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定义可以存在吗?美学可以统一吗?
草根
(转自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什么东西构成了美?这问题2000年来有过几百种答案。
如果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每年都有几十种新药推出,每月都有人发表关于该疾病的最新疗法,那么,这种病肯定到现在还没有特效药和简单的治疗方法。美学就是这样一种不治之症。美学的门派越多,美学的专著越多,并不等于这门学科具有权威性,相反,随便一个见识平庸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发表关于美学的见解,或者被自己的美学思想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国内的美学论坛上到处可以看到的就是这类思想。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多数所谓的专业美学家除了多读一些美学书之外,并没有创造出杰出的思想,他们的著作被业余美学爱好者肆意羞辱乃是合情合理的。
美之所以难以定义,首先在于到底美这个概念到底指代什么东西还是个问题,不同的派别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有些人认为美是纯粹的主观感觉,有些人说美是心理的客体化,也有人说美是存在着一种关系,或者说美是一种状态,有一些人如吉林大学一位美学教授李志宏提出:美是什么是一个伪命题(伪问题?),更有人认为美就是美感,除了美感之外根本没有美。
显然,美是一个多歧义的概念,如果不在限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角度去考察,根本无法给出一个涵盖诸多歧义的一个定义——这些不同的含义彼此矛盾,无法通过逻辑推理从一个含义推导出另一个含义。中国美学的研究歧路之一就是各派的美学家都试图给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美学体系,这个美学要设法容纳自苏格拉底时代到近代美学大师的学说,并试图统一他们的学说。他们自己的体系无法包容的观点,则被当作谬论剔除。继承经典思想的美学家也没有作出值得称道的发展。典型的例子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接着某某人说下去”的方法论,就是把某一古典美学流派的学说发扬推广。实践派美学则试着从马克思、斯大林、普列汉诺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理论接着说下去,虽然这些美学家占据着中国绝大多数的高校美学席位,却根本没出过一点经得起琢磨的理论。
值得一提的最近出现的“科学派美学”思潮。一些并不太有名的专业或业余的美学研究者,试图用科学来结合美学的办法研究美学。其中有又有三个不同的方向:偏重于人文的美学研究者仍坚持认为美学不是科学,是人文学科,但是可以采用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一些科学事实来检验美学的理论。另一些人认为美学应该脱离“人文学科”而成为“人文科学”,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系统,把美学变成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达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严密程度。第三种流派最极端,他们根本否认美学属于人文科学,而认为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甚至主张根本取消美学,把现有美学的研究领域归属于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脑神经学、认知科学的一个交叉的领域,否认美学有资格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中某学者在网络上表示:他的理想是实行对审美的建模,确定审美的数学模型,用控制论的系统辨析的方法研究人类的审美模式。根据他的思想,所谓审美系统,可以等效为一个对输入量做出反应的系统,人的思维可以被看作这个系统的空间状态。
科学派美学研究者的观点各不相同,他们的共同点是:相信进化论,相信审美有其进化史,因此提倡对动物审美的研究。比较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动物行为学和社会生物学是他们的重要工具。而西方美学家近几年也有不少关于动物审美的研究。动物有美感,这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大概属于常识中的常识,但对于大多人文学者来说,这简直是难以容忍的谬误,让他们接受动物有美感论,如同让原教旨基督徒接受进化论。
由于动物有美感论背后有大量的科学事实支持,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人文美学者并不因此放弃他们代代相传的学说,相反,他们通过修正自己的学说,把审美限定在人类的范围,把快感和美感截然对立,提出高度智能和具备理性思维是审美的前提条件,于是,李志宏的一个理论是:低智商的原始人没有审美力。现代人才又审美力。通过不断限制审美主体以求自圆其说,其后果是:割裂了审美的进化来源,永远也无法说明“审美何以可能出现”。
其实在人文美学家里,李志宏算很有些科学倾向的,但由于其本身科学修养的局限,除了削足适履自圆其说之外,无任何进展。其他的一些人文美学家则与科学派美学研究者更无共同语言。现在甚至很多人文学者提出:美学等于艺术哲学,与科学无关。这和大众理解的美学又完全是两码事。
科学派学者出了一些书,如最近刚刚上架的肖十敏《有动物有美感论》、汪济生《人类起源新说》等书。《有动物有美感论》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很不严密,但至少第一次在中国美学界把动物美感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人类起源新说》则从进化人类学的角度彻底否定了“劳动创造了人”的官方定论,从而推翻了根深叶茂的蒋氏美学的整个根基。
科学派美学的另一种新论是:广义审美还原。他们把审美推广为“生物对进化生路的判断”,并把思维一般化,称为“信息处理”,思维不过是信息处理的一个特例,人类审美不过是生物审美的特例。按照这样的广义定义,低等生物和植物的生化调节过程也取得了“信息处理”的功能,这样就把审美一般化,得到广义上的审美。由广义审美出发,把审美现象还愿为生物基因的进化产物,试图解释整个人类审美行为的进化来原,或者说解决“审美何以可能”这个问题。
这种广义审美还原的思想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美学家的思想承受力,即使一些科学派美学研究者,也感到难以接受,但这确实是有震撼力的思想之一。
最近的人文美学家的一些美学专著,如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叶之秋的《无美之学》,看起来感觉不知所云,罗嗦繁琐令人难以读完。大概与我本人不喜欢这种文风有关。
对什么是美没有统一的界定,对美学研究什么内容没有统一的界定,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美学家的作品以前,我们无法确定他到底在研究什么。比如把美学看作自然科学的人和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的人,研究的根本就是二个学科。此外也有人把美学看作人生哲学。还有些“实用美学”则应该归于美术。
更多的中国美学家其实是美学史家和美学文献翻译家,至于思想,都是别人的。
海纳百川 论坛 www.hjclub.com