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感和羞耻感的途径变目的解释

行为符合大家希望,得到赞许甚至羡慕,我们就有某种荣誉感;行为不符合大家希望,甚至受到嘲笑,我们就产生耻辱感。这两种感觉也是人与人交往的产物,但是它们的主要意义是激励人奋斗和自律,而不是象笑的快感那样,主要意义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进名牌大学可以增加荣誉, 赢得下棋冠军可以增加荣誉,拾金不昧受到表扬可以增加荣誉,儿子当官也可以增加荣誉我相信,追求荣誉之所以能够成为最终目的,那是因为首先能够得到其他好处。拾金不昧看似为了荣誉和夸奖本身,但是如果没有朋友的更加信任,没有地位的提高,行为就没有动力。类似地,回避耻辱也首先是为了避免被公众孤立、排斥、看不起。人的感受心理一旦形成,就可能把求荣避耻本身作为目的。

求荣避耻本身可能成为目的,还因为荣耻感也和感性活动相关。荣誉感和喜悦感相似,和希望的实现有关,但是支持荣誉感的还有被他人夸奖和羡慕的环境。同样,羞耻感来自想回避而回避不了的事件,导致耻辱感的还有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和鄙视的环境。是环境的联想才使得荣耻感异常强烈。

我得承认,荣誉感和羞耻感的强烈程度足以使人为了它们本身而违背生存目的。许多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除了受到崇高感,通常还受到荣誉感的支持。对耻辱感的回避也有可能违背生存目的。《雷雨》中无意的乱伦导致自杀就是另一种例子。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位女篮球员因为衣服没穿好导致“曝光”,后来自杀了。因为被强奸自杀的更多。这些极端的例子不能说明途径变目的规律不存在,只能说明人的荣耻感过于强烈,有时促使人违背了人的最初目的――生存目的。

但是我相信在更多的情况下,荣耻感还是对生存有用的。因为荣耻感促使人追求和奋斗,使得行为更加合乎社会舆论。可以用作论据的事实是:缺少荣耻感的人,要么不求上进,要么胡作非为――那是非常冒险的。这些人成为罪犯,从而受到社会的惩罚、甚至绝后的可能性更大。

人类的荣耻感同社会舆论和社会伦理准则有关。离开社会舆论和社会伦理准则,没有一种行为本身是荣誉的或是羞耻的。乱伦之所以是可耻的,那是因为相应的舆论和伦理规则可以保证种族后代来是自不同家庭成员的婚配。蜂蝶的作用是促使异花甚至异株授粉,这样可以使得优秀的基因能够迅速扩散。婚配伦理准则禁止近血亲婚配,看来也有此原因。贞操之所以是光荣的,那也是因为人们担心自己抚养的后代是别人的。禁止乱伦看来也有维护贞操的原因。

人类的伦理准则也在变化,荣耻感也因此而改变。因为被强奸而自杀,那主要是因为旧社会对“烈女”的赞美和对“不洁”者的鄙视。现在科学普及了,社会上“不洁”的观念淡多了,为此自杀的妇女就少多了,更不要说为“曝光”而自杀了。其实对于不健康的或落后的道德观念,无视他人的指指点点就行了,根本犯不着自杀或为此痛苦。有句明言说是:“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我曾在股市戏谑小说中借用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之口把它说成是:“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磨牙!”我想这句话对想自杀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