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和感觉主义矛盾的解决

理性主义强调认识对美感的作用,而感觉主义否定认识的作用。理性主义美学观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休谟、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观;感觉主义美学观如夏夫兹博里、博克等人的美学观。

通过分析美感特殊性,我们看到,就审美时人的心理状态来说,感觉主义是对的,因为审美无需思考,思考引起的喜悦或失望反会破坏美感。但是要追究美感的原因,理性主义美学观解释要容易一些。因为美感也确实和过去人对对象“善”的认识相关。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的情绪就和认识相关。

康德等人的德国古典美学试图解决两者之间矛盾,它否定功利认识,强调感性中含有理性,认为美感产生是因为意识到某种精神胜利。但是这种解决方式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神秘而不符合自然科学,也很难解释美感差异。

依据上面模型,解决这一矛盾非常简单。该模型肯定:美感是感官直觉到的,和其他生理快感一样,其原因是欲望(包括意志和情绪)。但是人的欲望和人以前的认识相关,因而以前的认识会影响此后的美感。

我注意到:一种水果如果是好吃的,其外观也将是很美的。比如对我来说,最好吃的那种西瓜瓤,看起来也是最好看的,最好吃的那种苹果,看起来也是最美的(参看后面水果附图)。如果一个姑娘其貌不扬,但是很有能耐,或者为人和善,那么她给人的感觉就会美得多。反之,如果一个姑娘外表不错,但是品质恶劣或者有严重的传染病,那么她给人的感觉就会丑很多。请读者反省一下自己对各种水果和和对异性的美感,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这就是李泽厚再三强调的感性中有理性。但是不同的是,本书肯定:理性来自个人历史而不是人类历史;理性是和需求相关的理性,而不是超功利的神秘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