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网页,原刊于《中华读书报》2000年06月14日,编者。
----

新书面对面 《方舟在线》崭露锋芒

□本报记者 王洪波

  如果回首中文互联网络的发展史,一定无法漏过方舟子从1994年就创办的“新语丝”网站(www.xys.org  或www.xys2.org );如果提起轰动一时的法轮功,互联网上那个在嬉笑怒骂之间把李洪志之流驳得体无完肤的方舟子肯定是众多网民所熟悉的;而近年来活跃于国内文化界的方舟子,其广博的学识和精彩的见解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方舟子是怎样一个人?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日前,收集了方舟子近几年主要在网上发表的争鸣、评论文章的 《方舟在线》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更多的人全面了解方舟子提供了另一种途径。6月8日,关于此书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记者在此际采访了远在美国的方舟子先生和该书责任编辑、北京理工 大学出版社社长苏青。

    为科学尊严而战

  目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 于福建云霄县,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后工作期间,方舟子克隆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基因获得专利,并被药厂采用。

  当然,方舟子在国内的声名鹊起主要还在于他在网上与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的交锋。1999年夏天,法轮功信徒聚众围攻中南海事件发生之后,李洪志的信徒通过互联网散播各种谣言,蛊惑人心,宣传“大 法”,而反法轮功的声音却显得弱小,这种情况下,正是方舟子愤然而起,建立反法轮功的个人网页,并倡导成立“世界反法轮功大联盟”。 这个网站成了一面鲜明的旗帜,集结了一批海内外的仁人志士,共同战斗。此后方舟子又在网上发起声援何祚庥院士征集签名;并写下了一篇篇言辞幽默风趣、但观点犀利的文章对李洪志的“大法”予以讨伐,这些文章中一部分曾被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转载,引起很大反响。 有不少人认为,方舟子的批驳文章是反法轮功战役中的最强音,尤其 是其站在科学立场上驳斥法轮功之荒谬的文章,实在令李洪志无处遁 形,丑态百出。

  事实上,早在1994年,方舟子就在互联网的中文新闻组(ACT)上批判各种各样的伪科学,包括“科学神创论”、周易预测、严新气功、“太极科学”等。在与研究所谓太极原子模型、太阳系14颗大行星的太极科学院斗争中,方舟子相继写作了《假太极伪科学》、《真政治 假科学》、《对伪科学者心态的调研报告》等宏文,对挂科学之羊头、 卖迷信之狗肉的太极科学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揭露,指出了其依据易经断定太阳系在九大行星之外还有其他行星的荒谬之处,指出对手利用伪科学牟利的事实,可谓直击要害。

  由于出身生物学专业,方舟子对伪科学的批判工作有很大一部分 放在了对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反进化论思潮的抨击上。《方舟在线》前 半部分收集的科学论战的文章,“神创论批判”、“进化怪论批判” 收集的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对伪科学批判的不遗余力和锋芒毕露,使方舟子赢得了“科学斗士”的称号,更有不少人或褒扬或贬抑地称呼方舟子为“科学主义者”。 对此,方舟子表示并不接受,他说自己并不认为科学能够满足所有的 需要、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坚信科学方法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唯一合理、 有效的方法。他这样表述自己对科学的看法:科学不是万能的,但是 没有科学是万万不能的。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方舟子,也不管方舟子自己如何评价自己,想想流行于中国各地的种种“神功”,想想沉渣泛起的算命、修庙等迷信活动,想想“伪科普”书籍的泛滥……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需要更多的方舟子。

横跨科学与人文的通才

  除了与科学有关的文字之外,《方舟在线》中有将近一半的篇目是纯人文领域的文章,其中包括史学争论、文学争论、网络争论、人物评传等。

  本书的责任编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苏青社长告诉记者,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经常进入“新语丝”网站,对方舟子的文章非常欣赏。他认为作为一名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却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历史、哲学功底,实在难能可贵。苏青认为,书中方舟子关于爱国是一种爱情,很难做理性分析的说法;对于袁崇焕、海瑞、李白、杜甫 等人物的重新评价;对于“郭沫若是否抄袭钱穆”公案的考证;为余 秋雨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仗义执言……即使不是说百分之百的正确,但至少能言之成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苏青的话其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方舟子的感觉。确实,在中国文理早早分开,专业划分过细的现状下,大多数人知识结构难言完整,像方舟子这样能够在科学、人文两大领域都挥洒自如的实在凤毛麟角。方舟子很早就开始写诗,诗作在大陆、台湾、美国都有发表,并多次获奖;到美国以后培养了看艺术电影的爱好,这样一个“业余 爱好”居然导致他后来完成了“美国电影史”的写作……与方舟子打 过交道的人,除了佩服方舟子文笔好,善于写文章之外,还特别感叹 方舟子出手之快。有人开玩笑说,人们之所以在网上“斗”不过方舟子,主要是方出手太快,你吭哧吭哧好不容易写了一段话批驳他,不一会他就洋洋洒洒数千言反驳你,你的火力永远压不过他。

  不过,对于方舟子人文方面的素养和学术训练,也有人提出质疑。在6月8日的研讨会上,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赵和平先生指出方舟子文史方面的文章多有不妥之处。他认为《大明海岸不寂寞》 一文通过相当孤立的证据就试图推翻中国东南海岸线未能出现繁盛的海上贸易,处于寂寞之中的历史定论,犯了以点代面、以偏盖全的错误。他认为方舟子的其他的史论文章也有一些不符合学术规范之处。 不过,赵和平还是认为方舟子才华横溢,令人赞叹。他说,即使方在文章中做出的结论并不正确,但依然能够给读者乃至历史学家以启迪。

  方舟子曾经说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人文工作者敌视科学是危险的,轻视科学更是狂妄的,应该 尽量了解、尊重科学。科学工作者也应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进 步,力所能及地参与从街道、城镇、国家到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社区中 与科学相关的事物中去,承担起科学普及和教育的责任。难得的是,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网络论战为学术争鸣带来一缕清风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文学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文学图书也出版了许多。作为一本网络文化图书,《方舟在线》与以往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里面的文章大多具有论战性质,正如该书封面上标明的, 这是“国内第一部多学科网上争鸣文集”。

    方舟子认为,网上在匿名状态下不负责任的造谣、谩骂,暴露的是人性中丑恶的一面。但去掉了这些噪音,也的确能够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东西,比如直率敢言、个性的发扬,甚至嘻笑怒骂的文字,也只有在网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认为,网下的学术交流,无疑不能采取网上这种不遵守任何游戏规则的方式,但是在规则的范围内, 还是应该鼓励直率、有个性的争鸣以打破沉闷、虚伪的学术气氛。国 内学术界现在要“打假”,也只有在自由、坦率的争鸣之下,才可能 有成效。在网下无法进行的,也不妨搬到网上来。

    网络是一块新空间,对网下的生活、交流会发生影响,学术交流、学术争鸣也不会例外。他提到国内有几份报刊,比如《中华读书报》、《书屋》、《文学自由谈》,近来的争论已相当直率,颇有“网风”。他们的编辑和撰稿 人很多是网民或关注网上舆论的,有的是先在网上争过了再拿到报刊 发表,有的则是在报刊上争论后意犹未尽又在网上继续争鸣的,比如 “钱钟书打人案”、“郭沫若抄袭案”都属此类,可算是网上、网下 的互动。网络学术争鸣,无疑为当前沉闷的学术气氛带来了一缕清风。 或许,这也是《方舟在线》这本书对读者的重要启示吧!

(《方舟在线》,方舟子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 1版,20.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