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书评 *

    质疑经典理论“劳动创造了人”的一颗学术珍珠

  ——推荐汪济生新著《经典人类起源说新辨》

[说明:此文载于2005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中文导报》。汪济生新著《经典人类起源说新辨——对学术界、美学界一块研究基 石的质疑与重构》,由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转载此文时,少数地方作了修订。 

    汪济生的新著《经典人类起源说新辨》读后,欲罢不能 。此书从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进化论的角度切入 ,以世界上多位著名人类学家提供的大量翔实可靠的最新实验结果作为 论据,质疑中国哲学、美学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作为经典理论 、研究基石的权威理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 “劳动创造了人”学说,并既“破”又“立”地提出了他对人类起源的 崭新理论:“自然、劳动、社会化活动以及口语创造了人”。

   这一新论在大量的科学实证资料的基础上,并非以牵强附会 、耸人听闻的文字,而是由作者精到的文字驱使水平以及严谨的逻辑思 路的引导,水到渠成地出现在“劳动创造了人”学说被质疑之后 ,令人为之折服之外别无选择。尽管在国内目前学术空气的局限之下 ,这一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论之著,只能被婉转地命以 《经典人类起源说新辨》的书名才得以问世,但作者执着追求真理的精 神,其严谨而独到的科学研究风格,在哲学论著中鲜见的活泼平易的文 字中跃然而出,令其建立在对经典理论的有力质疑之上的新论饱满而光 彩,堪称当今社会科学界的一颗耀目珍珠。

对于界定人类起源的“动物不能制造工具说”的质疑

    作者在卷首写道:我们都知道“劳动创造人说”的创立者和倡导者是马 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知识浩瀚,思想深邃,像两个交相辉映的星座 ,常在我们疑难困惑之际,向我们投来智能之光。但在 “劳动创造人说”的探讨中,我们恐怕无法做只知伸手要答案的思想婴 儿或懒汉。因为这两位思想巨擘在这一问题上是观点并不完全统一的 。我们如果真正是以追寻真理为最终诉求,那么,无法回避的一道程序 便是,要在这两位思想巨人的观点之间做一番甄别,甚至取舍……

    作者指出“劳动创造人说”的基点是对于人类和动物区分的界定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恩格斯在1883年撰 写并于1886年修订出版的《自然辩证法》中,各自对此有着经典的 阐述。但恩格斯在距马克思的著作问世40多年后,完成于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问世后时代的《自然辩证法》 ,对于人和动物的界定有着比前者更为进步的阐述。

    很明显的是,比马克思在26岁时提出的论点有所发展的是 ,40多年后,66岁的恩格斯运用当时人类已掌握的生物进化的新成 果和科学理论,在《自然辩证法》中已肯定了动物能够有意识 、有计划地从事生命的活动。但他受当时科学认识水准的局限 ,认为动物不会制造工具,即不会从事劳动。因而把人和动物的界定线 划在了能否“制造工具”之上——“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继而引申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而100多年后的今天,当代人类学、动物学界的研究和实验已经证明 ,动物中的某些物种如黑猩猩、大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即从事 “真正的劳动”),尽管它们的制造水准远低于人类 ,但作者认为这并非有质的区别(书中引用了大量实证资料 ,在此不作赘述——笔者注)。

   因此,作者论述道,根据从来的原理,由于只有人才能够从事 (真正的)劳动,所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成立 ,但既然现代科学已证明动物中的某些物种也能够从事劳动 ,还能够从事“真正的劳动”和更为高级形态的劳动,那么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显然已不能作为界定动物和人类的依据

新论“自然创造了人说”的依据

    既然“劳动创造了人”之说已不能作为界定动物和人类的依据 ,那么人类的起源又在哪里呢?作者这样表述:2、300万年前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之下,人类的祖先人属物种(猿 )被迫从树上下地,开始了用两足行走,用两手获取食物的生存方式 ;由于他们的体格并不强壮,只能用肢体以外的工具去取得食物 ,并用集体的力量去争得食物。这就促使人属物种进化 ,出现了社会化生活,以及相互交流所必需的原始口语。据此 ,对于人类的起源,作者提出了崭新的命题:“在承认自然力是人的最 本源性的创造者的大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达到使用口语水准的 社会化谋生活动,使猿进化成人。”

   在以上新论中,作者并没有否定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 用,只是强调光有劳动并不会“创造”出人。他写道 :现代类人猿的祖先也“劳动”了几百万年,它们的子孙现代类人猿的 社会化程度,比起人类仍有云泥之别。他并指出,命题中 “自然创造了人”的内容,是既包括了自然创造了从生命的发端到猿的 出现,又包括了从猿到人的整个过程的。因此,促使人属物种(猿 )进化为人类的要素:劳动(物种的谋生活动)、社会化 (特定自然条件下谋生所必需的手段,亦可说是一种工具 )以及口语的出现(为迫切的社会化过程所促成,又反身有力地推进了 物种大脑的进化),它们都不曾逸出“自然”这一范畴。

学术政治化的弊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巨人对于“劳动创造人说”的阐述有不同之处吗 ?当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一个已存在了100多年的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 会不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界 ,这些是被忽视,或者可以说被小心回避的问题。理由再明白不过 ,对于无产阶级的领袖的经典理论,是不容置疑的。

    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指出的,中国美学界的一些理论权威,都将劳动创造人说”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点,加以阐述或发挥 ,从而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但一些人不仅对于恩格斯的这一学说的理 解不怎么到位,而且,他们多少年来从未将时代的进步所获得的最新发 现作为营养,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作过新的研究或推敲 ,甚至面对某些不争的事实(譬如上述黑猩猩也会制造 “制造工具的工具”的例证)都置若罔闻,“处变不惊 ”地坚持自己那已站不住脚的理论,其实是非科学的态度。

    作者写道:恩格斯作为一个为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向早期资本主义制 度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完善,向早期资产者的不明智不清醒甚至贪婪作终 生斗争的战士,他的学术研究尽管非常注意科学性和客观性 ,但也很难完全不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不难设想,恩格斯在通过他的学 术研究高扬劳动的旗帜的同时,难免要防止人们把劳动看成是动物水平 的活动,所以,提出了“真正的劳动”的概念,在“制造工具 ”这个当时还没有事实证明动物也能够突破的分界地带 ,设下了一道防线。

    他还写道:恩格斯以那篇题为《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的文章,集中阐发了“劳动创造人本身说”。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阶段,这产生了振聋发聩之效,但毕竟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科学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个有关人类起源的重要学说 ,它要经受科学的检验,是理所当然的。今天的研究者 ,只要不是完全力有未逮,也是不应当回避这一工作的。

    接着,他对现今学术界某些人的“思想婴儿或懒汉”行为进行了痛烈的 批评:我想简单提一提我国学界对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这一学说的态度。应该说,多数学者对这一学说的运用 ,不但没有达到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已经达到的水准,而本来 ,作为在恩格斯以后100多年的今天从事研究工作的学人 ,我们已经可以占有丰富得多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前人已经应该是 可以有所超越的。

    汪济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曾留日8年 )的新论默默地于学术界问世,在一定的领域中惊起波澜 ,但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鉴于目前国内的学术空气,这是当然。

    笔者偶获此书,读后豁然开朗,爱不释手。虽然仅是一名普通读者 ,亦敢斗胆写此挂一漏万,难登大雅之堂的书评,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 知道有这本了不起的书,知道当今中国有这样可贵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问世。笔者深信,真正的珠子将不择条件地流光溢彩 ,深信那条执着地向着既定的方向潺潺不息的清流亦不会长时间地被汹 涌喧嚣的经济洪流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