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遗留的问题

关于进化论,仍然有许多需要探讨或引起争论的问题。

一是定向变异问题。由于生物机体――比如人的眼睛和色觉机制――无比巧妙, 用随机变异解释非常困难,所以拉马克的定向变异说仍然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实际上,达尔文本人也没有完全否定后天变异的遗传。比如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中,达尔文写道:如果在许多世代中遵循同样的习惯,那么这种变异是否会遗传,还不知道,但是是可能的。”(2】, 40) 后天变异不遗传,那是现代进化论的结论。

笔者也怀疑随机变异会导致如此巧妙的生物世界,但是也不能不相信遗传学对后天变异可以遗传的否定。笔者猜想,可能存在定向的通过遗传变异的机制, 那就是, 一种变异――比如能接收光信息的视细胞――一旦出现,其后代中继续朝这一方向的变异――导致更多的视觉细胞――频率就更高,同时退化的变异频率更低。自然选择不尽选择了变异结果,同时还选择了变异方向或定向变异机制。

二是解码问题――这是别人不注意而我感兴趣的问题。分子生物学解决了遗传编码问题,但是从单个卵细胞到整个生物体的解码过程是如何实现的?比如:汉字“树”是现实中树的编码。我们要小孩根据“树”画出一棵树,小孩需要知道“树的含义――即编码字典中“树的说明。胚胎发育是否需要解码字典?胎儿形成和小树成长过程中,增多的细胞既相似又不同,各负其责,最终构成结构丰富的生物体,比如动物有肌肉,骨头和毛发,植物有根,叶,花.分形数学表明简单的数学规律可以产生复杂丰富的分形图象,生物胚胎发育是类似的吗?

三是中性变异问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量的变异是随机突变,对生物生存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有人因此肯定,进化是随机变异的结果,从而否定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实际上,达尔文本人在世时就对自己的理论做了修正,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2】,73),达尔文写道:就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来说,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可能均有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是毫无用途的,因而不具有任何生理重要性的构造特点。”“对此以前我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我相信在我的著作中这是迄今发觉的最大失察之一。这就象是说,自然选择理论本来只肯定大于0的数被选择,现在修改为:小于0的数不被选择。大量的随机的中性变异只能说明自然选择还没有来得及发生作用,并不意味它以后不发生作用。因而随机的中性变异现象并不和达尔文理论矛盾。后面说明,人的美感功能是需求关系选择的结果,但是,由于情绪对美感的影响,也有可能,一些对需求来说是中性的对象被视为美的。这是类似的。

四是最初的生物是如何产生的?是地球孕育的还是来自宇宙?是无机物进化来的,还是本来就是有生命的?拉马克和恩格斯以都肯定前者。但是达尔文和现代遗传学也只是说所有生物最初可能来自同一个物种的进化,至于这最初的物种是怎么来的,没有肯定。

五是动物和人的快感功能――特别是美感功能――以及需求进化问题。这一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它涉及适者生存原理的普遍性。这就是本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