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发现——美的通俗解释
邱崇丙
世界上美的事物千千万万,山水花鸟,英雄美人,艺术作品
,都能够给我们以美感。但要从这千差万别美的事物中
,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说明美是什么,却并非易事。不过
,我们可以先作一比较,在这众多美的事物当中,究竟最美的是什么
?可以肯定的回答:是人。那么,我们就从人开始,对美作一番考察说
明。
一、社会
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美,大约要算“美女”了
。不仅男性对她们注目,女性自己也互相攀比。黄梅戏《夫妻观灯
》中有一个细节:人们原来是观灯的,但注意力却被一位少妇吸引住了
。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可责怪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也会为红颜而动心。
一般说来,人的美由两部分构成:美貌与美德。美貌是外在的美
,美德是内在的美。
美貌包括面容、身材、风度等。面容的美,如:五官端正,面颊红润
,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秀发如云等等。这说明发育良好,身体健康
。面容五官与视觉、听觉、呼吸、饮食、言语、思维关系密切
,面容的美,无疑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反之,斗鸡眼,歪脖子,秃头
,兔唇,塌鼻子,面黄肌瘦,可能影响到健康和智力发展
,显然是不美的。
身材的美,如:身高体重适中,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即所谓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这一标准比较难以掌握。北京姑娘找对象,常要求对方身高在1米7以上,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的标准。身材各部分比例要协调
,四肢对称灵活,肌肉发达等等。身材的美与人体结构的力学原理有关
,与发育健康有关。反之,四肢过短,瘸腿斜肩,骨瘦如柴
,要影响活动能力,必然是不美的。有美的面容,无美的身材
,也是美中不足。
风度是人的作风态度。风度的美,如:高雅,大方,沉着,冷静
,和蔼,庄重,勇敢,机警,潇洒,慈祥,都能够给人以美感。反之
,粗俗,小气,胆怯,暴躁,轻浮,死板,猥琐,下流
,显然是不美的。风度与人的教养有关,它常常是人的才智和品质外在
的表现。一个人有美好的面容身材,而无好的风度,也就大为逊色
。我们有时在公共场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位美貌的姑娘引人注目
,而开口说话时,却带出脏字,人们对她的印象也就立刻改变。
美德包括才智、道德品质等。才智过人的人,能够引起别人的景仰崇拜
,无能的人决不会受到赞赏。不过,才智过人而如果品质恶劣
,会令人厌恶或畏惧,才能一般而如果心地善良,也会受人尊敬
。比较起来,道德品质比才智更为重要。
美貌和美德比较起来,也是美德更为重要一些。一个人有美貌而无美德
,得到的评价是:中看不中吃,空有一付好皮囊。如果相貌一般
,而有美德,也会令人景仰。不过美德是内容,美貌是形式
,这二者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能够立即直接感受到美貌
,而美德却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实践才能感受到。如果容貌奇丑
,美德也不足以弥补。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文学作品中有些情节冲突,就与这种情况有关。有位日本作者在他的
书中提到一个事例:在大阪城陷落时,有位勇士冒着生命危险
,救起一位千金,由于他长得奇丑,这位千金不但没有报答他
,反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可见外表的美,形式的美
,也是不可忽视的。美德需要美貌来体现。这一点在中国京剧脸谱上有
很好的表现,好人有一付好相貌,怀人有一付恶相貌
。人如果既有美貌,又有美德,那就成了美的典范,人生的最佳境界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总是按这一审美观点去塑造的。
美貌是天生的,自然的,也是人类进化的成果。后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也会发生影响。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都有可能影响和改变这种
自然性质,如皮肤、体形等。装饰也可发生作用。风度既与生理条件有
关,更与教养有关,社会的因素多于自然的因素。
美德是后天的,是通过教育和实践而完成的,也是社会进步的成果
。当然也不能排除自然的因素,例如有些儿童生来智力超常
,科技大学就有智力超常的少年班。美德所以受人景仰
,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完善程度,人的生命所能发挥的极致作用。
人的美,不仅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而且没有任何一种美能够超越人的美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很值得回味。三位女神为了得到上面刻有
“赠给最美丽的女人”的金苹果,互相争吵。争吵的目的
,都是为了确认自己是最美丽的女人。主神宙斯让她们到人间去请特洛
伊王子巴里斯评判。三位女神答应给巴里斯以最大的报酬
:赫拉答应使他成为亚细亚国王,雅典娜答应使他成为最大的英雄
,阿佛洛狄忒答应使他成为人间最美丽的女人的丈夫
。巴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结果他便得到了希腊斯巴达王后
——美丽的海伦。巴里斯的选择说明了什么?那就是,国王和英雄
,也抵不上一位美女。而斯巴达人又为海伦同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十年
的战争,历史仿佛围绕着美女在旋转。
中国古代也有一位美丽的西施。戏曲中描写越王勾践利用她实现卧薪尝
胆的计划,使吴王夫差失去了王位和生命。唐明皇为了杨贵妃
,荒废了朝政,引起安史之乱,西走入蜀,让出了王位。《长恨歌
》开头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
,倾国之说,如果不是推卸责任,那倒并非过甚其词。在唐明皇眼里
,国家也没有美女重要。历史和文学都向我们表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
种美,能够超越美人。在美人面前,黄金和王位都黯然失色。
人,是社会美的中心。
二、自然
自然景色的美,也是我们经常能够感受到的。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我们会感到心旷神怡。桂林山水,三峡风光
,总令我们神往。
不少著作都说,美是劳动创造的。这只说对了一半,美也有天然的
。就自然美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天然的,如:天上的云霞
,地球上的高山大海,鸟类鲜艳的羽毛,植物美丽的花朵
,它们不是人类创造的。另一种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如:园林
,农田,长城,西湖等。劳动的创造,体现了人的意志和力量
,体现了生命所发挥的作用,它们是人的美的延伸或物化
。纯粹天然的,为什么也是美的呢?就因为大自然为生命的诞生和进化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大自然既然这样有益于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对人的生命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也就成为人的美的重要
因素,人的美貌正是它所赐予的。美国宇航员在飞往月球之际
,回首遥望宇宙中这颗蔚蓝色的地球,激动不已,连声称赞
,因为它是人类的摇篮和乐园。
自然景色,有的直接有益于生命和健康。如:良辰美景,山明水秀
。有的间接给人以联想,人们从中发现了自己。灿烂的云霞
,使我们想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巍峨的高山,使我们想到高尚的品德
;无垠的大海,使我们想到广阔的胸怀。苏东坡看到明月
,想到人生的离合悲欢;林黛玉看到落花,痛惜红消香断
,生命的消逝(美的消逝)。自然界中凡是能够体现生命价值的形象和
境界,就必然是美的。
有些动物和自然现象,可能危害人的生命,如:虎豹,雷电
,按照以上的逻辑,就不应该是美的。但事物是相对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在闷热的夏天,远处的雷电就可能给人以
美感。如果在山林中遇见老虎,那就只能产生恐惧。处于被它吃掉的境
地,连武松都要出一身冷汗,绝无产生美感的可能。而动物园中的老虎
,我们却可以从远处欣赏它的雄姿。它的生命的能量
,正是人应该羡慕的,难道不是吗?生龙活虎,如虎添翼,这些成语
,不是这种心理的流露吗?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迄今除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其他星球有生命现象
。按照以上的逻辑,这些星球也就无美可言。但太阳给地球上的人类传
来光和热,是地球上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日出日落
,又调节我们的工作和休息。遥远的星空和明月,是我们美妙的生存空
间构成部分。从美的角度来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银河系都成
了地球的附属品。因为地球上有生命,有人类。
有的著作认为,在人类出现以前,美是不存在的。可是在人类出现以前
,地球上已经出现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生命一旦出现
,自然界也就进入美的历程。在人类出现以前,虽无房屋道路农田
,却有高山大海,茂密的森林,奇花异草,鸟兽鱼虫
。当然也会有风和日丽之时,鸟语花香之境。自然界正是按照美的法则
,创造了生命,创造了人类,生命又为自然界增光添彩
,使之日益美好。应该说,在生命出现的时候,自然界已经具备了美的
性质,但只有人类出现以后,才逐渐发现了它的美。
达尔文说:“美感——这种感觉也曾经被宣称为人类专有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记得某些鸟
类的雄鸟在雌鸟面前有意地展示自己的羽毛,炫耀鲜艳的色彩
,而其他没有美丽羽毛的鸟类就不这样卖弄风情,那么,当然
,我们就不会怀疑雌鸟是欣赏雄鸟的美丽了。……关于鸟类的啼声
,也可以这样说。交尾期间雄鸟的优美的歌声,无疑的是雌鸟所喜欢的
。假如雌鸟不能够赏识雄鸟的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那么
,雄鸟使用这些特性来诱惑雌鸟的一切努力和劳碌就会消失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物种起源》)
这些话可以理解为:某些鸟类按照美的法则来延续它们的生命
,美与性的选择有关,这样可以将物种的美保持下去。不仅动物如此
,达尔文还指出,风媒花必然是不美的,因为它无须吸引昆虫来传粉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万紫千红的花朵,其实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传播
花粉,延续生命,并把美传给下一代。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生物中这种美与性的关系,也遗传给了进化了的
动物——人类。人在求偶时,不是也要显示自己的美和优点么
?所有的妇女都是爱打扮的,所有的青年都特别注意异性的美
。这话说穿了,似乎亵渎爱情,美的法则在人类的性选择中
,也起了跟动物相同的作用,让美在下一代身上得以保持和发展。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在作者笔下,是个缺少美德的女人
。娇妻美妾,是那个时代的标准,堂堂的贾政,为什么要收这样的女人
作妾呢?其中的信息,作者没有点破,其实就在于她的容貌
。她能够生出美丽的探春,她自己也应该是一位有姿色的妇女。
在性的选择上,人与动物都遵守着美的法则。虽然如此
,我们也不能把生物美和人类美等量齐观。生物的美
,是偏重于形式的(形、色、声、味),是局部的,是低层次的
,或者说,是美的初级阶段。人类的美,虽然继承了这种延续生命的美
,但还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因为人的生命不限于延续后代
,它还要追求人生的最佳境界。是一种求发展的美,是包括美貌和美德
的全面的美,是高层次的美,或者说,是美的高级阶段。即使如此
,性的选择,仍然是人类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
性的题材,根源即在此。
心理学研究证明,动物是有心理状态的,求生避害是它们的本能
。它们的某些器官,甚至比人类还灵敏。至少可以说
,有一些动物在性选择上是有美感的。当然,它们不能与人的美感相比
,它们不能创造艺术。但某些鸟类和昆虫(如蝴蝶),植物的花朵
,本身不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么?刘勰说:“龙凤以藻绘呈瑞
,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
,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正是自然美和生物美,给人类以艺术启示。在这一点上
,它们成了人类的导师,不过,人类是按照自身的条件来接受它们的。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它诞生了生命,使生物进化为人类
。生命现象是进化的,美也在不断发展,世界正变得日益丰富多彩
。科学家提倡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这就是保护生命
。一旦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去平衡,生物和人类将面临威胁
。生命如果不能维持,草木不生,鸟兽绝迹,人类死亡
,美也将随生命一起消逝,世界又回到洪荒时代。
人,不仅是社会美的中心,也是自然美的中心。美与生命同在
,美的发展是生命进化和人类完善的历程,其中包括对丑的淘汰。
三、艺术
自然和社会中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这种存在,人产生不了美感
,更发展不了美感,也没有基础去从事艺术创作。艺术中的美是人的主
观对客观的反映,而又高于现实。惟其如此,才能促进美和美感的发展
。
自然中的美,有时要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使我们无法欣赏。昙花一现
,并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艺术却可以使之永久化。有些观赏动物
,必须置于笼中,以防逸出;有些观赏植物,必须置于盆中
。艺术却可以突破这些局限,使之再现于眼前。
社会中的美,常常是分散的,不易窥见全豹。或者司空见惯
,容易忽视。艺术使形象集中而鲜明,使人感受到它强烈的魅力。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陈列着一首古诗,诗句为: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据报载,围棋名手聂卫平早年见过这首诗,令他震撼
。他认为这首诗似乎写的是风筝,但寓意深刻,意境深邃
。他感到这首诗仿佛是专门为他写的,鼓励他要有坚定的信念
,要有超脱的心怀,要追求忘我的境界。
诗中其实并未写到风筝的外形特点,从举头、回首的形象来看
,它更可能是一只在高空盘旋的雄鹰。诗人仅用二十个字
,便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熔铸在这个形象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写的是物,表达的是人的感情。这是自然的人化,或者说
,是物的人化,以物的形象来体现人的感情,人生的境界
,生命的价值。
文学如此,其他艺术也莫不如此。
绘画,是人的形象逼真的再现。物的形象也是人心灵的投影。雕塑
,是立体的绘画。希腊的雕塑,不仅以人体为中心题材
,而且往往赤身裸体,毫无掩饰,直接表现人的力量,匀称的骼骨
,丰满的肌肉,自如的体态,显示了强盛的生命力。古代希腊人
,像天真的儿童,毫无顾虑地夸耀自己是万物之灵,是生命最优秀的代
表。
舞蹈,是活动的雕塑,是生命力的象征。民间舞蹈总是活泼而激烈的
,甚至是高度技巧性的表演,如长时间的旋转等等,它是人的生命力的
释放。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形象。中国古代有知音之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善于创造感情
形象,而锺子期善于感受感情形象。古之才子佳人,每以琴音传情
,今之山区青年又以对歌求偶。音乐可以说是最容易使人动情的艺术。
自然科学追求真,社会科学追求善,文学艺术则追求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文学艺术则是人类对自
然、社会的感受和表现。它是形象的,是看得到、听得见
、想得出的具体形象。而这个形象仍是以人为中心的。
哲学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述世界,宗教用形象来描绘人生。就形式而言
,宗教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因而宗教常常用艺术来宣传教义。不过
,它们的方向是不同的。宗教是人类精神的护身符,镇静剂
;而艺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基督教宣称人类有罪,佛教宣扬人生苦难
。艺术与此相反,它藐视一切灾难和不幸,表现人的智慧和力量
,赞扬人的美貌和美德,肯定人的丰功伟绩,歌颂人的欢乐和英勇
。即使描述痛苦不幸,也是悲壮,是为了催人奋进,包含着希望
。这就是悲剧的美。
美,就是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形象。
四、美的形式
歌唱家关牧村作过美容手术,她的面容确实比以前好看多了
。这种美容手术,只是改变面容的形态,并不涉及人的品质才能
。这就说明,美的形象有它自身的结构形式,未可等闲视之。
以前有些学者认为,符合黄金分割率(golden section)的形状,具有美的形式。所谓黄金分割率,是指一条线段分割为长短
两部分,全线与长线之比,等于长线与短线之笔。用方程式来表示
,为:
1∶1.618
≌21 ∶34
设短线的数值为1,长线的数值为1.618,按此比例构成的长方形能够给人以美感。
有的学者认为曲线比直线美。有的学者认为对称、均衡、和谐、秩序
,能够给人以美感。有的统计资料表明,红色比其他颜色更能给人以美
感。又有的统计资料表明,绿色比其他颜色更能够给人以美感。
这些结论是根据人的美感经验统计而归纳出来的。我们应该在理论上和
客观上为它们寻找根据。前面说过,人是美的中心,这些美的结构形式
,是否与人有关呢?回答是肯定的。
人的身高,如以脐部作为分割点(这是胎儿和母体的连接处)
,则全身与下身之比,大体上相当于下身与上身之比。人的背部
,是长方形的轮廓,也接近于黄金分割率。因而可以这样说
,黄金分割线,正是人体某些比例,在几何形上的表现。
曲线比直线美,因为人体的表面是曲线,而不是直线
。人们谈及妇女的身材,常称之为线条美或曲线美。妇女把头发烫成卷
曲的,也是这种美感在起作用。对称、均衡、和谐、秩序
,为什么能够给人以美感?因为这不仅是人体所具备的形态
,也是生命所具备的普遍形态。如:四肢、五官的分布,牙齿的排列
,植物枝叶花瓣的排列等。有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体态过长或太扁
,如蛇、鳄鱼等,与人体的差别太悬殊,看起来就会觉得不顺眼
,因而不能产生美感。
红色比别的颜色美,因为人的血液是红色的,面色红润是健康的标志
。给人类光和热的太阳,是红色的,使人类逐渐脱离野蛮状态的火
,也是红色的。红色也是妇女的化妆色,如胭脂、口红等
,均与美感有关。为什么绿色又比别的颜色美?因为绿色是植物生命普
遍具有的色彩,而植物又是人类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
。中国民间喜欢大红大绿,原因亦在此。现代社会,又用红色象征革命
,是跟血和光明联系在一起的。
蔡仪先生过去曾给美下过一个定义,他说美就是典型
。这个说法虽很简明,却是片面的,不能成立的。但如果用来指美的结
构形式,却有可取之处。不过,要与人体联系起来。也就是说
,典型的人体形态,是美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一切美的形式
,均以人体的美为衡量的尺度。
人,确实是美的中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如此。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人不仅是世间最美的形象,而且是美的中心,是自然、社会
、艺术中美的焦点。美与生命同在,自然美的根源,就在于它诞生了生
命,进化为人类。美的发展,就是生命进化和人类完善的历程
,其中包括对丑的淘汰。自然和社会,都遵循着美的法则
。艺术美是自然和社会中美的反映,而又高于后者。它表现人的美德与美貌,促其日臻完善。
美,就是能够体现人的生命价值的形象。它的构成因素有三:
1,内容是真实的,或者是模仿的,集中的,想象的;
2,思想与社会的道德水平相适应,或者是超前的;
3,表现是形象的。
2004.6,修订
qiuchb1226@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