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原写于1991,9,4,仿体的字是2000年补的--编者,2000,9,12
----

第一、二届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简介


张学文


一、前言


“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作为中国的熵研究的一种组织活动形态,也已有数年(1991年语)。它推进了中国的熵的研究事业的发展,也把散布于各个岗位的热心于从熵的角度研究问题的学者联系起来,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学习、交流、争论的讲台。这里仅就个人所知对其前几年的活动史作简介,不当之处望予更正。


二、首届熵会


由于熵原理在气象上的成功应用使我深受鼓舞(其时我是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的所长),1986年春我致函生物者王身立(湖南)问开个以熵为主题的会可否成功。王复函说可以。此后物理学者任光耀(新疆大学)、地震学者余令人(新疆地震局,其时是付局长)青年学者刘宗超(新疆地理所)都对此表示很高的热情。经新疆气象学会与新疆地震局出面请新疆科协(李大贵--书记、马平)出面于1987年在乌鲁木齐召开全国的“熵(信息)与交叉科学”研讨会(新疆发起组织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这可能是第一次)


为便于宣传,我们联系了《自然杂志》(沪)、《现代化》(京)《气象》(京)和《新疆气象》四家刊物及时为此登了征文告示。比及开会,从全国寄来的有关论文文摘约96篇。


首届熵会由新疆科协主持,参与发起的单位计有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地震局*、新疆气象局*、物理、化学、地理、植物、生物化学六个学会以及新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有* 号的单位还提供了财政等方面的支持)。


1987 年8月14一18日在边城乌鲁木齐正式召开了我国科学史上第一个以熵为主题的“熵(信息)与交叉科学”研讨会。全国22个省区66人到会。


他们以高等学校老师、科研人员为主。跨数、理、化、生物、地理、气象、地震、地质、农业、医学、管理等多学科。会间宣读论文46篇,还就日本熵研究会的活动作了介绍。与会人员热情很高,认为熵是众多学科一个重要交叉点.因而大家不是同行却有共同语言、大家感到到这个会的召开十分适合我国科技界的需要。会间就熵概念与熵原理还展开了广泛讨论.并商定两年后再召开第二届熵会。


会议纪要曾指出“熵概念与熵原理的应用领域现在还在扩展,它涉及宇宙演化、生物进化以致社会发展。它目前正以很大的速度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渗透.各门科学引用熵及其原理看来是一种趋势...”纪要还说;“应当看到这种趋势,在这一新形势下作出我们的贡献。”


会后.在新疆科协的资助下,由气象出版社为该会议出版了《熵与交叉科学》一书(文集);我们还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汇报了首届会议的情况。有的报纸以整版篇幅宣传了“熵”.不少期刊介绍了会议,洪时明(四川)还向日本熵究会介绍了我国的首届熵会情况(刊于日本熵研究会的年度文集上)……看来这个会推进了我国的熵的研究与应用事业。


三.第二届熵会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甘肃科协的支持下.1989年由林立、王建华、聂华林(兰州大学)以兰州大学哲学系、甘肃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在兰州又组织了第二届熵会。


1989年10月5-8日,由来自15个省区的50多位人员在兰州大学召开了第二届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交流论文40余篇;并进行了热烈讨论、日本熵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槌田敦教授到会并作了长篇报告,受到欢迎。


会间成立了“中国熵研究会”筹备组以推进在我国正式成立此组织,还商定由攀枝花科协组织三届摘会。日本熵研究会将其自成立以来的一套文集、会讯计30余册赠于筹备组(存兰州大学哲学系)。


会后一些刊物又对此会议作报导.筹备组还印了几期会讯以交流有关情况,并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汇报会议情况和成立中国熵研会(隶属其下)的要求。


1990年筹备组还参与了当年由上海机械学院召开的中日熵理论与应用学术会的组织工作,并籍此会召开之机开会讨论增补车宏安、陈忠、罗久里为筹备组成员,确认王兆国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进入筹备组。

90,91年筹备组还为第三届熵会的召开做了不少工作。

附熵研究会筹备组成员

林   立,兰州大学哲学系(组长),兰州 朱福元,武汉大学无线电信工程系,武汉
曲   直,中国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付组长),沈阳 王   彬,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系,西安
张学文,新疆气象科研所(付组长),乌鲁木齐 邱福成,攀枝花市科协,四川攀枝花市
浦汉昕,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北京 聂华林,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兰州
张亚设,哈尔滨第四医院科研室,哈尔滨 王兆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
苗建军,山西财经学院马列部,太原 车宏安,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系,上海
王身立,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沙 陈   忠,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薛国良,河北大学物理系河北,保定 罗久里,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
林昌根,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