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选择原理和适者生存原理的矛盾

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的12年后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这本书试图说明:人类进化除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还有性选择的作用。男性选择女性,女性选择男性,被选中的对方就有更多的后代。动物界也是如此。 但是雌性的选择意义更大,因为雌性被雄性选中,一次就够;而雄性被雌性选中,次数越多越好。

该书有一幅插图(1,440),描述了流苏鹬性选择的打斗场景(见图2-1)。达尔文写道:“多配性的流苏鹬(Machetes pugnax)以其极端的好斗性而闻名;其雄鸟的体型大大超过雌鸟,它们在春季日复一日地聚集于某一特定地点,那就是雌鸟打算产卵的地点。……雄鸟在这里撕斗,很象斗鸡那样,互相用喙啄住对方不放,彼此以翅相击。这时,胫部周围的长羽毛直竖,据蒙塔古上校说‘它象一面盾牌似地扫过地面,以保护躯体比较脆弱的部分’;……然而,从其胫羽的种种富丽色彩看来,大概主要是作为一种装饰之用的。”

2-1 流苏鹬性选择

在这个例子中,性选择主要是按适者生存原理选择。打斗获胜的一放将赢得雌性的选择。但是按美选择也起一定作用。后面我们将说明,为什么流苏鹬的胫部羽毛对雌性来说具有美的性质。

2-2是该书中说明性选择的另一个插图(1】,481),显示了孔雀雉的性选择,用以说明按美选择原理。

2-2 孔雀雉性选择

达尔文写道:“巴特利特先生见过一只在求偶活动中的雄孔雀雉,并给我看了按当时姿态剥制的一个标本。这种鸟的尾羽和翼羽都饰以美丽的眼斑,就象孔雀尾羽上的眼斑那样。当雄性夸示自己时,便展开并竖起其尾羽,……依此姿势,遍布全身的眼斑就可以同时暴露在对此欣赏的雌鸟眼前,从而构成一幅宽阔灿烂的景象……”达尔文在稍后分析道,那些眼斑就象一个个球体,有阳光自上而下照在上面,极有立体感。这说明,这些球形被选择不是随机的,显然是因为很象球形。

达尔文承认:“当我发现人类身体的许多细小部分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我便发明了性选择。”

但是仔细分析性选择标准,我们会发现,性选择实际上包含两种标准:一是适者生存标准,那就是强壮、敏捷、有智慧的雄性会更多地被选择;另一个是美的标准。前一个标准和自然选择原理是一致的,因为雌性使用这一标准可以得到更强壮更有生存能力的后代,从而更多地被保留。但是按美的标准来选择对象,这就未必对后代生存有利。纯粹的按美选择是游离在自然选择原理之外的原理。这样就等于有了两个原理:适者生存原理和按美选择原理(参看图2-3)

2-3 达尔文理论中的两个原理

按理说,动物的美感功能也是生物的一种构造,如果它之选择美的而不是对生存有利的对象,那么这种构造必将是无用的累赘,将被自然选择所淘汰;而事实上相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