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家们关于美感特殊性的分析

美感的直觉性质是大多数美学家肯定的,但是美感和理性认识,美感和善或者说功利是否有关?美学家们的看法就不同了。善在美学中更多情况下表示的不是善良,而是好或有用。了解下面美学家们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弄清美感特殊性。

意大利的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1226-1274)肯定:美和善往往一致,但是也有区别,善是欲念的对象,“使欲念得到满足。但是根据美的定义,见到美或认识到美,这见或认识本身就使人满足。因此与美感最密切的感官是视觉和听觉……(3】,67)

缪越陀里(L.A. Muratori 1672-1750)肯定直觉,也肯定美和善相关:“我们一般把美了解为一经看到,听到或懂得了就使我们愉快、高兴和狂喜,就在我们心中引起快感和喜爱的东西。”“上帝把美印到真与善上面,以便大大加强我们心灵的自然的(求真求善)的倾向。”(3】,89-90)

夏夫兹博里(The Earl of Shaftesbury1671-1731)也是既肯定美感的直觉性,也肯定美的对象的功利性或善。他写道:“凡是造成美的形状和比例同时也带来适应活动和功用的便利。”“我们一睁开眼睛去看一个形象或一张开耳朵去听声音,我们就马上见出美,认出秀雅与和谐。…..我们的内在眼见也就马上辨出美好的,形状完善的和可羡慕的。”(3】,94-95] 其内在眼睛的说法非常出名。

美学史上,反对美感和理性及功利相关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博克(E. Burke1729-1797),德国的康德(I. Kant 1724-1804)和美国的桑塔耶拿(C. Santayana1863-1952)。虽然笔者不认为他们的否定是对的,但是认为他们的对美感特殊性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对美感的进一步认识。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美感有系统分析。其结论是(19】,39-82)

第一.不包含利害关系的考虑。

他认为,快适、美、善分别和感性、知性(或悟性)、理性相联系。快适和善同人的欲求有关,而审美和欲求无关。他写道:“快适,美,善,这三者表示表象对于快感及不快感的三种不同关系,快适是使人快乐的;美,不过是使他满意;善,就是被他珍贵的,赞许的人可以说,在这三种愉快里只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因为既没有功能方面的利害感,也没有理性方面的利害感来强迫我们去赞许。”

第二.美是不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对象。

因为审美判断和个人利益无关,因而具有普遍性(康德无视美感差异,实际上美感差异普遍存在)

第三.美是因为对象的合目的形式(康德强调形式美,否定内容的意义)。这里的合目的是主观合目的,和现实目的,功利或善无关。所以审美判断是先验判断,和经验理性无关。在笔者看来,既然主观地合什么目的,不知道! 那么说美感是因为主观合目的,和说美感是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这是等价的。李泽厚极为推崇合目的形式的说法,但是他的解释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原因,人类对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肯定转化感性直觉,于是产生美感。这种说法至少在理论上更能自圆其说,虽然我不认为它是对的。

第四.审美判断依据共通的情感,美感具有必然性。

康德否定功利、善、认识对美感的影响,有一段精辟分析:“至于一个对象由于它的形式而具有的那种美,当人们以为凭借魅力的刺激能够提高它,这种想法是一个庸俗的错误,是对于真正的,纯洁的,有根据的鉴赏力的很有害的谬误;固然除了美外仍可以加上魅力的刺激,使心意通过对象的表象除了空洞的愉快以外还感到兴趣,鼓励着鉴赏和培养趣味,尤其当鉴赏还是粗俗和未精炼之时。可是,它们实际上破坏了鉴赏,假使它们引起了注意而以之作为美的判定依据。因为它们远不能对此有所贡献,除非在它们不骚扰那美的形式而且当趣味还微弱和未精炼时――它们是被当作异己分子而宽大地被容纳而已。”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康德晦涩语言要表达的意思。假设你面对一盘草莓,按康德的观点,你直觉就感到美,无需想象草莓吃到嘴里的滋味或拥为己有。如果想象或真地吃草莓,那么这不但不增加美感,反而会破坏美感。草莓好吃滋味和拥有草莓产生的喜悦感对美不能有所贡献。在审美趣味还未精炼时,好吃的滋味和拥有的喜悦感是美感中被宽容的异己。

桑塔耶拿的说法和康德的说法异曲同工:

“例如,一间农舍的烟囱,坚实而高大,飘起了炊烟,就使人愉快,因为这使人想到这表示温暖的炉边,朴素的晚餐,安适的家庭。然而,这都是外加的联想。功用之感动我们,一般地是消极的影响;如果我们明知这件东西是无用的和虚构的,浪费和欺骗的不安之感萦绕于心中,就妨碍任何欣赏,因而赶走了美。然而,这也是一种偶然发生的干扰。形式的固有价值决不会受它影响。”(3】,286-287)

按桑塔耶拿的说法,你想象草莓好吃或能否拥有,这可能会因为得不到而产生失望的痛苦,这也会破坏美感。

请读者注意:理解上面关于草莓的美感分析是搞清美感奥妙的关键。我们可以把草莓换成海边沙滩,世外桃源,沙漠绿洲,安逸家园,青春玉女 道理是一样的。

笔者后面将说明:吃草莓的快感当时对审美没有贡献不表示以后审美没有贡献。笔者的结论是:好吃增强接近的欲望,接近的欲望或爱的情绪将增强未来的美感。

美感和喜爱的情绪有关。美学史上最早讨论这一关系的是普罗丁,他写道:“一切人都见到人体美,但是并非一切人都受到同等程度的感动,所谓‘钟情者’所受到的感动才最强烈。”(3】,61)

不光功利主义美学家肯定美和喜爱情绪相关,反对美和功利及理性相关的美学家中,也有人肯定。比如著名的客观主义美学家博克就有关于美和爱相关的论述:“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我把这个定义只限于单凭感官去接受的一些性质,因为要保持讨论对象的极高度简明。……我把这种爱和欲念或性欲分开;‘爱’指的是在观照一个事物时……心中所感觉到的那种满意,欲念和性欲只是只是迫使我们占有某些事物的一种心理力量……这就是说美和美所引起的情感()是不同于欲念的,尽管欲念有时和爱共起作用。”“人不象兽类,人选择对象……还根据…..异性的美. 人爱异性,一般是因为那是异性,一般自然规律在起作用;但是人同时也爱人体美的某些特点,我把这美叫做一种社会性质,因为每逢见到男人和女人以至动物而感到愉快和欢喜的时候,我们愿他们和我们接近。……”(3】,119) 在我看来,博克的分析很接近美的本质了,可惜他最后把美感的原因归结为对象的某些性质,比如小巧,光滑,娇柔,……本书后面在谈美的客观说时再谈。

到此,关于美感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较为公认的结论:美感是直觉到的快感,来自视听活动;虽然美和善往往同时出现在对象上,引起人喜爱情绪;但是,美感产生的同时无需想象生理满足,无需任何功利和善的考虑。想象生理满足或考虑功利得失反而会破坏美感

为了更好地弄清美感的特殊性,我们下面将通过各种快感的比较,着重讨论美感和喜悦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