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1999年8月我国出版了由成思危教授主编的《复杂性科学探索》一书。它是我国跟踪国外学术潮流,注意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我们把该书的编后记OCR于下面。----编者于2000,3,8

 

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一书的编后记


80年代,国外有些学者提出了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的概念,引起了一批世界级科学大师的关注和多学科领场科学家的兴趣,它的提出兴起了一场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科学革命。它目前虽处于萌芽状态,但已被某些科学家誉为“21世纪新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以还原论、经验论及“纯科学”为基础的经典科学吸收系统论、理性论和人文精神而发展形成,以研究自然、社会的复杂性和复杂系统为核心的新科学。由于构成复杂系统的组分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使系统既有内部的强耦合度和强交互作用,又具备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不断地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的自适应能力;既有内在的随机性又有自组织能力,使得系统具有复杂性。复杂系统的范围很广,涉及工程、生物、经济、管理、军事、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复杂系统进行研究,揭示其特征与运动机理,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未来,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发展规律及动因,以便更好地进行适应与调控。

1984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Murrag Gell一Mann、Philip Anderson、Kenneth Arrow 等人的支持下,一批物理、经济、理论生物、计算机、数学、哲学等领域的科学家,组织了桑塔费研究所(Santa Fe lnstitute,简称SFI),专门从事复杂科学的研究,试图由此找到一条通过学科间融合来解决复杂性问题的道路。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美、英、德、日等)的相关学者们也在探索复杂性问题,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90年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并提炼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复杂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应该看到,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人类的认识在螺旋式推进中不断发展,越来越接近世界的本原:越来越细的学科划分,使我们从不同的领域认识了客观世界的一个个组分、一个个局部、一个个事物,它们的奥秘被一个个揭示。然而,“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决定了“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处
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对客观世界全面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科学的融合。

为推动复杂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香山科学会议于1999年3月18日至2O日在北京召开了以“复杂性科学”为主题的第112次会议。来自经济、管理、金融、生物、生命、物理、力学、系统科学、人工生命、数学等领域从事复杂性研究的40余位专家一起研讨了复杂性科学,并相互通报各自领域的最新探索。会上多学科的碰撞,产生了许多新思想的火花。会后,我们请这次香山科学会议的部分参加者将其书面和口头发言整理成文,汇编成本书,供关心、支持和从事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各方面人士参考。

全书共收集了18篇论文,为便于读者查阅,将其分为复杂性科学概论、经济管理复杂系统及复杂性、生物复杂系统及复杂性和其他复杂系统及复杂性四个部分。愿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抛砖引玉。

最近我国第一个“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这个研究中心将汇集国内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复杂性科学。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设立了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专项基金,资助虚拟研究中心和复杂性科学的专家开展研
究与探索。这是值得从事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学者欣慰的事情。可以相信,在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和积极探索下,中国将为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者         
一九九九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