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识”


乔天庆c010639@public.wh.hb.cn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02年11月公布于熵、信息、复杂性网站

  http://entropy.com.cn

 

质疑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意识只是反映而不是存在。

从一些数学定理推导出另一个数学定理,从一个物理定理推导出一个问题的解答,这另一个数学定理、这一个问题之解答是另一种意识还是一种存在,或者既是存在也是意识?开会时某人的发言(一种思想)引起的争议(另一种思想)是意识还是存在?多次会议形成的决议,运筹帷幄产生的决策,总之,从一些抽象思维形成的一种较高级的抽象思维是存在还是意识?如果本质上还是意识(即使被称作“高级意识”),那就是说,较高级的思维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客观世界经过思维后的反映,尽管它“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自然。”这就是说,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自然”的高级思维源于较低级的思维而不是直接地源于客观世界?这与意识的界定不相悖吗?

感觉、思维都表达为信息,如果把信息看成是物质的,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悖论。不论低级思维还是高级思维都是信息,也即都是存在、都是物质。那么还有没有意识?如果你一定要用意识这个词当然也可以,只是此时这个意识的本质要被理解为物质。

恩格斯说:“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地球原始大气的氢、氮、氨、甲烷、一氧化碳等在高温、强紫外线或放电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含碳的有机分子。日光和植物相互作用放出氧气,氧气同动物相互作用维持着动物生命,意识则是事物同人脑的相互作用结果。婴儿有意识吗?胎儿呢?胚胎呢?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Francis Crick对视觉系统作了许多实验研究后在1994年提出假说:人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人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他认定,这个假说虽然尚不足以使人们像信服科学那样信服它,但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已有的知识已足以使它显得合理。他强调意识研究是一个科学问题,现在已经看到了用实验方法可以探索这个问题。他希望哲学家学习更多有关脑的知识,以便提出关于脑工作的观点,并在与科学根据相抵触时,能放弃自己所钟爱的理论。否则他们只会受到嘲弄。

手指触及含羞草时它的叶片会下垂,有些植物受到损伤后会产生相同于人类哭泣时产生的茉莉酮酸。鱼遇到障碍会躲避,鸡被驱赶它就逃避,蚊子叮咬人而不叮咬墙。我们很难说基因这一基本遗传单位在一开始就是具有领悟能力的,然而基因确实间接地控制着生物的制造。蛋白质不仅是能够构成生物组织的主要成分,而且它们还能够对细胞内一切化学过程进行灵敏的控制,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地点,有选择地命令某种化学过程继续或停止。其最终的结果是制造出一株草、一只老虎或一个婴儿。这些都是“相互作用”。

质疑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已经是不证自明的公理,是天经地义的客观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人们的意识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对于客观存在又能够发挥重要的能动作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对“物质决定意识”及“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虽然作出了正确的说明与解释、然而却只是正确地回答了怎样地“决定”,怎样地“反作用”,并没有对此给出更基本意义上的“为什么”的答案。对于“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为什么就会变为物质的力量”,我们应该问它一个“为什么”以找出它的元答案,而不能只解释“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变为物质的力量”。

细菌的抗药性已极大地增加为今人所共知,实际上,微生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发生变化时,它能够在1/1000秒内产生适应性改变。正是因为生物对客观环境的不同适应性反应才产生了今天地球上各种各样的进化现象,形成了曾经颇为合理的生态圈。这些状况并没有什么理论存在。

曾经只是作为智力因素的科学技术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钟义信先生曾将中国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转义为“拙夫难为有米之炊”就很有见地,科学技术本身的确应该被理解为是“物质”的。当然,一味强调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也正使人类自己面临退化与延续的危机,这从又一个侧面说明了科学技术的物质性。

我认为意识对于物质有巨大能动反作用的原因乃是:精神的力量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正确的理论其本身就是物质力量。更详细说:理论是思维的成果,属于信息的范畴。而信息是物质性的。

                                          

乔天庆 2002-11-5

(电子邮箱:c010639@public.wh.h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