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感觉功能和植物花果的协同进化

基于前面看法, 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花草和果实,以及鸟雀华丽羽毛的形成不难理解。

关于花和昆虫,我们可以设想,植物本来只有简单的绿色,昆虫并没有辨别彩色的能力。世界上的花本都象茅草花等风媒花那样单调,昆虫也没有香甜等感觉功能。由于异花授粉对植物特别有利, 因变异而长有合乎昆虫需要的花粉的植物,便因昆虫传粉而得到更多的保留; 同时,相应这些花粉产生嗅觉或味觉快感的昆虫寻求花粉时更有动力,从而得到多的食物,于是它们也得到更多的保留。提供糖份的花和昆虫相应的快感功能产生发展,道理同样。

因为能根据花反射的不同色光分辨花的昆虫寻找花更加方便,于是长有色觉功能的昆虫得到更多的保留。反射色光与叶子和草更加不同的植物更加便于昆虫寻找,因而也得到更多的保留。两者相互促进,以致于自然界花草色彩纷繁。

因为气味、颜色和形状特殊的花更加便于昆虫寻找,所以它们也在昆虫的“选择”下得到高度发展, 同时昆虫也产生和发展了相应的快感功能,包括视觉快感即美感功能。我们可以说,花的香甜美是昆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我们也可以说,昆虫的快感功能是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与此类似,世界上本也没有带硬核和核外肉质的果实――比如桃子, 以及浆果――比如葡萄。鸟雀、猴子等本也没有相应的香甜美等快感功能。由于具有特殊颜色和富有营养的果实更易于被鸟兽吞食(通过排粪使种子四处传播),于是得到更多的保留。同时,长有色觉功能的动物寻求果实更加方便,于是因自然选择得到发展。甜瓜、西瓜。西红柿是类似的。它们在成熟时长有特殊的外表或瓜瓤,以便引来鸟兽吞食,让种子通过粪便到处散布。同时,相应瓜果长有香、甜、美等快感功能的鸟兽在寻求瓜果时更有动力, 因而更多地受到自然选择的保留。 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至于自然界的瓜果艳丽多彩、多滋多味。

除了上述相互促进发展模式,还存在相互提防模式。比如有些植物为了避免被动物吞食,于是带有毒素,比如毒蘑菇和洋金花;能产生相应苦、臭等恶感的动物回避动力更足,于是可以避免中毒,从而得以生存。许多果实的种子――比如苹果的种子、马铃薯的嫩芽――带有毒素;大多数水果在没有成熟时很不好吃,这些都是由于类似原因。有些动物,比如毒毛虫、毒蛇是类似的,它们通过身上的颜色向对方发出警告,对方的丑感或恐惧感则避免了两败俱伤。

动物和植物这种相互依存或相互提防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辣椒为了自保,针对动物的味觉系统长有导致辣味――一种不快感――的化学物质,为的是种子不被动物吞食。那种物质之所以引起不快感,一定是对动物有某种伤害。但是人可以不在乎那微弱伤害,为了辣椒的营养或其他味道而食用辣椒,于是渐渐也就不再产生不快感觉。有些辣椒因为“辣”的防御没用,就转而产生有更多营养的辣椒,从而在人工选择中获胜。许多中草药之所以苦,和辣椒辣的原因是类似的。

总之,动物的所有感受功能最初都是和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这一过程正是对象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