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哲学动态》2002,9期,17-21
当代信息哲学的背景、内容与研究纲领
刘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北京
100732)
2002年12月公布于熵、信息、复杂性网站
一门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简称PI)不久前在西方哲学界问世了。当代信息哲学的创始人、牛津大学哲学家F.弗洛里迪(Floridi)完成了耗时数载、经过广泛辩论的工作,并在西方哲学界权威性期刊元哲学(Metaphilosophy)上发表了《什么是信息哲学?》的论文(Floridi
2002)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章中,他详细论述了信息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何以成为可能。现在我们便就其产生的背景、内容和研究纲领这三个方面介绍一下当代信息哲学的情况。
一、信息哲学兴起的背景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纯科学面临着发现的危机。超级对撞机的停建,标志着以物理科学为代表的“大科学”的式微;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大技术”(包括遗传基因工程和太空技术等)则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科学技术发展的图景展现出科学“转向”技术的趋势。“转向”的结果便是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然而,盛行于英美的分析哲学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上个世纪最后25年走向衰落。主要是因为它的批判功能遭到了抛弃,致使科学主义在许多哲学分支成为主导力量,其结果便是“哲学再次被普遍地看作是科学的延伸。”(Haack
2001)但是,正如维特根斯坦所指出的,哲学或者在科学之上,像科学的女皇(这个时代科学家认为已经一去不返了)或者位于科学之下,为科学廓清道路。然而,无论是在上或是在下,“哲学都不是与科学比肩的学问”(Wittgenstein
1997, p. 25.)实际上,世界以及对世界的科学描述越复杂,哲学的话语水平也就必须越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哲学自身保持一种超越、批判和反思的地位。
哲学对信息技术的反思主要基于两条进路,在与社会需求的互动中最终成就了信息哲学。一条是批判性的,即对技术的哲学反思,这主要始于欧陆的人文学者,尤其是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反思,都是非常具有深度的。同时在社会认识论、媒体理论以及应用伦理学诸多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另一条则属于建设性的,即沿着形式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向前推进。譬如说,逻辑学家图灵提出人工智能问题,在哲学领域中绽放出众多奇葩,在语言哲学、心智哲学、解释学和形而上学等诸多学科都能见到人工智能的身影。数学家维纳提出的关于信息的本质问题,则对传统哲学提出了挑战。自此,“信息”逐渐地便成为哲学的一个独特话题,信息理论的哲学方法(IPM)的广泛采用在哲学领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为信息社会提供了系统性论证。但是,当代信息哲学作为独立的研究纲领,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追溯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英国的图灵于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发表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在以后的50年中,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人工智能、计算科学、复杂性理论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等相继引起了哲学界的注意,尤其是人工智能哲学更是如此。信息的科学研究为其成为哲学中一个独立探索的领域奠定了基础。实际上这个期间也不乏一些力作问世,如1978年A. 斯洛曼(Aaron Sloman)在他的《哲学的计算机革命》(The Computer Revolution in Philosophy)这部著作中,便提出了新的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哲学范式。他大胆地预测道:“数年内倘若还有哲学家依然不熟悉人工智能的主要进展,那么他们因其不称职而受到指责,便是公道的。在心智哲学、认识论、美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和哲学其他主要领域中从事教学工作而不讨论人工智能的相关方面,就好比在授予物理学学位的课程中不包括量子力学那样不负责任。”(Sloman 1978, p. 5)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术界却未能提出一种成熟的、具有创新意义和影响力的研究纲领。确切地说,人工智能的作用就象特洛伊木马,把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计算的与信息的范式引入哲学的城堡。
2、徘徊阶段。信息社会迎来了历史上最快的技术增长。此前没有任何一代人曾经暴露在如此异乎寻常的技术力量的加速度之下。信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利用占有绝对的地位,其现实性便是相应的社会变革和伦理责任。在主导科学和社会生活及其未来的所有因素中,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因素,因为信息是社会生产与交往的重要的资源。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哲学依然被视为跨学科的(transdisciplinary)而非交叉科学的(interdisciplinary);哲学界和科学界对其发展尚未做好准备;而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同样没有准备妥当。信息哲学只有在两个领域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产生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但它们仅限于一些研究专业,如人工智能哲学计算机伦理学等。另一方面,则作为方法论被其他领域所吸收。这两方面的趋势为促使信息哲学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3、确立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信息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开始得到哲学界的承认,如国际著名的哲学家达米特在其《分析哲学起源》(1993)中,赞同信息是比知识更基本的概念。此外,美国《时代周刊》将个人计算机评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1985年,美国哲学会(APA)创立了哲学与计算机委员会(PAC)。同年,美国主办的权威哲学期刊元哲学出版了题为《计算机与伦理学》的专号。首次由计算与哲学(CAP)专业委员会出资赞助的年会于1986年在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召开。哲学界已经完全意识到信息哲学所探讨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确认其方法论和理论的价值。信息的概念、方法、技术和理论已经成为强大的“解释学装置”。它们形成了一种元科学,具有统一的语言,在包括哲学在内的所有学术领域畅通无阻。1998年,《数字凤凰--计算机如何改变哲学》(The Digital Phoenix—How Computers are Changing Philosophy)出版,这部文集首次确认信息哲学的涌现是哲学的一股新生力量,改变了哲学家理解那些诸如心智、意识、经验、推理、知识等诸多哲学基础和概念的方式。(Bynum & Moor 1998, p. 1)
二、什么是信息哲学
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一旦浮出水面之后,便成为一个边界明晰的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纲领。这个新的领域可以具有交叉科学的性质,但它却必须是自主的而不是跨学科的,即它必须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达到这一点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它不仅能够对正统哲学的主题做出详尽、明确和清晰的解释,而且还要对经典的“ti esti”做出同样的交代,从而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哲学”(philosophy of);2、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有效的收敛吸引子;该吸引子要有足够的影响力使其具有足够的力量抵消那些将资源吸引到其他成熟领域的离心力;4、新领域研究内容要很丰富能够组织起清晰的子领域满足专业化的需求。
那么信息哲学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呢?下面我们便具体来看一下。哲学基本上以两种方式介入“ti esti”问题,一种是现象学方式,一种是元理论方式。语言哲学和认识论是“现象学”或现象的哲学的两个例子。它们的话题分别是意义与知识,而不是语言学理论和认知科学。另一方面物理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则明显属于“元理论”的例子。它们所探讨的问题来自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同样也研究自然或社会现象。然而,其他一些哲学常常把现象学和元理论的旨趣相结合。譬如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而信息哲学,虽然它的话题很古老,但是在思想史上,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非常晚近的事。信息哲学像数学哲学一样,偏向现象学。它首先关心信息世界、计算和信息社会所呈现出的一阶现象的整个领域。但是,之于其自身资源的方法论批判方面,它更倾向于一种元理论方法,也就是说,它在现象学和元理论之间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哲学?呢根据信息哲学的创始人弗洛里迪的意见,信息哲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信息的本质研究和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它的动力学、利用和科学的批判性研究;另一方面是信息理论和计算方法论对哲学问题的详细阐述和应用。(Floridi 2002) 下面我们分别考察一下这两个方面。
定义的前半部分涉及到作为一个新的哲学领域,它要对“ti esti”问题做出详尽明确和清晰的解释,即追问“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新领域的首要标志。信息哲学提供了不同于数据通信的定量理论信息论的研究。从整体上看,它的任务不是要发展关于一种科学的统一理论,而是一个整合的理论体系,目的是分析、评价和解释信息的各种原理和概念,信息的动力学和利用,它所特别关注的是来自不同应用背景和与其他主要哲学概念,诸如存在、知识、意义等相关系统的问题。定义中“信息的动力学”指的是:1、信息环境的构成和模式,包括其系统的性质、交互的形式,内部的发展等;2、信息的生命周期,即各阶段信息通过的形式和功能的活动,从信息发生的初始到它最后的利用和可能的消失;3、计算,一方面指图灵机意义下的算法处理,一方面指更广意义下的信息处理。
定义的第二部分表明信息哲学不仅是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对信息的概念本质及其动力学和利用的研究,则由信息与计算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得以继续。这一视角也同样影响了其他哲学话题。信息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开发出来了,而且在许多哲学领域得到了应用,这些应用下面还要谈到。
总之,作为西方新兴起的一个哲学思潮,信息哲学被定义为批判性研究的哲学领域,它涉及到信息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动力学、利用和科学以及对哲学问题的信息理论和计算方法论的提炼和应用。它代表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独特的话题);它能为传统的和新的哲学话题提供一种创新的方法(原创性的方法论);它能与其他哲学分支比肩并立,为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的概念基础提供系统论证(新的理论)。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信息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能够满足上述四个条件。
三、信息哲学的研究纲领
信息哲学既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纲领又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信息哲学的研究纲领强调的是“信息转向”(information turn),即强调信息的基础性地位。先是17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哲学家将其注意力从可知客体的本质转移到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知识关系,因此从形而上学转向认识论,即从探讨“存在”转向“知识”。接下来则是“语言转向”,其显著特征和重要结果是将传统哲学的存在论和认识论研究均放到语言的层面上进行考察,即从探讨“知识”转向“意义”企图通过分析语言达到对世界的认识。那么,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终于使信息哲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逐渐走向前台,则预示着哲学研究背景的再次转向,即从“意义”转向“信息”这一更为基础的分析概念,将人类理解带向更基本的层面。国际著名的哲学家达米特在其《分析哲学起源》中,赞同信息是比知识更基本的概念的观点。他在评述哲学家埃文思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埃文思认为有一个比知识更天然和更基础的概念……这个概念便是信息。信息由知觉传递,由记忆储存,尽管也通过语言传递。在恰当地达到知识之前有必要集中在这个概念上。例如,获得信息无必要理解使其具体化的论点;信息流的运作层面要比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更为基本我认为这个观念值得深入探讨(Dummett
1993, p. 136)
信息哲学的理论旨趣有以下四个方面:
1、核心。寻求统一信息理论(Unified Theory of Information,UTI)。这是信息哲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其基本问题就是对信息本质进行反思,并对信息与存在、信息与意识、信息与知识、信息与实在、信息与意义等诸多关系的研究;同时对信息的动力学和利用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重点关注在信息环境中引发的系统问题。
2、创新。以核心为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种新老哲学问题提供信息理论的哲学方法(Information-theoretic Philosophical Method,IPM)。包括诸多哲学领域,如:
(1)人(与动物)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人工形式的智能研究(人工智能哲学、信息理论的语义学、信息理论的认识论、动态语义学等);
(2)推理和计算过程研究(计算哲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信息流逻辑、情景逻辑、模态逻辑、认知逻辑、道义逻辑、非单调逻辑、时态逻辑、条件逻辑、行动逻辑等);
(3)生命组织原则和代理生命(人工生命哲学、控制论和自动机哲学、决策和博弈论);
(4)物理和概念体系建模的新方法研究(形式本体论、信息系统理论、虚拟实在哲学等);
(5)科学知识的方法论研究(以模型为基础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的计算方法论);
(6)伦理学问题(计算机和信息伦理学、人工伦理学);
(7)美学问题(虚拟实在环境的美学理论、多媒体/超媒体理论、超文本理论和文艺批评);
(8)信息社会以及在数字环境下的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现象研究。
3、体系。属于原信息哲学(proto-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理论体系的基础。它以创新为基础,为上述创新目标的各个分支提炼理论分析框架。利用信息的概念、方法、工具和技术来对传统和新的问题进行建模、阐释和提供解决方案。
4、方法论。这一目标属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它以创新为基础,对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中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为其提供元理论分析框架。
概括起来,信息的科学研究不仅为哲学提供了崭新的信息理论的哲学方法,为哲学贡献了具有原创意义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信息的哲学反思又为信息社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系统论证,形成了与其他哲学分支并立的新的理论体系,引导并规范着信息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根据我们的研究,西方各种后现代思潮大有收摄于信息哲学的趋势,并有可能出现新的理论综合,这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
参考文献
Bynum, T. W. & Moor, J. H. (eds.) 1998: The Digital Phoenix: How Computers are Changing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Dummett, M. 1993The Origin of Analytic Philosophy, London: Duckworth.
Floridi, L. 2002: What is the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Metaphilosophy, special issue edited by T. W. Bynum and J. H. Moor with the title CyberPhilosophy: The Intersection of Philosophy and Computing, volume 33, issues 1/2, January, pp. 123-145.什么是信息哲学?刘钢译. 世界哲学. 2002年4期,第72-80页。
Hacker, P. M. S. 2001: 分析哲学:内容历史与走向. 江怡译,载陈波:《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四川教育出版社,第29-58页。
Sloman, A. 1978: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in Philosophy, Atlantic Highlands: Humanities Press
Wittgenstein, L. 1997: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London: Routledge, 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