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存在性分裂与存在性干涉 ( 二.7 )

                       —存在同一性原理    

                       陈雨思

                            ( 四川大学 , 电子信箱     chenyusi5225@163.com  )

2002年06月公布于熵、信息、复杂性网站

  http://entropy.com.cn

 

第七节   人体系统的奇点描述

在《建             一文中, 讨论了中西医人体系统描述 方式的等价 现在从 中医人体系统描述角度,来 讨论 人体 系统   的奇点描述问题。

中医人体系统描述是基于“有诸内 必形于外”的观察、分类方法。这种方法的内在依据是   无论人体内部生理活动怎样复杂 它最终都必然整合起来 形成人体外在的生理现象。

生理学告诉我们 人体活动的调节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即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 而这些调节还必须整合起来 才能形成人体外在的生理现象。 这些调节的整合有没有它的外在体现—“象”呢 ? 应该有 , 这个“象”即是“经络” ,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 , 经络是不能单纯用解剖方式“发现”的 , 它是人体活动的所有调节机制的综合体现。

如果 人体系统放在一定的 系统参照系中来考 察,并 根据存在同一性原理来加以分析, 则可以发现,人体系统存在三个对象化了的信息集合。

1 )人体系统的性质信息集合

人体系统的性质信息集合 器官、组织、细胞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信息组成。

2 )人体系统的映射信息集合

人体系统的映射信息集合由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的信息组成。

3 )人体系统的 映射信息集合

人体系统的 映射信息集合由 “经络” 信息组成。

现在通过对 经络 的分析来 讨论 人体 系统   的奇点描述问题。

1. 人体系统的奇点 穴位

古人对穴位的认识是经过对疾病过程中各种症候和体表反应点的观察逐渐形成的,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又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之有疾者也”,简单地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脏腑有病可以在体表一定部位出现病理反应点,针刺这些反应点又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患。

穴位对相应脏腑疾患的反映具有综合性特点,这使得在通过穴位来诊断疾病时可采用一些单一指标,如用“压痛”来判断疾病。《灵枢.背俞》篇说,‘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说明内脏有病时,按压其反应点后,病痛即可缓解。如按压俞、募、原、郄等特定穴,可诊断相关的内脏疾病。

通过穴位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患也具有综合性特点,这使得治疗方式可以是单纯的物理剌激,即针剌方式。例如:针剌足三里可治胃病;针剌内关穴可治胸痛和心律不齐;针剌血海和三阴交可引起子宫收缩等。

单一的“压痛”指标可以反映各种疾病,说明穴位的“压痛”与相关脏腑具有复杂联系;单纯的针剌方式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说明对穴位的针剌导致相关脏腑的复杂调整。由此可见,穴位具有人体系统奇点 的所有特征,它与 人体系统 之间的作用是变构作用。

2.  人体系统奇点的关联—   经络系统

人体系统 穴位不止一个,《内经》称全身穴位有 365 个,实际上还不止 365 个,这样多的穴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随着关于穴位的知识的不断积累,医家开始对穴位的功能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分类,进而发现一些主治性能基本相同的穴位往往成行分布,有规律地排列。这—点从《灵枢·本输》所载的四肢穴位的分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此外,在实践中还发现有些相关的穴位都对某一脏腑、器官或体表远隔的某些部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影响,进而联想到这些穴位中可能有联系脏腑和体表的通路存在。这样,就由“点”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线”的概念。

另外,古人进行针灸治疗时除了发现穴位而外,还发现感传现象,感传现象使穴位之间的联系明晰起来,感传路线就是“经络”,称为循经感传。

    还有,古人还进一步发现,脏腑疾患时还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有规律地出现各种病症。这些循经出现的症侯不仅可与循经感传的路线相互印证,而且也为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最后,古人对人体系统 解剖和生理知识的综合   认识,   使“有诸内 必形于外”的   认识更加具体化。《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说明在《内经》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利用测量及循扪切按,乃至解剖学的方法观察人体的脏腑器官的大小、容量以及经脉中血气的多少等。古人所述“督脉者,……上额交颠上,入络脑” ( 《素问·骨空论》 )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 《难经》二十八难 ) ,和“手太阳之筋,……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 ( 《灵枢·经筋》 ) ,如果不用此类方法是难以观察到的。

     经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总结,古人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该经络系统以十二经脉为主体,与十二经别,十五 ( ) 络脉,奇经八脉,及其外连、内属的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 经络系统对人体系统的描述

经络系统是人体系统对象化了的 映射信息集合。它是对人体系统全面、抽象的描述。

     中医认为,   经络系统内属腑脏,外络肢节,行气血,通阴阳,沟通表里内外,网络周布全身,把人体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保持其机能活动的协调和平衡。这种平衡一旦遭到被环,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经络的生理功能有以下三方面。

    (1) 通达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官窍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指出了经络能通表里,贯穿上下,联系脏腑器官,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协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输送气血,营养全身   

经络具有输送气血,调养身体的作用。《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经脉》篇也说:“谷入于目,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指明了经络有输送气血,调养阴阳和营养全身的作用。

    (3) 经络感传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针刺中的“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通过循经感传达到疏通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4) 调节机能平衡与卫外固表   

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可导致阴阳偏盛偏衰,用针灸等治法能激发经络的调整作用。《灵枢·刺节真邪》篇说:“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早复”。

     由于经络能运行气血而营阴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有实卫固表作用,加强了皮部的卫外功能。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血气,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可能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其病理反应如下。

    (1) 反映病候    当经络营内卫外的机能发生障碍时,可在其相应的经脉循行部位,或相应部位出现各种病证。

    (2) 传注病邪    人体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传注病邪的径路。经络病以传入内脏,内脏病亦可累及经络。

  4. 描述经络系统的系统参照系

经络学说经古人长期医疗实践和总结,以及近现代医家和科学工作者研究、补充和完善,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对“经络”的物质基础则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经络现象,也没能作出更深入的解释。因此,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络的实质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设想和假说。

  目前,我国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看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 ( 但又与之密切相关 ) 的另一个机能调节系统;

第三种观点认为“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

另外,我国学者对腧穴的形态结构、血管系统与经络的关系、淋巴系统与经络的关系,以及其它结构如筋膜间隙、肥大细胞等与经络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

我国学者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假说,如经络与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制相关的假说、经络—皮层—内脏相关的假说、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假说、第三平衡系统假说、二重反射假说、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经络电通路假说、经络波导假说。

除此以外,我国学者还对经络的实质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经络是某种类传导系统,古老的应激系统,特化的胚胎“表皮传导”量子系统,或者是与代谢作用梯度分布有关的点线结构,等等。也有人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经络实质。

以上各种研究、假说和设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于经络实质进行探讨,无疑都是必要和有益的。当然,经络的实质到今天仍是个谜,也许问题不是在于这些假说和设想谁更正确,而是在于这些假说和设想各含有什么合理的成分,应该找出古人的实践和总结,今人的各种研究、假说和设想的同一性,从而对各种经络现象加以科学解释,如此反复进行,以达最终阐明经络实质的目的。

根据存在同一性原理, 按照寻找“古人的实践和总结,今人的各种研究、假说和设想的同一性”的思路,则可以得到关于经络实质的“经络同一说”。

经络同一说认为:经络是人体系统 的全部联系 的同一,或者说经络是人体系统 的全部联系归一 化的体现。

具体说来,穴位是人体系统的奇点   经络是人体系统奇点的关联,   经络系统是人体系统 映射信息集合的对象化。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穴位是结构、功能、信息的三象结构,经络感传也是结构、功能、信息的三象感传。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信息过程、信息—功能过程和信息—功能—结构过程,等等。

经络系统的信息过程的典型现象是经络感传。

经络系统的信息—功能过程的典型现象是运行气血而营阴阳,输送气血,营养全身。

经络系统的信息—功能—结构过程的典型现象是通达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官窍   调节机能平衡与卫外固表。

在穴位和经络中进行的结构、功能、信息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要科学而详细地区别和了解它们,必须建立系统参照系。例如建立穴位的结构系统参照系、穴位的功能系统参照系、穴位的信息系统参照系,通过将穴位置于系统参照系来考察,从而对穴位做出科学而详细的描述,进而对经络做出科学而详细的描述。  

参考文献

胡翔龙等 . 中医经络现代研究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10

2   陈雨思 . 信息役使系统及其稳定性分析 . 见∶刘洪主编 . 新学科研究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2 

王身立 . 生物物理遗传学 .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3.10 

4   许国志等 . 系统科学大辞典 .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3

李秀林等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2

6   蒋永福等编 . 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 .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8

7   张学文 . 组成论讲座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1999 2001.

邹学熹,邹成永 . 中国医易学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

王琦 中医体质学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6

10    钟义信 . 信息科学原理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9.35 58

11   鲁晨光 . 广义信息论 .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10 

12   马翼 . 人类生存环境蓝皮书 . 北京:蓝天出版社, 1999.1

13    郑国昌 . 细胞生物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3 

14   任继愈 . 老子新译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3 .94 

15    哈肯 . 信息与自组织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 6 .93 112

16  李如生编著 . 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6 .

17   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 . 探索复杂性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6 7 .93 112

18   . 斯唐热、普里高津著,曾庆宏、沈小峰译 . 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8

19  戴念祖、周嘉华著 . 《原理》—时代的巨著(纪念牛顿《原理》出版三百周年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 4

20   陈雨思 . 试论系统科学的困惑与出路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0.

21   陈雨思 . 克服不确定 , 发展系统科学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2   陈雨思 . 建立一门同态学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 陈雨思 . 同态怎样成为科学的对象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4   陈雨思 . 人类关于同一性的探索   —再论同态怎样成为科学的对象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5   陈雨思 . 系统研究与系统参照系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6   陈雨思 . 系统结构与系统三象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7   陈雨思 . 从矛盾构成三要素到系统三象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8   陈雨思 . 信息定义与信息的本质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29   陈雨思 . 系统惯性与系统背景 ( ) —关于系统“忍受外界作用能力”的科学探索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0   陈雨思 . 系统惯性与系统背景 ( ) —关于系统运动的背景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1   陈雨思 . 系统惯性与系统背景 ( ) —系统惯性描述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2   陈雨思 . 系统存在与存在量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3   陈雨思 . 系统存在量与存在量分布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4   陈雨思 . 系统存在量与系统动力学结构 (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5   陈雨思 . 系统存在量与系统动力学结构 (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1.

36   陈雨思 .. 系统的存在性分裂与存在性干涉 ( )   —存在独立性原理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2.

37   陈雨思 .. 系统的存在性分裂与存在性干涉 ( )   —存在同一性原理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2.

38   陈雨思 .. 系统的存在性分裂与存在性干涉 ( )   —存在同一性原理(续 1 << 熵·信息·复杂性 >> 网站 ,2002.

39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文数据光盘 . 哲学卷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四川大学 , 电子信箱    chenyusi52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