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我们坚持认为美是生命现象而不是社会现象,这是科学派美学与其它美学学派特别是实践派美学的最根本的分歧与区别,也是我们打出科学派美学旗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期丛刊中我们特别推荐时不遇的《关于美及美的本质的初步探讨 》,该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者“劳动创造了美”,俨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美的实践观的旗号,“所谓的劳动创造了美,根本就是断章取义”,“美的本质问题应与劳动彻底的决裂”。这些都是值得美学研究者们深思的。

    吉林大学文学院李志宏教授应编者之约,特惠赐大作 《从婚恋实践看审美眼光的科学机制与作用》,在此表示感谢。

    汪济生先生评李泽厚先生的论文及与张玉能先生的争论很有意义,一旦汪君之论得以成立,便会出现李泽厚先生(亦即实践美学派 )原有的美学概念群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本期还提供了杨曾宪先生与鲁晨光先生的两个审美模型,供比较、鉴别,以期引起争鸣。至于本丛刊的其它内容,还请诸位网友发表高见。

    本丛刊的稿件大部分来自作者投稿,少部分系从网上转载 ,希望作者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诚邀美学研究者们加盟 、惠赐文稿并在科学派美学论坛网站建立自己的个人文库。

   美学热在中国早已退潮,我们仍在坚守着这寂寞冷清的园地,无它 ,只是为了那永不泯灭的信念与真理,我们将在艰难竭蹶中义无反顾 ,奋然前行!

                                               200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