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Bn)/ Cn = Dn: (Dn—Bn+1)/ Cn+1 = Dn+1
这里ABCD分别为广义主体(有时是另外一种观控对象或者客体)、观控中介/模式/方式方法/工具手段/环境、客体、观控结果/新的主体,斜杠表示观控运作。上面模式可以说成主体An在介Bn框架下观控对象Cn,观控结果为Dn,而后,这结果Dn又作为新的观控主体,在框架Bn+1下反馈观控新的或者旧的对象Cn+1(可以是原来的主体An,或者Bn,Cn,Dn本身等等的对象化),得到新的结果 Dn+1。 n 表示动态递归参量或者泛权。ABCD模式表示主客境介与观控结果动态反复运作、反复扬弃、反复缩扩的泛系相对论过程:
(主体—境介)/ 客体 = 结果——反复 动态扬弃
另外一种动态五互泛权场网模式是:
f Ì { A, B(B’,B”), C, D }[2] ´ (五互参量泛权, 动态编号, 其它参量泛权) f Ì G[2] ´ W, G:ABCD-四栏/六元加中间结果集合, W:(五互参量泛权, 动态编号, 其它参量泛权)泛权集合。
再一种模式是49对偶(ABCD-四栏/六元加中间结果的七七四十九偶)泛系辩证模式:
49对偶·动态泛权五互·反复 动态互补结合·泛导·泛对称:49D·5M·C·PD·PSymm 这里ABCD是有条件相对五互的,而且每一项可以是群体集合或者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下面一些概念、理法、事物均可以相对地分别为不同的ABCD而反复进入泛系八筹的五互运转: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民群众、英雄人物与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法制、人文与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与媒体、地理、民族、历史、外交、军事与宗教,气功、瑜伽、催眠术与宗教修持、心理疗法中的“形、息、音、意、境”,学科与元学科,哲学与元哲学,哲学与非哲学,宗教与元宗教,宗教与非宗教,“同一的”宗教不同本质变化了林林总总的再现部派或者形式,子系统、系统、大系统与超系统,人与神,虚拟与现实,基体泛系与泡沫泛系,明意识与潜意识,浅层潜意识与深层次潜意识,不同的坐标系统,不同的参考系统,不同的泛系窗口,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环道林林总总的自我与非我,思维与思维的对象化,目标与过程,你我他她它又牠,真善美禅悖憾奇,等等。 用这模式可以比较明晰地重新解释、破译、模拟老庄哲学、康德哲学、尼采哲学、萨特哲学、林林总总的宗教哲学与方法论、林林总总的气功其筹创的功理功法以及历史上或者现实中对一些伟人、名人、宗教家、气功师神化的奇特现象等等,包括有关理法或者现象的产生过程。因而形成泛系理论对百科百家之说有诸多新的网连、联悟、剖析、置疑、审议、破译、缩扩、扬弃与五转。这里从略。 传统的科学技术在方法论方面主要是侧重逻辑方法、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而科学理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严密逻辑性和历史继承性。可以简称之为科学理性。从泛系相对论来看,主要是体现广义的客体对广义的主体、环境、中介某种独立性、解耦性、不变性、相对绝对性或泛对称性,有时表现为充分可重复观控建模性。科学理性有一定的历史相对性,这涉及对这“四性”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理解与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水平。笛卡儿是近代科学理性的开拓者,他甚至想按欧几里德的 << 几何原本 >>的模式来发展理性的哲学。笛卡儿的六法中的所谓清化与全化就是一种理性原则。而他又把他的理性原则更化约为怀疑批判的原则。但是怀疑批判有个主客环境中介及它们的五互八悟的相对性问题。也即对怀疑批判原则本身要不要怀疑批判。这一悖论最后逼得笛卡儿退到“我思故我在”的奇说。这就是我们在泛系理论中所说的所谓“笛卡儿遗憾”: 怀疑一切统一切,原则本身切不切?归寓我思故我在,思在犹在怀疑列? 《庄子·秋水》讲庄子与惠施辩论庄子是否能够知道游鱼的快乐的故事。庄子的鱼乐悟就涉及多种层次的泛系相对性。庄周梦蝶,庄周与蝴蝶在多层次的泛系相对性中“你我他她它又牠, 分合转代真真假”。 对于《红楼梦》的评议,鲁迅也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鲁迅讲的就是一种泛系相对论。同一客体对象,经学家、道学家、才子、革命家、流言家与鲁迅自己,这里观控主体不同,观控中介或者观控模式不同,或者是按通常说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不同,因而看到的对象(或者对对象的理解)就有所不同。有意思的是,“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这段话是指鲁迅这个主体把另一主体宝玉的观控作为观控对象,是把“宝玉的观控”客体对象化。同时,鲁迅的红楼悟也是对不同类型主体或者不同观控模式对同一对象的观控的观控,它把“不同类型主体或者不同观控模式对同一对象的观控”作为观控对象。鲁迅的红楼悟正如苏轼的庐山悟和庄子的鱼乐悟、梦蝶悟、齐物悟、逍遥悟以及萨特的存在悟一样,有多种泛系相对性。 有趣的是,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时,用上了“追光”的思想实验、导体与磁体相对运动的思想实验、两个观察者同步钟的思想实验和升降机的思想实验。而思想实验、思维正也是虚拟四栏的角色方法,是一种泛系相对性的显生:相对论筹创的方法论却是另外一种意义下的相对论──一种表观的悖论:用相对论来创相对论! 泛系相对论的研究对象有几点:(1)泛系——或者泛系七要、泛系八筹、广义系统、广义关系、广义硬件、广义软件、系位层次等等的相对性;(2)相对性与绝对性和其他对偶的有条件的五互八悟关系,特别是相对性与绝对性与既特殊又一般的局整关系的转化与归约关系,这给历史上哲学的相对性范畴首次提供了一种比较精确的界定,并且与系统科学、数理科学的基本范畴联系起来,用比较确切具体而可以数学化、科学化的相对性来阐述、揭示、界定、约化思辨的相对性与绝对性;(3)广义的主体、客体、环境、中介(观控模式、观控尺度、观控方式方法与工具手段)的多元、多层次的五互相对性或五互八悟相对性;(4)一批关于真善美禅以及悖憾理法的相对性条件的析化、科学化、数学化的研究;(5)相对论原理和方法的哲理化、方法论化以及与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思维学、苏轼诗悟、玻尔互补原理等等的结合;(6)对百科理法新的横贯、交缘、互网。 关于相对论,有许多普及读物,有兴趣的学友希望读一读,例如:《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相对论》,《相对论和早期量子论中的基本概念》([美] R。瑞斯尼克,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世界数学家思想方法》(其中有关于爱因斯坦的生平与相对论的简介、研究源流和思想方法),《物理学发展史》(伽莫夫),《物理学史》(M. V. 劳厄),《欧洲哲学范畴简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其中有关于绝对与相对的范畴上千年的研究简介),《相对论的物理概念》(华中工学院,1980),《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出版社,1982),《狭义相对论》(G. Stephenson, C. W. Kilmister,1960), 《广义相对论导论》(F. R. Tangherlini),《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自然科学学科简介·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73),《物理世界奇遇记》(科学出版社,1978),阿基莫夫科普导游与兰道理论物理学丛书有关部分,林林总总的物理学发展史的论著,林林总总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林林总总的哲学、辩证法的辞典以及哲学范畴发展史,等等,包括大学物理系的4大力学或者非物理系的理论物理基本教材有关部分。
相对论科学与相对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上许多学说是二者混杂的。老庄哲学中的“齐物十论”、相对主义哲学以及中国古代许多学说都是二者混杂的相对论。历史上的哲学相对论与爱因斯坦的科学相对论也是大有区别的。一些宗教对相对性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论说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模式有极大差异。进一步发展相对论的专家,希望注意相对论科学、相对主义与宗教思辨的区别,注意科学理性与灵感联悟的区别。虽然从总体上,或者从更高层次上,或者从内在潜性上,它们又是有联系的。
传统辩证法关于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的论述可以参考,但是又是远远不够的。泛系相对论做了诸多细化的铺展工作。泛系辩证沿承于传统辩证法而又不全同于传统。泛系辩证的6因子模式是:对偶(阴阳·矛盾·泛系二仪——泛系窗口2-DSPP·对立统一·泛系表里·泛系八筹中的20-150对偶·泛系皕偶),五互,泛导,泛对称,动态反复互补结合与动态反复扬弃结合,泛系相对论分析。 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时间和空间相对关系的物理学说/ 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相对,绝对)的数理辩证(数理思维与诗化思维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