位伟人所在领域的低级劳动者。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洛克哲学是如何继承了当时已经流行的原子论哲学,以及牛顿、波义尔等人的基于自然科学新发现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